海島“聚能環”

——記中央企業優秀黨務工作者虞攀峰

2019年10月30日15:43  
 

人物檔案:虞攀峰,現任國網浙江舟山供電公司普陀客服分中心黨委書記。在今年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8周年暨中央企業“兩優一先”表彰大會上,獲得“中央企業優秀黨務工作者”,是國家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獲得此項榮譽的6名黨務工作者之一。

1390個島嶼星羅棋布,舟山市是中國島嶼最多的城市。在舟山供電公司工作的虞攀峰工作有點特殊:去趟基層供電所,要坐一個多小時的船,有時還通常回不來﹔召集黨員集體學習,因為交通不便,請假人員很多,活動組織不起來﹔島上員工業余活動單調,人才流失風險不斷加大。

到任黨務工作后,虞攀峰就像一個“聚能環”,用黨建工作的正能量把散布在各個海島工作崗位的黨員群眾凝聚起來,使他們不“漏電”,工作生活充滿積極性和戰斗力。

用繞地球6圈的腳步串起黨員凝聚力

虞攀峰的QQ昵稱是“瀛洲愚者”。在同事眼中,他確實是位行走在海天仙境中的“愚者”。做黨務這種“思想”工作,他卻喜歡用腳步去丈量土地。乘船一次次往返於海島,一個月的工作時間半個月穿梭於各海島之間。幾年下來,他坐船的裡程相當於繞地球6圈。

虞攀峰與黨務工作結緣是在嵊泗——舟山群島最北部的一個海島縣。2013年11月,虞攀峰調任這個浙江省最偏遠的海島縣供電公司任黨委書記。嵊泗縣下轄4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而嵊泗縣供電公司的員工雖有400多人,但人力資源共享性較差,平時在各島上站所各司其職,人員分布較為分散。“這個組織不起來!”“這個不能做,因為以前從來沒做過。” 虞攀峰剛開始布置工作時,面臨各種各樣的推諉。面臨這樣的“下馬威”,他暗自分析問題所在:海島地理環境封閉,出行靠船,需要看天氣因素,久而久之這裡工作生活的人形成了閑散的性格特征。

“工作是要人來干的,加強支部建設,發揮黨建理論優勢、黨員先鋒引領作用,‘凝聚人心’至關重要。”於是,他不怕辛苦,扎身一線,密切聯系海島每一位黨員群眾,把他們當親人,暢談心聲。

黃龍島工作的一位江西籍大學生看到同時分進來的大學生許多都進了機關,產生了被公司遺忘的感覺,性格越來越內向。虞攀峰找他談話鼓勵說:“公司將大學生分到基層是為了鍛煉培養,尤其是分配到海島供電所的大學生,是公司領導根據個人綜合素質較好而定的。供電所相當於一個簡化版的供電公司,能學的東西最全面。”同時,依托公司“陽光成長導師導航”活動,由導師一對一了解和解答黃某平時遇到的問題﹔為他安排本地師傅,帶領他盡快融入海島生活。這位大學生從此變得積極樂觀,經常參與到生產一線和搶修現場,已經成為供電所的多面手。

多年在海島的奔波使他對島上員工的孤寂生活充分了解。他幫助最遠鄉鎮嵊山島的供電所打造“東海第一所”、中國最美金牌供電所,給“囚禁”在島上的工作生活半徑狹小的年輕人拍攝《海島追光人》紀錄片,提升榮譽感。給突發疾病的海島老同志聯系上海大醫院就治,給獨自在舟山的外地大學生派車到上海就醫,送去溫暖。

“嵊泗的綠華島上有一座35千伏變電站,平時輪流值守的隻有兩名員工。島上生活貧乏,日常生活的全部食材和用品都要背過去。剛分去的大學生憧憬著在島上看著碧海藍天、和年輕姑娘聊聊天的幸福生活,到了島上才發現最年輕的‘姑娘’也60多歲了,生活很孤獨、苦寂。所以我們要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思想。” 虞攀峰向記者講述時,眼神中充滿了關愛。

在虞攀峰的帶領下,從未辦過的首屆職工文化節文藝晚會熱熱鬧鬧地辦起來了,“紅色漣漪 燈火蔓延”等一批特色黨建品牌建起來了,黨建企業文化陣地活起來了,黨員群眾的心連起來了。

“我們最敬愛的黨委書記,6年來,你帶領我們啟程。你深深扎根離島,守著初心,從未熄滅,在平凡處非凡,在盡頭處超越,不斷開創海島基層黨建工作新氣象。”今年4月,當虞攀峰被調離嵊泗,即將踏上輪船的時候,嵊泗縣供電公司長長的送行人員隊伍將一張光盤交到他手中,裡面記錄他工作點點滴滴和他們的不舍之情。

用創新工作方法激發基層黨建新氣象

“我們過幾天就要舉行沙灘運動會了,這可是頭一次。普陀這麼好的海景和沙灘,總算好好利用起來了。”在舟山供電公司普陀客服分中心,無論是20多歲的壯小伙兒還是40幾歲的漂亮大姐都開心的地向記者講這個好消息。

從今年5月到普陀區工作以來,虞攀峰讓大家充分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黨建工作。

“虞書記精力充沛,雷厲風行,頭腦靈活,想法特別多,他來了以后,我們的工作節奏一下子加快了。”普陀客服分中心綜合組副組長兼黨群主管張海霞告訴記者,虞攀峰組織各黨支部探索開展組織生活的新方法新手段,推出“互動式、情景式、體驗式”現場黨課等新型黨課模式,利用本地紅色資源舉辦“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一系列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到登步島瞻仰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優質服務活動、到螞蟻島參觀全國第一個漁業人民公社+船廠優質服務活動,到廉政教育基地,到軍艦參觀……

“現場受教育和在辦公室學習文件,心靈上的震撼程度是不一樣的!我們雖然現在很忙碌,但大家都很開心,很有動力。”張海霞由衷地說。

“雖然慶國慶舉行的‘紅歌賽’在周五晚上的休息時間舉行,單位裡總人數300多人有100多人都到達了現場,大家聚在一起像過年一樣熱鬧”。普陀客服分中心團委副書記畢莘說。

自稱愚者的虞攀峰其實一點也不愚,他做黨建工作靠的不僅是熱情,還常常能按照清晰的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把具體工作上升到理論高度。

他說:“黨務工作不能停留在發展黨員、收黨費、開學習會‘三大事’,組織學習不能停留在文件轉發,要敲鑼打鼓地組織活動把大家凝聚起來。”他採用“望聞問切”方式“把脈”員工狀態,實行“五色標簽”記錄員工思想動態。他要求政工人員時常抓好業務的學習,並常態化的進行評價與考核。因為“黨務工作就像練書法一樣,要先臨摹而后才能自成一體。” 他鼓勵大家說:“人生就像心電圖,如果是一條線就完了,有波折才是人生。”

他建立黨支部書記素質評價體系、黨員全能表現“數據庫”,通過圖標和數據,將“軟任務”轉化為“硬指標”﹔他制作《20個基本:黨員的理念信條》,對黨建工作的重要文件進行“圖解式”宣傳﹔他利用微信群推出“每日60秒”黨建知識,提升黨員理論知識水平﹔他編織黨建融入矩陣圖,勾勒支部書記畫像,建立黨員量化管理“度量衡”﹔他通過組建“功能型”黨員團體(如黨員創新團隊、黨員突擊隊、黨員服務隊)等來分類聚焦改革攻堅、為民服務、急難險重等問題。

在深入基層具體情況的基礎上,虞攀峰提出了“三風三帶”黨建管理方法,即:通過聚焦黨支部,借引領引導之風,培植“健康肌體帶”﹔聚焦黨員團隊,借融入融合之風,培植“神經末梢帶”﹔聚焦黨員群眾,借善學善為之風,培植“毛細血管帶”,實現組織—黨員—群眾服務全覆蓋。

“‘三風’,是從角色定位的角度明確黨組織管理方向﹔‘三帶’,是從黨建對象的角度完善黨組織管理行動。通過“方向š行動”聯動的方式,促進黨建價值創造力實現層層滲透、面面俱到。”他解釋說。

“你的溫情不是花朵,是青青的枝,冬天過后,總有新葉。”員工們稱贊他說。

“他很優秀,工作有思路有激情,業績也很突出。”上級領導評價他說。

曾經是海軍南海艦隊一名軍人的虞攀峰說,他的命運始終與大海交織在一起。他願意以大海的廣闊包容、以大海的澎湃不息發揚基層黨建工作,凝聚基層黨員力量。 

(責編:杜燕飛、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