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助力改善小微企業融資環境

記者王宇鵬

2019年09月11日10: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央企新聞網
 

“川廣者魚大,山高者木修”,良好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其中,小微企業尤其需要精心呵護。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液,要想讓小微企業健康成長,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必須在提供有力金融支持上下真功、出實招。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著力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調整普惠金融小微企業貸款考核口徑,擴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優惠政策覆蓋面,緩解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今年以來,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下一步,如何深層次解決小微企業最急、最憂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升服務小微企業的效率?本期《金融人民說》邀請業內專家,就此進行討論。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有所緩解

“就像小孩免疫力差,易生病,甚至夭折一樣,小微企業在發展初期抗風險能力弱。”郭田勇認為,小微企業遇到的困難、障礙不是中國特色,而是世界性難題。

在中國工商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網絡融資中心總經理陳昭旭看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近兩年得到一定緩解。一是小微企業融資覆蓋面在擴大,二是融資總量增加,三是融資成本(平均利率)降低。

今年二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二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為35.63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0.7萬億元,同比增26.6%。前6月,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較去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8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降低。

銀保監會表示,今年小微企業貸款增長迅速首先是得益於政策支持。監管部門明確,各銀行要單列小微企業信貸計劃,不得擠佔挪用﹔要將普惠型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由不高於各項貸款不良率2個百分點放寬到3個百分點﹔還特別明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今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要力爭總體實現余額同比增長30%以上。

“人民銀行也推出定向降准政策,包括針對小微企業再貼現,保持對小微企業投放貨幣流動性的支持。在財稅政策上,也就小微企業貸款的利息稅,對商業銀行進行了減免。各項政策方面的力度,使得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取得了一定成效。”陳昭旭說。

專家看來,從根本上破解小微企業營商難題,未來仍有探索和提升空間。

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信息不對稱問題仍待解

要想治標又治本,就得找到症結所在。

“小微企業在成長初期,‘硬核’的資產較少,又沒有土地、廠房可以用來抵押。”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說,“中國金融機構抵押文化較強,沒有能抵押的東西,它就不願意把錢貸給你。”

陳昭旭則表示,並非銀行不願意貸款,而是由於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信息不對稱,造成銀行核實信息成本較高,“小微企業處於發展初期,經營和治理能力尚且不夠成熟,用於抵押的資產有限,使得商業銀行很難用傳統的信貸手段去識別這部分客戶,很難用較低的成本去了解和監測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

郭田勇同樣認為,信息不對稱是造成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重要原因,“前些年看到過有的企業搞好幾套報表,這張表給財務局,可以少交稅,那張表給銀行,把利潤弄得非常好,還有另外一張表給政府……這樣企業信息的透明度就很低。”

陳昭旭建議,進一步從建設誠信社會方面優化營商環境,“讓那些腳踏實地在經營的小微企業得到有益的支持,讓那些不誠信的,得到有力的懲戒。”

金融科技助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

近年來,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破解金融發展的難點和痛點提供了新思路。陳昭旭認為,金融科技可以幫助擴大對小微企業主體的服務覆蓋面,“通過大數據,小微企業在不同場景裡面的業務被識別、被獲取,自動產生信用記錄,得到風險評估,從而產生授信額度。未來甚至不需要小微企業去做貸款申請。”

對小微企業主體的服務覆蓋面擴大了,金融機構的服務成本有望降低。“商業銀行提供信貸服務,從調查,到審批,再到復核等等,各個環節都需要人力,一筆很小的貸款,可能付出大量的成本。”陳昭旭說,“金融科技可以改變服務模式,通過大數據掌握小微企業行為數據,而不是依托於傳統信貸技術看小微企業財務報表,看現金流,看財務分析……因此,金融科技在降低銀行服務成本,解決小微企業融資貴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郭田勇表示,未來對獲取數據的加工、分析和處理將是一項重要工作,同時也要重視數據脫敏,防止客戶隱私泄露。

(責編:王宇鵬、杜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