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天團”齊聚上海 透視投資三大新動向

2019年09月09日09:32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央企“天團”齊聚上海 透視投資三大新動向

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運營、輻射長三角的新一代高速磁浮交通網絡、中國電子第二總部……國務院國資委與上海市政府近日在滬簽署深化合作共同推進落實國家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一批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重大項目落地上海。央企“天團”投資上海,究竟有哪些新的動向?

——聚焦上海三大新任務

如今,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上海三項新重大任務已經全面進入施工期,連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構成了上海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的四大戰略支撐。

而此次落地的項目,不少就和這三大新任務密切相關。比如,中國交建、華潤集團等多家央企將集聚優勢產業資源,參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集團將借力自貿區新片區政策拓展新業務﹔寶武集團、中遠海運、華潤集團等將支持創新類的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

今年7月,中海油融風能源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落戶位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臨港海洋科技園。中國海洋石油東海石油管理局局長楊雲介紹說,和臨港的“牽手”就是一次偶然,一開始公司都不知道臨港的政策“清單”。但當地政府工作人員主動對接,產業政策逐步清晰,“非常期待能充分利用新片區自由化、便利化的特點,打造國內深遠海風電場行業平台”。

其實,這一項目的落地背后,也有“臨港速度”的加持。“臨港在海洋經濟發展上有基礎,但涉及服務業,不足就暴露出來了,比如交通不便。”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任陳杰介紹說,臨港上下游企業集聚以及良好的制造業配套基礎等生態,最終吸引了企業,而這一項目的落地,也將通過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有機融合,帶動臨港產業向高能級發展。

——設立“第二總部”,央地合作顯成效

此次,包括集團在滬設立第二總部等在內的一批重點項目,在上海落地。積極融入上海,設立第二總部的熱度,讓上海與央企不斷“握手”。

“這次簽約,我們明確在上海設立第二總部,實現北京上海‘雙核驅動’,打造中國交建服務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以及深度融入上海城市發展的‘指揮部’,引導優勢產業不斷向上海集聚。”中國交通建設集團董事長劉起濤說。

中國安能是由武警水電部隊集體轉隸新組建的一家年輕中央企業,挂牌才三個多月,就將投資的目標瞄准了上海。中國安能建設集團董事長周國平透露,將在上海打造中國安能華東區域總部,擬建立以上海為中心、輻射華東的區域救援基地。

2017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與上海市簽訂了《共同推進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合作協議》,如今已經結出了累累碩果。機器人、腦智等11個人工智能研究院及創新平台成立,一批重量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落滬,央企在滬總部功能集聚。

——面向未來發展,布局高能級產業

《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這批項目更多面向未來布局,戰略定位極高。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重大裝備、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重點領域,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央地合作項目正式簽約。

今年5月,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標志著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而在這次簽約中,中國中車集團宣布,將與上海聯手共同推進“以上海為中心的新一代高速磁懸浮交通網”建設,促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

“高速磁懸浮在坡道轉彎、山區環境等方面適應性更強,遠距離上也更具優勢,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中國中車集團總經理孫永才表示,這次與上海的合作,將是長期、深遠、可持續的。隨著中車集團與上海市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中車集團構建“兩高兩新三大平台”。據介紹,“兩高”即高端產品開發和高端人才培養,“兩新”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拓展新商業模式,“三大平台”即高端裝備制造平台、產業整合孵化平台和城市業務拓展平台。(記者 陸文軍 周琳 上海報道)

(責編:王醒、杜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