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安裝:文萊恆逸PMB石化項目龍頭裝置一次投產成功

2019年09月06日13:10  來源:人民網
 

在文萊首都斯裡巴加灣市東北角,“世界級石化中心”——恆逸文萊PMB石化項目一期已全面交工,項目龍頭裝置常減壓一次投產成功,商業化運營指日可待。作為國家首批“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和中文兩國《聯合公報》明確提出的旗艦合作項目,恆逸文萊PMB項目是中國首個按中國標准設計、建造、運營的海外石化項目。一期投產后,對二甲苯、苯等化工產品將銷售給下游企業,汽油、柴油和煤油等產品將首先滿足文萊國內和東南亞市場需求,助力文萊經濟多元化,幫助其擺脫對原油出口的過度依賴,被稱為文萊的“經濟催化劑”。

2017年初,一支來自中建安裝的建設鐵軍,漂洋過海來到這片碧藍的海灣上,承擔起恆逸文萊PMB石化項目800萬噸/年常減壓聯合裝置、氣分裝置、火炬系統、空分空壓等18個單體工程的總承包建設任務。從此,蔚藍的旗幟在石油大國的波峰浪谷間迎風而起,700多個日夜,屬於奮斗者的鏖戰正式開啟……

野外求“生” 苦中作樂挑戰孤島之“最”

大摩拉島常年高溫,紫外線強,現場物資匱乏,信號微弱。赤地千裡,荒草叢生,嚴峻的生存環境考驗著“先遣部隊”。“黑”面龐、“荒”沙地、“零”網速、“熱”伏天,管道專業工程師曹晗回憶剛進場時的情景感慨萬千。

“剛開始沙地進吊車都要用木方一點點鋪路,”直屬隊隊長尚言說,大摩拉島由沙土吹填而成,土質疏鬆,氣候瞬息萬變,“雨水說來就來,下得小繼續干,下得大就在腳手架上用雨布擋一下,待雨停后繼續干,經常一天下來不是晒得脫皮就是渾身濕透。”

信號不暢,大家就用對講機溝通,用U盤傳遞圖紙和施工信息﹔淡水資源匱乏,就以雨水形成的湖水經過簡單過濾加藥處理后供給需求﹔島上沒有理發店,頭發長了大家就互相理﹔平均30多度的高溫裡,測量員背著百十斤的儀器踩在鬆軟的沙地裡一步步走完全場放線﹔材料短缺、設備到貨延期、機械緊張、出入境繁瑣等一系列在國內能輕鬆解決的事,在這孤島上卻舉步維艱。

在文萊,物資供應是個嚴峻的問題,項目團隊提前謀劃,材料、機械設備跟不上現場施工進度,就向其他承包商隊伍借﹔圖紙滯后、變更頻繁,就憑經驗估量會審、提前採購物資﹔海外運輸周期太長,就派物資人員在島下買,再運到島上加工廠制作。“三分靠計劃,七分靠執行,困難總會一個一個化解。”物資負責人荀方明的格言是“苦中作樂”。

也有大家“樂不起來”的時候。喻徐良負責235萬噸/年輕烴回收裝置、火炬氣回收設施的土建工作,塔頂氣壓縮機基礎施工屬大體積混凝土,基礎立面高,模板支設、砼澆筑及養護難度極高。為保証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施工前喻徐良仔細查閱規范、請教專家,由於島上砼供應能力有限,項目安排專人蹲守在攪拌站協調砼供應……本以為萬無一失,沒想到海島瞬息萬變的氣候,讓砼澆筑完成后的保濕、保溫養護工作難上加難!喻徐良和同事連續半個月24小時監測基礎裡表溫差,一天也不敢懈怠。最后一天,基礎裡表溫差達標了!喻徐良和同事們相擁而泣,這意味著大體積混凝土“立住了”!為后續工作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烈日凝視,星月為伴,700多個晝夜,在這個似乎一切都與現代文明絕緣的地方,中建安裝用匠心和智慧接連創造了多項大摩拉島之“最”:最高吊裝高度——150米高的火炬塔架﹔最大單體鋼結構施工——總重量1218噸﹔最長單根電纜敷設——長1987米﹔最早中交核心裝置——常減壓聯合裝置﹔安全零事故,多項分部工程被業主評為PMB項目樣板工程,目前項目正在申請魯班獎。苦中作樂,超越極限,中建安裝團隊用鐵一樣的戰斗力和意志力,創造著一個又一個荒島奇跡。

勝利會師 產業鏈融合讓中國制造“走出去”

國內預制,國外安裝。當大摩拉島的建設如火如荼,中建安裝旗下中建五洲裝備制造廠內器械轟鳴聲也不絕於耳。

沒到過大摩拉島很難想象,面對幾千公裡的跨度和薄弱的無線信號,前后方如何溝通?等待的過程充滿了煎熬,每一條信息往往都是早上發出,中午甚至晚上才能得到回復。

“這不行!工期延遲,影響的是信譽和士氣。”項目書記、副經理王元鋒回憶:“我們一開始就遇到設備延期到貨問題,受出入境、運輸、區域環境影響,原本國內能迎刃而解的困難,在這裡卻步履維艱。”

必須突圍!實干加巧干,要靠科學組織、及時對接、高效供貨!

科學組織,就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吊裝方案。“常減壓裝置作為首個開車裝置,區域內塔器受海運及天氣影響遲遲未到貨,為了保証吊裝計劃的順利實施,項目團隊夜以繼日的制定施工計劃和吊裝方案。”顧杰瑞說。

及時對接,就要犧牲休息時間,跨著時區集中會商。為保証預制和安裝高效銜接,項目經理林森組織各部門收集匯總每日工作內容及難點,每晚10點前后方通過電話會議溝通解決問題,一次次深夜會商,推動著項目建設的穩步推進。

高效供貨,就要以舍我其誰的擔當,安全迅速的組織材料供應。2018年5月,中建安裝團隊接到了50天內完成項目所有勞動保護預制的任務,國內預制廠面臨著空前的壓力。為確保產能滿足現場施工進度,國內項目組立刻協調清運原材料至新開辟的第二預制廠進行防腐,隨著預制進度的加快,成品預制構件的打包和運輸必須快速高效。項目組迅速組建打包運輸隊,每天凌晨安排設備倒運裝車發至羅涇港運送至文萊,最終圓滿完成勞動保護的全場預制任務。

困難接踵而至,受前期管道圖紙多次升級、管件到貨滯后等影響,工藝管道預制工作無法按原計劃開展。“項目進度絕不能耽誤!”王元鋒說。國內項目組立即對照工藝管道目標節點找差距,緊密調配物資採購、倉儲、技術小組,利用WMS軟件數據庫進行管道材料匹配和發放,發揮8條自動焊接生產線加工優勢,管道預制效率提升了26%。

經過4個月的拼搏堅守,24小時國內外聯動,1.5萬噸鋼結構、20萬米工藝管道、900噸管道支吊架、79萬米儀表電纜、80萬米電纜橋架支架全部預制完成,國內預制組與國外現場組勝利會師。使命必達的務實作風和追求卓越的中國標准,讓中國制造不斷“走出去”。

咫尺鑄匠心 中國智慧雕琢“一帶一路”工筆畫

常減壓聯合裝置是PMB島最為復雜、施工難度最大的核心裝置之一。常減壓主構架高62米,重120噸,從預制場深化出廠后在現場分段組裝,但在30米高空進行組對焊接,對接精度要求極高,且極易與附近塔器發生碰撞。項目團隊採用BIM技術,精確模擬吊裝路徑,在深化模型中規避周邊可能碰撞的塔平台和勞動保護,大大提高了吊裝效率和安全性。新技術的成熟應用在項目建設中隨處可見,中建智慧推動著項目高質高效建成。

作為給各裝置區輸送原料的“血脈”,工藝管道是項目建設工作的重點。2018年7月,工藝管道安裝拉開序幕,鄭建忠這樣一批青年的工程師們自告奮勇擔起重任。由於設計出圖晚,他們需在拿到圖紙兩周內完成會審工作,並建立完備的數據庫。這幫初生牛犢不怕虎的“90后”,熟練操作在線會審、數據庫分析等軟件,他們沒在12點前合過眼,深夜管道組辦公室到處是鍵盤鼠標的交響,這一堅持就是3個月。匠心和堅守,終為他們迎來了認可,隨著全部工藝管道安裝完美收官,年輕眼眸裡也多了幾分自信和堅定。

隨著管道安裝主體完成,試壓工作有序推進,這是確保管道施工質量的最后一道工序。霍金倫和他的伙伴們白天拿著圖紙排查尾項,每天的“試壓會”都開到凌晨。“當最后一個試壓包順利試完,我們都高興瘋了。”霍金倫所在的產品精制裝置成為全島第一個中交裝置,也成為業主贊揚、全島口口相傳的“樣板裝置”。

火炬塔架高150米,重390噸,是大摩拉島最高吊裝高度,安裝垂直偏差要求限制在6厘米內,因火炬塔架緊鄰大海,海風對吊裝影響很大。“1600噸的吊車在100多米高空對塔架進行組對,這對拼裝精度、吊車塔架受力、吊裝協同指揮要求極高。”項目副經理王元鋒說。

為確保吊裝安全,項目團隊採用分段安裝,並對現場近6000平米的場地進行淤泥清理、碎石換填、路面壓實,換填深度達8米。2月16日,火炬塔架吊裝順利收官,項目團隊僅50天就完成任務。

2萬立方米的干式氣櫃主體高34米、直徑34米,人員需在高空進行壁板組對和焊接作業。項目團隊創新採用無腳手架施工方案,在氣櫃外壁設置升降平台,通過氣櫃活塞板進氣、放氣,對平台進行升降控制。

2019年1月,氣櫃主體順利封頂,原本需2個月才能完成的任務提前了40天完成,刷新了中國氣櫃安裝速度紀錄。

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從2017年8月,項目澆筑第一方混凝土,到2018年3月,首批大件設備吊裝成功﹔從2019年7月6日,800萬噸/年常減壓聯合裝置全面中交,到7月10日,18套單體全面高標准中交﹔從8月16日,常減壓聯合裝置率先引氣烘爐,到9月6日,項目龍頭裝置常減壓一次投料成功。如今婆羅洲閃亮的明珠已照亮夜空,熠熠生輝。把恆逸文萊PMB項目打造成“一帶一路”標杆項目、中文兩國合作共贏的旗艦項目,中國企業合力趟出了一條“走出去”的新路子。

一島一家親 “沙地精神”授人以漁

烈日凝視,星月為伴,白沙刺眼,暴雨突襲。2000多公裡,是這座孤島與中國的距離,700多個日日夜夜,是一群中建人在異國他鄉拼搏奮斗的時光。他們埋下一根根電纜,架連一條條管道,澆筑一個個儲罐,吊裝起一座座裝置……“一帶一路”沿線,有他們孜孜不倦、執著堅守的軍魂,有他們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心和“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的胸懷。

勞動之美無國界,共同改變大摩拉島的還有來自世界不同坐標的人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建安裝吸納了170余名文萊學生,還為300余名外國工人創造了就業機會。

在這裡,大家學到了謀生技能,積累了工作經驗。從剛開始溝通不暢,到后來的默契配合,朝著同一目標拼搏前行的姿態,成了大家最好的交流語言。“我在中建安裝集團學到了很多工作經驗,見識了新的事物,中國同事們都很友好,帶著我們一起用中國標准建造世界級石化中心。”文萊學生Danny說。

艱苦的海外生活讓背井離鄉的中建人心裡五味雜陳,想家的時候,大家會圍坐在一起包頓餃子,中秋除夕在一起做頓“大餐”,在島上,一根火腿腸都成了奢侈品。大家一起慶祝生日,互相理發……“沙地精神”成了他們最真實的寫照。

“中國企業創造了了不起的奇跡!”“中國標准真的很棒!”文萊政府官員和當地居民發出由衷感嘆。當項目全面通過政府驗收,成功投料試運行的那一刻,大家的眼眶都濕潤了。“中國建造”正走向世界,軍魂匠心建証著“一帶一路”的榮光。

從荒涼貧瘠的灘涂,到儲罐塔器鱗次櫛比,裝置管廊交錯穿行,曾經遍地白沙的孤島,如今已成為黑夜中閃爍的星辰。初心不改,使命不怠,年復一年的家國守望,日復一日的追夢前行,不計其數的中建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奮勇開拓、奮力拼搏,中國質量、中國效率、中國智慧,讓中文友誼歷久彌堅。

改革春潮涌,奮進正當時。當“中國夢”深情牽手“文萊夢”,當命運共同體的交響曲響徹大海星辰,大摩拉島的故事即將落幕。他們也將踏上新的征途,為中建安裝的“石化夢”迎接下一個挑戰……(洪彥 王燦華) 

(責編:王靜、杜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