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管理向“管資本”轉變 財報業績印証重組成果

2019年09月04日08:28  來源:証券日報
 
原標題:國資管理向“管資本”轉變 財報業績印証重組成果

今年以來,國企改革依舊是資本市場中的“強主題”,無論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亦或是企業間的並購重組,市場都對其充滿期待。而財報呈現的整合后企業盈利情況是否得以好轉,是觀察整合效果最為直觀的窗口。

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的業內專家認為,受政策層面上國資國企改革全面提速的影響,當前,國企改革已由中央向地方深入推進。其中,資本市場提供的高度流動性能夠加快促進國資管理體制向“管資本”轉變。

上市國企資本運作頻繁

並購重組不僅是企業實現發展壯大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方式。

受2018年資本市場流動性壓力以及政策上一系列針對並購重組制度的鬆綁的影響,今年以來,央企、國企借助資本市場進行並購重組的數量持續增加。

根據同花順統計數據,今年以來截至9月2日,按照首次公告日計算,在剔除並購交易失敗案例后,A股市場共有315家上市國企參與了423起並購交易。其中,涉及到的央企國資控股92家、省屬國資控股129家、地市國資控股87家、其他國有7家。從423起並購交易進度情況來看,項目進度為“已完成”的有127起,佔比“進行中”的有296起。而去年同期,僅有300家上市國企參與了407起並購交易。

對於今年上市國企並購交易數量增加的原因,國信証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與國資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有關外,還與近年來監管層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使得國有企業信用環境寬鬆,並購交易所需要的資金日益充足有關。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去年紓困民企政策的密集推出,國有企業當之無愧的成為重要主力軍。《証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有15家民企上市公司在國資股份入股后,其企業性質從民營企業轉變為國資企業。

在張立超看來,無論國資股份入主民企是否會造成其實際控制人變更,合作與融合都是未來國企與民企發展的大趨勢。通過融合發展,民企能夠進一步借助國企在資金、技術、管理、市場、人才等方面的優勢,顯著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以及抗風險能力﹔對於國有企業來看,通過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也能為其深化改革提供“新鮮血液”。

整合迸發新生機

無論是對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來說,整合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盤活資產、提升企業利潤水平以及競爭力。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整合后的盈利情況是否得以好轉,是最為直觀的觀察窗口。

以雲鋁股份為例,2018年11月13日,雲鋁股份發布公告稱:雲南省國資委擬將其持有的雲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1%股權無償劃轉至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國銅業有限公司。劃轉后,雲鋁股份的實際控制人將由雲南省國資委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但公司控股股東不發生變更,仍為雲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雲鋁股份2018年中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4.85億元,實現利潤總額0.45億元,實現淨利潤0.53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0.48億元。而今年公布的2019年中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8.45億元,同比增長3.44%﹔實現利潤總額2.24億元,同比增長396.52%﹔實現淨利潤1.81億元,同比增長239.96%﹔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1.61億元,同比增長232.98%。從利潤指標來看,此次混改在某種程度上佐証了企業在整合后的競爭力確實得到增強。

《証券日報》記者梳理后發現,銷售量的增加是今年公司實現扭虧為盈的重要原因。另外,公司改革創新逐步深化,也對其生產經營帶來明顯促進作用。

海通証券宏觀研究員姜超認為,本輪國企改革雖然同樣面臨產業結構升級、產能出清等問題,並且還要在供給端做減法、在改善工業供需格局的同時,降低國企債務。但與之前明顯不同的是,本輪國企改革更加聚焦主業,同時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的趨勢更加明顯,這也意味著國資將實現從獨資到絕對控股,再到相對控股,最后到非控股的轉變。這既有助於國資保值增值,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國企經營效率。(記者 杜雨萌)

(責編:王醒、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