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產不增效 上半年鋼鐵企業利潤同比降兩成

2019年07月30日08:13  來源: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增產不增效 上半年鋼鐵企業利潤同比降兩成

7月5日,工人在鞍鋼集團鞍鋼股份無縫鋼管廠159生產線檢查成品。 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攝

7月29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鋼鐵產量大幅增長,但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卻同比下降20.5%。進口鐵礦石大幅漲價,使得噸鋼制造成本上升了240元左右。中鋼協提醒,企業應及時轉變依靠規模擴張、高產超產的思路,將認識統一到提高發展質量上來,走出“增產不增效”的怪圈——

7月29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五屆十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傳出消息,今年上半年鋼鐵行業總體保持平穩運行態勢,但也存在產量大幅增長、進口鐵礦石價格急劇上升、行業利潤明顯下滑等現象,需引起高度關注。

中鋼協會長高祥明表示,要盡快解決影響行業、企業當前和長遠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提高鋼鐵行業運行質量和效益。三季度,國家有關部委將組織開展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督導檢查,保持高壓態勢,防范任何形式的違規新增產能。

產量大增利潤卻下降

今年上半年,鋼鐵產量大幅增長。全國共生產生鐵、粗鋼和鋼材分別為4.04億噸、4.92億噸和5.87億噸,同比分別增長7.9%、9.9%和11.4%。4月份至6月份,單月粗鋼產量分別為8503萬噸、8909萬噸和8753萬噸,同比分別增加12.7%、10.0%和10.0%,均創歷史同期新高。

中鋼協指出,按照粗鋼口徑計算,上半年全國共增加粗鋼產量4434萬噸,鋼材淨出口卻同比減少7萬噸,新增產量主要用於國內消費。可以說,今年鋼鐵產量增長完全受國內市場需求拉動。

在鋼鐵產量大幅增長同時,進口鐵礦石大幅漲價。上半年全國共進口鐵礦石5億噸,同比下降5.9%,金額432億美元,同比增長15.7%。分月看,進口均價從1月份每噸74.18美元一路上漲至6月份每噸97.51美元。據測算,礦價上漲使噸鋼制造成本上升240元左右。

但是,受產能釋放較快影響,鋼材價格略有下降。上半年,中國鋼材價格指數基本在110點上下波動,平均價格指數109.48點,同比下降3.6%。

進口鐵礦石價格飆升,嚴重侵蝕鋼企利潤。上半年,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1萬億元,同比增長10.9%﹔銷售成本1.9萬億元,同比增長15.2%,成本增幅大於收入增幅﹔實現利潤總額1065億元,同比下降20.5%,其中主營業務利潤同比下降30.7%﹔銷售利潤率5.1%,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低於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利潤率。

規模擴張沖動仍需遏制

“從上半年行業運行情況看,鋼鐵業又回到了增產不增效的怪圈。”高祥明提醒說,如果不及時轉變依靠規模擴張、高產超產的思路,將認識統一到提高發展質量上來,鋼鐵行業仍可能回到供大於求的老路。

在國家大力推動下,鋼鐵業提前兩年完成了化解過剩產能1.5億噸以上的目標任務,並徹底取締“地條鋼”產能,行業運行狀況得以明顯改善。但是,鞏固去產能成果任務依然艱巨。近年來,受結構調整和利益驅動,鋼鐵行業置換建設項目數量高企。據初步統計,從近幾年各地已公告的鋼鐵行業產能置換項目來看,擬建鋼鐵項目的粗鋼產能近2億噸。在國民經濟對鋼鐵需求強度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可能引發新一輪產能過剩。

高祥明表示,當前亟待建立嚴禁新增產能和防范“地條鋼”死灰復燃的長效機制。要嚴肅處理新增產能項目,全程從嚴監管產能置換項目,打擊非法產能,進一步嚴格執法標准,抑制投資沖動,最終解決鋼鐵產能過剩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增長9.9%。其中,會員企業粗鋼產量增長5.64%﹔非會員企業增長24.08%,產量增速遠高於會員企業,其生產增量佔總增量的56.2%。中鋼協指出,2017年6月30日以后,“地條鋼”產能應退盡退,“劣幣驅逐良幣”局面得以改觀,鋼鐵行業優質產能得到了有效發揮,當年下半年非會員企業產鋼7500萬噸﹔今年上半年,非會員企業產鋼12843萬噸,比2017年下半年增加5343萬噸,大幅增長71.24%。這部分增長過快產能是否合規值得關注。

據了解,今年第三季度,工信部、發改委等部門將開展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督導檢查,重點檢查已化解產能復產、“地條鋼”死灰復燃、產能置換不合規等行為,強化負面警示作用。對鋼鐵產能置換工作,有關部門將多方聽取意見,適時予以修訂完善,查漏補缺。

“今年上半年,鋼鐵業產銷兩旺。部分企業甚至持續高負荷生產,極易引發安全、環保、質量風險。”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王偉表示,近年來雖已推進去產能,但鋼鐵產量還在大幅增長。對此,政府、行業、企業要群策群力,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與會者還認為,鐵礦石定價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國雖是全球最大鐵礦石進口國,但由於礦山企業集中度高但鋼鐵企業集中度低,鋼鐵企業一直處於弱勢地位。現行定價機制在維護產業鏈利益均衡發展方面存在缺陷,不利於上下游產業長期互利共贏。

別忽視超低排放改造

今年4月份,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不僅對末端治理后的超低排放指標提出了明確要求,而且加強了全過程、全系統、全產業鏈污染治理要求,代表了當今全球鋼鐵業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排放指標和要求。

“全行業要加快超低排放改造步伐,有條件企業力爭提前達標。”高祥明表示,上半年會員鋼鐵企業外排廢水總量同比下降6.77%,二氧化硫同比下降2.24%,煙塵同比下降2.62%,工業粉塵同比下降4.98%﹔噸鋼耗新水同比下降7.69%,噸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1.28%。

但是,鋼鐵業推進超低排放改造仍有一些難題需要解決。例如,高爐煤氣精脫硫等技術仍需創新突破,煙氣脫硫、脫硝、除塵技術能否長期穩定達標尚需時間驗証。另外,改造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脫硫灰、脫硝催化劑等固廢產生量,處理這些固廢尚未有較好的技術手段和處置渠道。同時,資金保障、環保管理等問題需要行業共同研究解決。

“節能環保關系企業生死。”高祥明表示,企業要有危機感,再不抓緊改造升級,有可能受限、停產甚至退出。

業界普遍認為,無論是鋼鐵業去產能、穩運行,還是推進高質量發展,都要打好環保牌。中鋼協秘書長何文波指出,在鋼鐵需求一定的情況下,讓實現超低排放的生產企業充分發揮產能,同時限制排放較高的產能,才是降低環境影響的正確做法。

在此前舉行的“2019(第十屆)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上,針對中鋼協發出的“各級政府部門對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的企業給予更多激勵,並實施更加有效的‘差別化管控’”的呼吁,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作出回應,“我們絕不允許把環保水平低、投入少的企業與環保水平高、投入大的企業放在一個環境中競爭,如果有那樣的現象,就是監管工作失職,是要堅決反對的”。

劉炳江強調,是否達到超低排放是鋼鐵企業能否正常生產經營的關鍵,大家一定要認真對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 雷)

(責編:王醒、杜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