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團以MAP模式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07月09日08:25  來源: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改行種地”為哪般

  中化農業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技術服務中心。

  在內蒙古盛世領航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東灘農場,工作人員拔出土豆苗,觀察根莖情況。本報記者 黃 鑫 攝

  7月初,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的一片馬鈴薯苗郁郁蔥蔥、長勢喜人。挖出其中的一棵,根莖白淨,根系發達,根部還長出了四五根“匍匐莖”,每一根都將結出一個土豆。

  “根莖白淨說明沒有病虫害,‘匍匐莖’多說明施肥精准。”這片庄稼的主人——內蒙古盛世領航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甄曉明告訴記者,在正藍旗,他一共與中化集團農業事業部(以下簡稱“中化農業”)合作種植了7000多畝馬鈴薯。以往,農戶們要靠自己運肥、和肥、施肥,既辛苦又不科學,還容易施肥過度﹔現在,隻要給中化農業MAP(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台)正藍旗技術服務中心打個電話,不僅可以輕鬆科學配肥,還有大型自走式噴灌機來幫忙施肥。

  作為一家領先的農業投入品(化肥、種子、農藥)及現代農業服務一體化運營企業,中化集團推出的MAP模式以推動“土地適度規模化”和利用現代農業科技“種出好品質、賣出好價錢”為突破口,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涵蓋農業生產全過程的現代農業綜合解決方案。簡單來說,它意味著中化農業從農資生產銷售轉入農業服務領域,“改行種地”了。

  “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轉型。”中化農業MAP特種作物事業部總經理湯可攀認為,要在土地適度規模化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現代農業科技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從而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正藍旗以及附近區域地廣人稀,特別適合規模化、現代化、產業化的農業發展模式。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種植環節普遍缺少專業的農業技術服務機構,區域農業發展的效率和效益不高。

  為此,中化農業MAP特種作物事業部在內蒙古投資建設了4座大型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累計投資超過1億元,為當地的規模化種植企業、種植大戶以及農民合作社提供全程服務。其中,正藍旗技術服務中心於2018年開始運營,服務內容包括測土配方施肥等。

  “這種精准的檢測配方施肥服務模式有三大優勢。一是減少了肥料的投入量,有利於土壤的長遠使用﹔二是從目前長勢來看,精准施肥提高了馬鈴薯的品質,畝產量隻多不少﹔三是減少了以前因為施肥而產生的雇佣裝卸工、溶肥工等成本。”甄曉明說。

  湯可攀表示,2019年,MAP特種作物事業部將全面落實“技術+供應鏈”迭代升級計劃。具體包括,結合目標客戶的土壤類型和當前主流品種,設計出具有針對性、差異化的全程作物營養方案﹔重點探索出符合中國農藥管理規范的“植保方案設計+服務站預混+配送+施用”的全程植保服務模式﹔通過土壤改良方式實現減肥、減藥,減少作物營養投入,提高盈利能力﹔整合農機資源,為MAP戰略推廣提供重要的服務支撐﹔依托各事業部在貨源配置、物流資源掌控等方面的優勢,為各MAP中心提供全面的供應保障。

  數據顯示,中化農業以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要目標,以作物優勢種植區為核心區域,以重點扶貧縣為發展側重,目前已在100多個農業縣開展MAP模式落地試點工作,累計為近200萬畝耕地提供了現代農業綜合解決方案的服務。

  截至今年6月,中化農業MAP特種作物事業部在糧食作物方面累計建設技術服務中心55個,簽約面積達215.83萬畝﹔在經濟作物方面已建成運營53個技術服務中心,服務面積49.9萬畝。MAP特種作物主要集中於胡煥庸線西側的“北方規模化農牧結合區”,主要服務的農作物品種為馬鈴薯、甜菜、苜蓿草、青貯等。今年內,公司還計劃建成大型綜合服務站3個。

  據介紹,未來3年至5年,中化農業還將在中國的重要農業縣建設500個以上MAP技術服務中心和近千個現代農業示范農場,實現服務3500萬畝以上耕地的目標。同時建設的智慧農業平台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線下線上協同服務及精准農業決策,以更廣泛的影響力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記者 黃鑫)

(責編:杜燕飛、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