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陽湖二橋建成通車 橫跨“東方百慕大”

2019年06月28日16: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央企新聞網
 

6月28日,中交路橋華南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江西鄱陽湖二橋建成通車,從南昌至都昌的行程將從3個小時縮短至2個小時。

鄱陽湖二橋作為江西都九高速的控制性工程,是目前國內高速公路跨內陸湖泊最長的斜拉橋,全橋總長5589米,主跨為420米的雙塔五跨雙索面半漂浮體系鋼混組合梁斜拉橋,塔柱為寶瓶型結構,高137.91米。

綠色施工 絕不驚擾“水中大熊貓”

鄱陽湖二橋位於素有“東方百慕大”之稱的鄱陽湖老爺廟水域,該區域年水位變化幅度在最高時接近14米,水流紊亂,水文氣象條件極其復雜,且鄱陽湖二橋跨越贛江至長江的黃金水道,航運繁忙,對施工組織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中交路橋華南公司項目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橋址施工的這片水域,是鱖魚翹嘴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和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江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多種候鳥的棲息繁殖地,對施工環保提出了非常高的標准。”

綠色施工,環保優先。項目部超前策劃,細化施工措施,嚴禁將任何一點基樁鑽渣、施工廢水、含油污水排入地表水體,嚴格控制生活污水、垃圾排放。例如,利用泥漿船將樁基施工的泥漿和鑽渣運到地方環保監督部門指定地點,施工中將垃圾廢料集中回收,拌合用水和生活污水均通過三級處理,拌合站布設爆霧機控制揚塵……每一個管理細節,都凸顯環保意識。

創新驅動 品質工程顏值擔當

據介紹,橋區水位受汛期影響極大,高低水位落差極大,給處於深水區的主塔基礎施工帶來了很多未知風險。為確保現場安全和施工質量、提升施工效率,中交路橋華南公司項目團隊集中技術力量,開展了一系列技術攻關活動,通過通宵達旦的驗算優化以及現場試驗和總結論証,成功攻克了“深水基礎鎖口鋼管樁圍堰施工技術”,解決了大橋主塔基礎的施工難題。

鄱陽湖二橋引橋上部結構為先張法預制的35米T梁,這在國內大規模應用尚屬首次。這種工藝的採用,既解決了傳統后張法預應力預制梁壓漿不飽滿的技術問題,有效保証了預制梁的結構安全,又節約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工效,同比后張法施工工期加快近10%。在主塔塔柱施工中,他們採用了“大塊鋼模板+專業液壓爬模”系統,並通過優化改進預應力深埋錨施工工藝,極大的提升了整個塔柱的“顏值”,使得塔柱的線條更順直,棱角更分明,色澤更均勻。

科學管理 風險防控步步為營

老爺廟水域全年八級大風天數達到100天,七級以上大風天氣屬於家常便飯,兩三天就會出現一次,甚至有兩次陣風達到十一級。惡劣的大風天氣對施工現場影響極大,特別是對於高空作業的主塔和墩身,施工安全隱患重重。

為確保施工安全、質量和進度,中交路橋華南公司項目團隊密切加強與地方氣象與海事部門的溝通,建立了“惡劣天氣預警信息報警”機制,有效地規避了惡劣天氣作業時間,通過科學組織,基本做到了“風來即停、風停就立馬恢復施工”。在主梁施工中選用覆蓋范圍大、靈活度高的360度旋轉吊機,減少轉運時間,有效提升安裝進度,保障了施工安全;在防撞護欄底座施工中,發明和應用了“預埋件定位安裝架”,保証了鋼護欄底座預埋件的定位精度和線型,提高了安裝速度。

項目部立足管理實際,主動創新管理思路,全力推行“超前策劃、科學管控、精心施工”的管理理念,在各項工序施工中嚴格執行首件制,讓“規范化、標准化”貫穿於項目施工全過程,真正做到了“讓標准成為習慣,讓習慣符合標准”。項目團隊的出色表現,也贏得了各方好評,並多次在業主組織的階段評比、月度評比中獲得第一名。

鄱陽湖二橋的建成,進一步優化了城市路網,強化了都昌縣、九江市、南昌市三地間的聯系,都九高速與景婺黃高速、九景高速、永武高速等高速形成橫貫江西北部東西方向的又一條便捷的快速通道,對推動“環鄱陽湖經濟區”的發展和江西省“對接長珠閩,融入全球化”發展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責編:杜燕飛、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