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儲糧創造了新中國糧食調運新紀錄

2019年05月24日11:18  
 

中儲糧從2000年組建以來,已累計完成國家政策性糧跨省移庫及省內跨縣集並7500萬噸、接運進口糧2300萬噸,特別是2013年完成1369萬噸移庫集並任務,創造了新中國糧食調運新紀錄。在國際市場糧價大幅波動背景下,中儲糧通過儲備調運服務儲備吞吐調節,為穩定國內糧價、抑制通脹、應急救災、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確保中央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確保國家需時調得動、用得上,始終是中儲糧的根本任務。近年來,我國糧食產消格局發生較大變化,生產重心進一步從南向北轉移、消費重心向東南沿海和京津滬等大城市集中,生產和消費空間錯位分布更加明顯,對糧食高效流通中實現區域均衡、有效供給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在大豆等品種上越來越多借助國際資源滿足國內需求,建立與糧油常態化進口、接卸和轉運相適應的現代儲運體系的緊迫性進一步凸顯。面對艱巨任務,中儲糧集團公司堅定守住管好“大國糧倉”政治責任擔當,持續健全糧食收儲體系,完備儲備管理制度,建立市場化輪換運作機制﹔同時,主動作為,圍繞儲備輪換、北糧南運及糧油進口,推進儲備調運專業化運作,努力發揮糧食儲備調運主力軍作用。

作為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實施的重要“抓手”,多年來,中儲糧集團公司發揮垂直管理體系政令暢通、步調一致、雷厲風行的體制優勢和管得好、調得動的保障執行能力,強化組織協調,嚴格落實責任,指揮系統各部門、各分(子)公司及直屬企業,高效執行國家政策性調運任務。通過垂直體系協同發力,在產區與銷區之間架起“橋梁”,有力保障了產區新糧收購和銷區市場供給,發揮了國家儲備穩定市場、穩定預期的作用。通過垂直管理體制和三級架構協調運轉機制,中儲糧集團公司將國家調控指令和各項管理要求直接貫徹落實到業務最基層,徹底改變了垂直體系建立前、糧食分層管理下權責不清、職責不明的狀況,真正做到了調得動、調得好、調得快。

持續推動現代儲備調運體系建設。近些年,中儲糧集團公司根據國內糧食流通形勢變化,不斷加強糧食現代儲運基礎能力建設,在沿海、沿江重要調運節點建設了一批中轉、接卸設施,打造了承擔國家政策性調運任務的基礎網絡。積極落實國家散糧運輸要求,累計購置鐵路散糧火車1650輛,服務儲備糧油輪換和政策性運輸。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渤海灣北部盤錦港,建設了綜合儲運基地,實現在北糧南運重要通道的佔位,進一步增強了服務國家宏觀調控的能力。

積極整合多種儲運方式。為進一步強化儲備調運的統籌能力,中儲糧整合系統內資源,建立儲運專業化運作體系,形成港口中轉、散糧車運輸相結合的鐵海聯運立體網絡,進一步提高糧食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創新糧食運輸方式,探索實踐集裝箱散糧運輸,節省了勞力、提高了效率,較好解決了包糧運輸中裝卸效率低、損耗大等問題。此外,鐵路運輸方面,中儲糧集團公司與各級鐵路部門建立了協調工作機制,爭取了運力優先保障政策,確保了跨省移庫鐵路運輸順利進行。水路運輸方面,與海運水運領域領先央企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形成調運合力。

發揚“鐵軍”精神,確保國家調運任務按期保質保量完成。經過多年業務錘煉,中儲糧建立了一支心系國家大局、忠誠服務調控的糧食調運“鐵軍”。在近些年政策性調運任務成倍增加,且往往與糧食收儲、去庫存、輪換出庫等任務交織疊加的復雜形勢下,中儲糧克服不利天氣頻發、時間緊、人手少、運輸難度大等困難,有力落實國家交予的任務。為避免移庫糧壓車、壓站、壓港以及由此可能帶來的損失和管理風險,各直屬企業人員經常冒著酷暑嚴寒,24小時連續作業,爭分奪秒搶運搶卸移庫糧食。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后,中儲糧迅速落實國家動用中央儲備糧油的指令,按照就地就近、高效快捷、保障有力、確保供應的要求,第一時間組織糧油調運,全力保証災區基本物資供應。

多年實踐表明,中儲糧儲運體系高效運轉,不僅提高了服務宏觀調控的效率,而且直接服務中央儲備糧跨區輪換、產銷銜接,真正做到國家急需時調得動、調得快、用得上。(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責編:杜燕飛、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