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超”精神涌動在大慶油田

2019年05月24日10:54  來源:科技日報
 

“您現在看到的,是大慶油田3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獎杯、証書……”5月21日,在大慶石油科技館一樓歷程廳榮譽展櫃前,講解員這樣講述著。

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重點獎勵國家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每年評選不超3項。為什麼大慶油田能三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為什麼大慶油田能始終站在石油科技最前沿?

“三獲特等獎的背后,是一代代大慶油田科研人員傳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堅持‘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持續接力自主創新的生動實踐。”大慶油田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王昆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一輩子隻為油”

原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楊振宇的故事,深深打動著走進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的每個人——

“如果不按時拿出配方,我自願下崗!”為攻克三元復合驅技術,2000年,楊振宇立下軍令狀。一次現場取樣的路上,他連車帶人摔進深坑,手裡仍緊緊攥著取樣的塑料瓶……上千次實驗、數萬次分析,創造性地解決了三元復合體系粘度無法達標這一重大技術難題,保障了大慶油田首次開展的三元復合驅工業性試驗成功。

“為什麼從家鄉浙江到大慶來?”面對提問,82歲高齡的大慶“新鐵人”王啟民說:“家鄉好是好,可地下沒油啊!我這輩子隻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怎麼開發好大慶油田。”

5月,春夏之交的大慶,丁香花開滿枝頭。已經退休的王啟民依舊照常上班,繼續為大慶油田尋找最新的高效驅油技術。

不僅王啟民,每逢大慶油田召開油氣田開發技術座談會,人們依然能夠看到王德民、袁慶峰、巢華慶等老專家的身影,他們繼續為油田勘探開發“問診把脈”,為石油科技發展獻智獻力。

心心念念採收率

曾經,許多權威專家認為“大慶不具備自己研制表活劑的實力”。

“權威反對的聲音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大慶油田企業一級技術專家伍曉林主動承擔起研制表面活性劑的重任。

“過程很曲折,但我們從沒想過要放棄。”經過5600多次反復試驗后,伍曉林帶領團隊終於在2001年5月成功研制出中國人自己的表面活性劑,徹底擺脫三元復合驅技術對國外的依賴。

伍曉林的辦公電腦每到待機時,屏保就會出現一行字:寧可跌倒一萬次,也要站在科技最前沿。如今,他正朝著“技術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低,效果越來越好”的目標不斷前行。

在大慶油田,像伍曉林一樣“痴迷”於提高採收率技術研究的科研人員還有很多。正是在他們的堅持和努力下,歷經30年攻關,大慶油田三元復合驅大幅度提高原油採收率技術可在油田含水率達到98%的極限開採條件下,再提高採收率20個百分點以上。

立志當好先行者

2012年,大慶油田開始火山岩油氣勘探,剛工作4年的裴明波被賦予重任,擔任課題組組長,同時負責國家“973”項目子課題。“這個項目光研究范圍面積就有6000多平方公裡,難度大,當時被認為是世界級難題。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干出個樣來!”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地震解釋一室主任工程師裴明波說,那段時間,自己都“魔怔”了,連睡覺做夢都跟項目有關。最終,他帶領團隊突破傳統認識,創新了火山岩儲層地震預測技術。

面對世界高分子領域六大難題之一的檢測水溶性聚合物微觀性能,大慶油田企業二級技術專家孫剛看到了機會,“要搶先建立國際認可的標准。”他說。

聚合物分子僅有零點幾微米大小,准確測定分子尺寸是建立標准的關鍵。為此,孫剛反復演算,推導出一套新方法,但需要通過儀器進行檢驗,這種儀器當時隻有北京一家研究所才有。溝通后孫剛得知儀器僅有一周的空當期。想也沒想,他連夜上了火車,到了北京,扛著一箱方便面一頭扎進實驗室……

經過3年不懈努力,孫剛帶領團隊建立了聚合物評價標准和方法,成為令國際同行嘆服的“權威裁判”,被稱為“大慶標准”。

技術不斷進步,精神代際傳承。新時代的大慶油田科研人員定將繼續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續寫大慶油田科技發展新篇章。(記者 李麗雲 通訊員 閆婷婷 姜學實)

(責編:杜燕飛、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