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能構建區域水務一體化格局 打造水務市場綜合解決能力

2019年05月22日10:25  
 

5月13日至17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評論工作局、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走進新國企”系列活動,走進長江經濟帶,走進中國節能。

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水是避不開的話題。中國節能早在十幾年前就積極布局中國水務市場,截至2018年底,中國節能向以地方政府為主的客戶提供專業咨詢、項目投資、工程建設、運營管理、技術解決方案等系統化綜合服務。業務范圍涵蓋水源、原水、供水、污水及污泥處理處置、再生水、水環境等領域。截至目前,公司水務日處理規模超過1500萬噸。

長江流域水務環境復雜多樣,這就更需要綜合治理服務能力。中國節能在湖州的布局,充分體現出其在水務市場的綜合實力。在這座200多萬人口的地級市,中國節能先后建設和運營兩座污水處理廠和一個原水供應項目。其中湖州吳興東部新城污水處理廠主要用於處理生活居民污水,日處理能力10萬噸﹔砂洗城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主要用於處理印染企業工業污水,日處理能力1.5萬噸。同時,中國節能還擁有一座設計庫容 9966萬立方米、日供水規模20萬噸的原水項目——湖州市老虎潭水庫工程及引水工程,其中引水工程管道全長約40公裡,水庫工程防洪標准為百年一遇,自2008年蓄水試運行以來,共攔蓄上游來水9.15億立方米,開啟泄洪閘、放水閘泄洪放水34次,累計下泄流量3.17億立方米。在湖州的布局只是中國節能水務產業在長江流域的一個縮影,目前,中國節能已在湘潭、蚌埠、襄陽等地實現供(水)排(水)一體化、(水)廠(管)網一體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運營管理模式,以地區核心水務企業為平台,輻射周邊,構建區域水務一體化格局。

長江污染治理,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近年來,中國節能始終把解決沿岸固廢污染問題作為參與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的重要抓手,積極布局固廢處理項目,並創新性地提出“兩園一鏈”固廢綜合解決方案。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中國節能投資建設的最具代表性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作為成都市第三座大型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它承擔著成都市金牛區、成華區、新都區和青白江區等生活垃圾的處理,日處理生活垃圾1800噸,每年可處理65萬噸,可供電1.9億度/年,節約標煤8.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94萬噸,為成都市的生活垃圾處理和長江上游的生態保護做出了巨大貢獻。

更為讓人驚喜的是,與想象中的臟亂臭差不同,廠區內道路寬闊整齊,人工湖中睡蓮斜臥、金魚暢游,湖邊綠草環繞、鮮花盛開,主廠房上繪制的綠竹和熊貓,與藍天白雲湖水相互映襯,自成一幅園林風景圖。行走其中,整個廠區內無任何異味,如花園一般靜謐優美。與其它垃圾發電廠不同,成都項目是國內少有的廠辦一體式設計,即綜合辦公樓和垃圾焚燒主廠房在同一棟樓,員工宿舍也距離主廠房不足200米,讓“自己人”工作居住在廠區,充分體現了中國節能在安全生產和達標排放領域的“技術自信”。

成都項目採用世界最先進的往復式機械焚燒爐排(Seghers爐排)和半干法煙氣淨化技術和設備,是國內率先採用煙氣排放指標按《歐盟污染物控制標准(2000/EU/76)標准設計建設的政府特許經營項目。對於民眾最為關心的二噁英問題,為確保對其有效控制,焚燒過程採用“3T+E”原則。項目自建成運營以來,二噁英的檢測指標可達到歐盟2010標准。與此同時,煙氣排放數據與當地環保局監控中心聯網,處於全天候在線監管之中。項目滲濾液處理採用“除渣預處理+厭氧UBF+外置式MBR+納濾”工藝,可達到污水一級排放標准。同時,項目產生的沼氣可進行發電,爐渣作建筑材料原料,飛灰無害化處理后運送至專業填埋場填埋,真正做到污染物零排放,實現資源的全利用。項目還利用垃圾焚燒蒸汽洗滌布草,洗滌廠日均洗滌量8000套,有效減少小鍋爐的污染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在做好主業的同時,該項目還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探索與利益相關方和諧共處新形式。項目實時響應政府科普活動號召,以現場參觀、知識講座、主題活動等形式開展科普宣傳活動通過與街道社區、大中小學、媒體、青少年組織、科技組織合作開展環保教育活動,打造環保教育示范基地,有效地讓民眾更好地了解了垃圾焚燒廠,增強了各級各地政府及居民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理解和支持。自2013年投產至今,項目共接待現場參觀800批次2萬人現場參觀,組織開展各項科普活動300余場,推動了焚燒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2018年,項目被評為國家級環保科普基地。

成都項目只是中國節能近百個固廢處理項目的縮影,作為公司的重要業務板塊之一,中國節能的固廢處理項目遍布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固廢處理總能力約9萬噸/日。其中,在長江經濟帶沿線就擁有19個固廢處理項目,設計日處理能力1.7萬噸,投資規模近百億元。

目前,長江經濟帶固廢污染問題面臨著固廢基數大、當期有效財政投入有限、治理設施分散化及碎片化嚴重、農村面源污染量大面廣、產業鏈條前后分割等一系列問題。為適應長江經濟帶環境治理整體性要求,中國節能創新治理思路,提出“兩園一鏈”固體廢棄物綜合解決新模式。該模式突破地域界限,以干濕垃圾分類為基礎、以智慧環境物流鏈為驅動,將可以長距離運輸的垃圾最大程度集約、協同處理,實現固廢處理最優效率﹔對於不適合長距離運輸的有機垃圾採用分布式生態化處理,回饋自然實現生態環境友好。通過城鄉協同,各類固廢在“兩園一鏈”系統內部循環利用,做到無廢物流出。目前,該模式已在畢節、咸寧等地開展試點,2019年內計劃推出4-5個示范項目,2020全面推廣方案,形成長江流域整體布局,為使母親河永葆青春活力作出積極貢獻。

(責編:杜燕飛、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