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央企

加強產學研協同合作

提升國產科研儀器研發水平(科技視點·“關注高端科研儀器國產化”(下))

本報記者  喻思南  谷業凱  蔣建科  劉詩瑤  吳月輝
2019年04月23日08: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為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高端科研儀器設備郭守敬望遠鏡。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供圖

  一個國家的科研儀器研發水平,不僅是科研實力的體現,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基礎科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當前,我國科研儀器依賴進口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觀,科研儀器研制短板亟待補齊。

  科學儀器研發,既需要理論上的創新,也有賴於產學研的協同合作,還要有良好的體制機制保障。做強國產科研儀器,我們應如何作為?

  

  科研儀器研制要考慮用戶和應用市場需求,提高實用性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學儀器尤其是高端科研儀器的重要研制力量。

  一些高端科研儀器的開發,往往依托理論的創新。中科院電工所研究員肖立業認為,我國高端科研儀器研制要突破,必須加強原始創新。面對國際上比較成熟的科研儀器,我國追趕起來並不容易。通過理論創新,發展出自己的系列高端科學儀器,不僅能夠滿足國內需要,還能夠為國外科研所用,從而形成“你需要我、我需要你”的局面。

  研制高端科研儀器,除了需要深厚的科學功底,還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作支撐。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四十一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年夫順說,由於我國的科技水平和工業基礎仍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關鍵材料、器件、工藝和設計手段等仍顯不足,導致儀器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難以滿足用戶要求,產品缺乏競爭力。

  “一些科學研究往往是隻有第一沒有第二,做好研究就需要最好的儀器設備,所以對儀器的要求非常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說,如果儀器的性能指標和穩定性不足,很難滿足科學研究的需要。

  年夫順認為,應加強高端科研儀器工業基礎建設,提升工藝水平,優化設計,打通儀器產業鏈條,改變關鍵核心部件受制於人的局面,實現高端儀器全產業鏈自主可控。

  專家還建議,高校和科研院所立項做科研儀器,有時候結果不如預期,究其原因,除了受制於技術水平,還與項目的組織和運行模式有一定的關系。

  年夫順分析,我國科研儀器研制的產學研用長效合作機制仍然不夠通暢。當前,國家儀器科研項目主要由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擔,企業承擔相對較少。近年來,雖然各方面認識到應以需求驅動研發,但科研儀器產學研用結合合作層次仍然較淺,有時還存在“拉郎配”的現象。

  據介紹,我國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多採取“牽頭單位+合作單位”模式。專家認為,這個模式看上去可以涵蓋產、學、研等多重力量,可實際上往往由於產、學、研等之間在理念與偏好上存在差異,不容易達成共識,導致實際運作中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一些科研儀器產品研發以技術指標為導向,較少考慮用戶關注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和使用體驗等,導致研制出的一些高端科學儀器產品缺少應用市場,最后被擱置到一邊。”年夫順說。

  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張鳳認為,有必要編制科研儀器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相關重點領域高端科學儀器產業技術路線圖,加速推進自主研發和國產化進程。同時,建設高水平科學儀器研發基地,推動形成產學研合作創新的有效機制,通過集聚效應形成高端科研儀器的共性技術平台,加快國產化進程。

  “應加強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協調聯動,推動高端科研儀器從實驗樣機到產業化產品的進程,對於開展科學儀器研發和國產化的企業,應給予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張鳳說。

  集中有限資金,培育大型儀器企業,增強國產儀器市場競爭能力

  按國際慣例,企業是科研儀器的研發主體。“我國科研儀器研制企業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技術水平不高,產品同質化嚴重,一些甚至通過價格戰維持生存。”北京科技戰略決策咨詢中心研究員伊彤說。

  伊彤認為,我國科研儀器企業總體上小而散,普遍缺乏自主開發新產品的能力,創新也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統計顯示,我國科研儀器生產商中,80%左右為小微企業,大多數企業成立時間較短。與之相比,國外不少科研儀器企業擁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積累了完整的研發和管理經驗。

  年夫順介紹,我國儀器企業主營業務超過10億元的不超過10家。以電子測量儀器為例,全國范圍內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企業隻有1家,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企業不超過5家。此外,高端科研儀器研發周期更長,一般需要5到10年,而從基礎研究到產品應用需要10年左右的培育期。我國大多數儀器生產企業缺乏這種研發能力和培養市場的耐心。

  對此,年夫順建議,應集中有限資金,培育大型儀器企業和有特色的“隱形冠軍”企業,培養一批有影響力的尖端儀器企業,打造世界知名的儀器品牌,進一步增強國產儀器市場競爭能力,做大做強中國儀器工業。

  伊彤認為,某些非技術因素,也是影響國產科研儀器發展的原因。比如,過去為了滿足國內對高端儀器的使用需求,如果有些是國內不能生產或者性能不能滿足需要的相關儀器,就會對同類的進口儀器給予關稅優惠。

  伊彤說:“判斷國內產品性能是否滿足需要不好界定,少數招標方甚至故意提升某些性能指標要求,把國產儀器攔在門外。這造成同樣用途的儀器設備,國產儀器需要征收相關的稅費,而進口儀器反而免征一些稅費,國產科研儀器的競爭力進一步削弱。”

  “我們還可以對科研儀器企業實行退稅政策,並監管返還資金用於后續研發,倒逼企業進一步增加研發投入。同時,借鑒電器下鄉補貼的方式對企業創新進行后補貼,也有望提高企業的研發積極性。”伊彤說。

  完善高校科研院所考核評價制度,保障工程技術人才成長

  研制科研儀器,人才儲備很關鍵。然而,我國目前還缺乏完備的人才儲備。

  “做儀器屬於工程技術研發,通常不好發論文。剛開始也很難賺到錢,產業化需要的投入又比較多。而且,研發儀器對技術水平要求很高,需要長年積累,門檻比較高,一般沒有受過嚴格訓練想做也不一定能做好。”楊學明說,當前,我國評價體系總體上以論文為導向,因此研發儀器是有點吃力不討好。

  據專家介紹,德國的大學研究機構配備較為完善的工程技術人才,人才成長也有較好的保障,穩定的人才隊伍支撐了科研儀器持續研發。

  “長期以來,我國的科研文化存在著‘重研究輕支撐’的傾向,科研儀器的研制是科研活動中的重要支撐工作,科研人員對科研儀器研制的重視程度需要提升。”肖立業說。

  缺乏高水平創新人才也是我國儀器企業面臨的難題。年夫順介紹,以電子測量儀器行業為例,當前全行業從業人員不足1萬人,不及國外同領域一家大公司的人員數量,人才質量和創新能力差別更大。

  如何提高高端科研儀器的人才儲備?肖立業建議,可以通過適當改變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考核評價制度,保障工程技術人才成長,讓更多人有動力做儀器研發工作。

  “國家應在儀器人才培養上加大資金投入。比如,近些年我國買進口冷凍電鏡花了不少錢,不如嘗試拿出其中一部分錢來培養研發冷凍電鏡的人才。否則,想要做出相關的科研儀器就無從談起。”楊學明說。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22日 19 版)
(責編:李楠樺、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