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銀啟(左二)在巴基斯坦N-J水電項目現場。資料照片
20世紀90年代,他以親歷者身份,參與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大型的工程項目——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
20年后,他帶領團隊,成功穿越喜馬拉雅山脈斷裂帶,在巴基斯坦建成另一座“三峽”工程——尼魯姆杰盧姆(N-J)水電站。
參加工作37年,歷經國內外重點水電工程建設的錘煉,他見証了中國電力建設行業的產業升級,更為工程建設貢獻了“葛洲壩”方案。
他就是被英國皇家建造師協會授予“英國皇家建造師”榮譽稱號、現任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的鄧銀啟。
攻克世界級難題 項目建設轉乾坤
1981年剛參加工作,鄧銀啟即扎根於葛洲壩集團公司(原長江葛洲壩工程局)。此后的數年間,他在一個個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中磨煉成長,創下了“水電工程火電速度”的新紀錄,收獲了詹天佑獎和國際面板堆石壩裡程碑工程獎榮譽。
2008年,鄧銀啟擔起了葛洲壩集團重整國際業務的重任。巴基斯坦N-J水電站是他面對的第一項挑戰。
作為巴基斯坦最大的在建水電工程,N-J水電站於2008年1月30日正式開工,電站總裝機容量969兆瓦,年發電量約51.5億千瓦時,佔巴基斯坦水電發電量的12%,被喻為巴基斯坦的“三峽工程”。
初次“走出國門”、擔任這一工程項目部總經理的鄧銀啟沒有想到,等待他的是重重困難。項目施工剛滿一年,由於自然環境惡劣、資金短缺等問題,工程進度受到嚴重影響,N-J水電站項目建設步履維艱,葛洲壩集團發出了“舉集團之力建設N-J工程”的號召。
為此,鄧啟銀和他的團隊創新思路,從技術研究尋求突破,以全斷面隧道掘進機(TBM)引進為核心,推進僵局的扭轉。
為了確保項目順利進行,鄧銀啟帶著5萬字的可行性論証報告,踏上了TBM“引進游說”的征程。反復拜會業主總經理、現場經理、工程師,進行系統、深入淺出的論証,他甚至邀請業主一行先后前往施工條件更差的四川錦屏工程、瑞士哥特哈德隧道進行實地考察。但出於對項目風險的考慮,業主仍猶豫不決,TBM方案一度擱淺。
2010年7月下旬,NEELUM河流域發生有水文記錄以來最大的洪水,N-J工程建設陷入半停滯狀態。此時,鄧銀啟決定調整路線,從高層入手,登門拜訪總統秘書長、水電部長等巴基斯坦高級政府官員,從國家利益、民族尊嚴的高度,游說巴方政府早下決心引進TBM。
在經過現場實地考察、調研后,巴方終於對TBM方案作出了反應,在巴基斯坦引入首台TBM設備。N-J水電站工程的世界性技術難題——超長隧洞掘進迎刃而解,在TBM實施的帶動下N-J工程建設扭轉乾坤。
“我們組建的N-J項目團隊,絕大多數同志都是第一次走出國門,實現觀念的更新和理念的轉變,主動適應國際工程項目管理至關重要。”第一次面對海外項目的挑戰,鄧銀啟感慨道。
此后,項目組陸續攻克了淺埋深大滲漏河床下隧洞開挖、亞洲最深調壓豎井施工和廠房大收斂變形等世界性技術難題﹔先后戰勝了2010年特大洪水災害、2014年超強涌水和2015年極強岩爆等難以戰勝的自然災害﹔克服了資金短缺、設計變更頻繁和物資材料匱乏等重重困難。
今年4月13日,在鄧銀啟的帶領下,開工十年的N-J水電工程首台機組並網發電,這個當初預計將虧損10億元人民幣的項目,最終以盈利圓滿收官。N-J水電工程的成功建設,成為葛洲壩集團乃至中國企業國際項目的標杆。鄧銀啟本人也因在N-J項目的優異表現,被英國皇家建造師協會授予“英國皇家建造師”榮譽稱號。
項目管理國際化 資源配置全球化
經歷N-J水電站建設,鄧銀啟總結出了自己的管理“哲學”——“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計劃管理為中心、以成本管理為重心”的國際項目管理理念,以及“項目管理國際化、資源配置全球化、勞務管理屬地化”的項目管理實踐。
“用人之道在於借力。施工是我們的強項,但經營是我們的弱項。”為此,鄧銀啟堅持聘請相應的國際職業人員,負責N-J水電工程的合同、法律、稅收等領域的經營。“不妒忌他們的高工資、高福利,堅持整體效益優先,責、權、利明晰,工程經營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鄧銀啟說。
在這一過程中,鄧銀啟不僅理順了國際項目管控模式,系統優化了項目部組織管理架構,更建立了一套完整並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國際人才,為國際業務的發展創造了經驗豐富的有生力量。
N-J水電工程的成功經驗,讓鄧銀啟對葛洲壩集團的國際化之路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2013年,鄧銀啟出任中國葛洲壩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將創新經營的步伐邁得更大。他從頂層設計入手,將國家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與公司實際相結合,從戰略的高度對公司的發展進行了重新定位、規劃。隨后公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新,逐步構建層次分明、上下協同的戰略體系,扁平化優化公司總部組織機構,同時推進治理結構調整,積極開展商業模式創新。
在他的掌舵下,葛洲壩三公司成立首年就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4.95%、市場簽約同比增長127.52%、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7.62%,國際化率高達50%。
潛心科技創新 堅持“綠色發展”
在中國電力建設行業的產業升級過程中,科技進步和信息技術所佔的重要地位,鄧銀啟不僅看在眼裡,更踐行在管理中。
2016年底,鄧銀啟出任葛洲壩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負責葛洲壩集團在建工程管理和科技管理。面對如何推動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鄧銀啟認識到科技進步和信息技術正在重塑全球經濟,他堅持將科技進步作為公司發展的新動力,將信息化作為管理升級的重要手段,致力於為世界貢獻“葛洲壩方案”和“中國制造”。
鄧銀啟從科研平台入手,大力推動公司技術研究和人才培養,為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挂牌成立葛洲壩集團首個院士工作站,並成功申報國家“十三五”課題,不斷提升企業自主研發能力。
不僅如此,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鄧銀啟一方面調整、嚴格科技獎評審標准、創新評審方式,嚴把關口,提升科技成果質量﹔另一方面,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的人員投入,由此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超1億元人民幣。
在他的領導下,“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系統”、“分布式能源系統集成技術”、“智慧水務”、“利用低品位工業廢渣開發特種膠凝材料”等一項項新技術獲得成功應用,不僅為企業帶來了良好收益,更助力著葛洲壩的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已經成為葛洲壩集團的新標簽。
隨著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改革創新和科技進步的深入實施,鄧銀啟堅持以科技創新和信息智能化為抓手,推動企業朝著國際化的現代企業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