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創投須堅守“三不”策略

記者 周琳

2018年11月19日08:3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國有創投須堅守“三不”策略

  受托管理的上海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已認繳出資89億元,基金總募集規模464億元,財政資金杠杆倍數近6倍﹔參股基金投資企業超700家,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佔98%,早期及早中期企業佔89%﹔被投企業共實現銷售1365億元,新增專利1.01萬個,產出創新成果15994項。

  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過程中,作為政府功能性資金的出資載體、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平台、國資市場化運作的專業機構,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一直在戰略新興領域提前布局。

  項目偏早期、投資金額大、回報時間長……如何承擔起社會責任,讓國有資本能投向刀刃,撬動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主導了大量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領域早期投資的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沈偉國,剖析了他的秘訣。

  不急躁

  ——四個“堅持”裡的“恆心”策略

  在與沈偉國3個多小時的採訪中,他提到最多的詞是“堅持”。他告訴記者,作為國有創投企業,上海科創投將繼續堅持投向早中期項目,堅持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發揮國有功能性創投企業平台作用,堅持服務科技中小企業成長。

  就在前不久,上海科創投投資的盛美半導體生產的設備,成功搬入其投資的“華力二期”12英寸先進生產線項目﹔更早之前,其投資的中微半導體生產的設備,也已成功搬入另一重點項目中芯國際的新生產線,這種產業鏈創新鏈的合作提高了上海集成創新、整體發展的效應。

  事實上,集成電路成為投資熱點也不過是近期之事,眾多因素催生了這一領域開始吸引風投追捧的目光,不僅不少項目估值上漲,關注這一領域的基金也明顯增加。而這一投資金額大、回報時間長的行業,過去離“風口”的距離其實很遠。

  “看起來我們有一些集成電路的投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實際上不少項目都是我們十幾年前布局的。現在的一些明星項目,在那個時候其實都還只是個種子,而國有創投的作用不就是發現種子、陪它長大嗎?”沈偉國說。

  國家確定要發展集成電路,並非一蹴而就。在集團集成電路發展的投資方向中,不僅是支持生產,也支持設計、裝備、材料,現在產業鏈上下游很多項目才露出尖尖角。

  “顧忌早期項目?這在我們這裡是不存在的。國有的布局就是要早一點,培育的時間要長一點。所謂前瞻性的領域,一般基礎不是很厚,技術的探索、人員的培育、市場的接受都要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往往艱難、漫長而充滿不確定性,但因為是國家的戰略發展方向,就必須耐得住這個寂寞。”沈偉國說。

  這是一種默契的“配合”。“我們更有決心、恆心一些,能忍受的時間更長一些。”沈偉國說,集團按照政府部門對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戰略,以直接投資、基金投資、政府專項資金投資等多種方式、多重渠道對集成電路的全產業鏈進行了系統性和基礎性布局。

  通過多年的深耕細作,致力於具有鮮明特色的“上海制造”品牌企業的打造,如今恆心有了回報。據介紹,目前集團已投資各類集成電路企業50余家,形成包括設計、裝備、制造、材料等幾乎涵蓋全產業鏈的投資組合,投資階段上也實現了早期、成長期、產業投資、並購等所有階段的全覆蓋。

  “恆心”也有一些壞處,容易讓公司投資團隊對回報率產生倦怠之心。因此,科創投也在政府國資管理部門的支持下,創新培育跟投機制,在符合一定條件下的投資,可以用估值代替資產評估結果,並由公司投資團隊的跟投基金同步進入,降低道德風險、提高投資效率。

  “國有創投對合規性要求比較高,對被投資企業的各種指標、制度安排都有特殊的規定,這也讓我們容易錯失一些搶手項目。”沈偉國說,在普適的標准上,創投機構都是一樣的,在這個市場化非常高的領域,大家判斷團隊優劣、項目好壞、技術先進性、知識產權體系等基本條件。但國有創投也有其獨有的特性,放大恆心的力量、做強服務的靈活性,把優勢做優是科創投一直努力的方向。

  不同質

  ——四個平台中的“差異”發展

  在科創領域有一個常被引用的比喻:科技創新活動的基礎研究、開發中試、工業生產三個環節所需的資金配比是1︰10︰100,每一開發階段資金都是前一階段的十倍。一旦投入不足,創新閉環就會被打破,前期投入也會付諸東流。

  “上海科創投希望構建推進上海創新創業全生命周期、全功能形式的投融資平台。”沈偉國說,借以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和推進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升級。

  具體而言,一是構建了政府基金投資管理平台。一方面推動社會資本參與創新創業﹔另一方面聚焦重點產業發展,同時不遺余力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我們出資10億元,參與規模100億元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化基金,截至2017年底,累計完成項目投資6個,投資額15億元。”沈偉國說。

  二是構建了政府戰略新興項目出資管理平台。投資的多個項目取得重大進展:上海微電子裝備公司成為國內唯一、世界第四家具備高端光刻機系統設計與集成的高科技公司﹔上海中微半導體公司研發生產的集成電路設備進入國內外先進制造生產線,實現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創新與突破﹔盛美半導體設備公司2017年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等。

  三是構建了創新創業風險投資平台。沈偉國說,國有創投企業的直接投資始終圍繞政府的戰略導向展開,如:聚焦政府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戰略,裝備制造、振興實體經濟戰略等。集團成立三年來,累計實現投資項目上市127家(歷年累計172家),獲各類成果獎項110項(其中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11家企業(愛奇藝、挂號網、平安好醫生、找鋼網、滬江網、七牛雲等)成為細分行業內領軍的企業。

  四是構建了科技金融服務平台。科創投集團為創新創業企業打造了全功能形式、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務大平台,通過探索科技金融的新形式,形成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投資、貸款、擔保、服務”聯動機制。

  在這一過程中,作為投資機構,上海科創投集團不僅成為培育品牌的“加速器”,同時還打響了自有品牌的美譽度。“未來,我們將孵化更多品牌。”沈偉國說,要進一步發揮國用功能性創投企業的平台作用、引導作用、示范作用,吸引和集聚更多的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和投資團隊,來參與上海的品牌打造,形成孵化品牌的“流水線”和“加工廠”。

  對於現在投資界的“風口”說,沈偉國表達了一些憂慮。快速的切換投資行業方向,並不利於企業長期競爭力的培養,投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要的戰略行業不能只是一種“fashion(時尚)”,而是要沉下心去、不急不躁。

  在與被投企業的溝通中,這種“長線發展”的策略,也影響了他們的發展方向,讓企業和投資機構一起看長遠。“在各種決策過程和經營管理過程中,我們一直會提醒,幫助他們來看長遠,堅持既定的企業發展方向。”沈偉國說。

  不短視

  ——“創投+服務”的“扶梯子”之人

  其實,去年底至今,當不少人還糾結於“上海有沒有錯過互聯網”這個論調時,一批在國際賽場競爭、在創新領域領跑、在技術尖端游走的互聯網大咖和新經濟企業,已然成了黃浦江畔的常客。一次次牽手,一家家簽約,一個個落地,倏忽間,“千樹萬樹梨花開”。

  人們發現,有人、有約、有項目、有創新……這個一度被認為與互聯網互動不夠“親密”的城市,變得更新潮、更專業化、更國際化,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這一前沿領域,上海落子如飛,犀利搶鏡,科創中心建設熱潮涌動。

  “科創中心建設無法用短期效益來評價,這不是一天建成的。”沈偉國說,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研究、創業、產業,高校、研究所、開發區,整個鏈條幾十年積累,構成了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底蘊。從風投這個領域,也可以窺見上海在科技產業革命中的細致深謀。

  以集成電路為例,上海是全國最早一批有專門基金的地方,張江、漕河涇等園區,也孕育了中國集成電路行業的中堅力量。如今,科創中心建設是把科技和經濟的結合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是非常高瞻遠矚的,也是上海長遠發展的唯一出路。”沈偉國說。

  過去是跟跑,未來是並跑甚至領跑,更需要加快蓄能。提供“上海服務”,助力“上海制造”,上海打響“四大品牌”,投資機構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如果說“四大品牌”是構筑上海未來戰略優勢的“梯子”,那麼投資機構就是“扶梯子的人”,讓每一個創新創業者走得更加穩健。

  對此,沈偉國表示,下一步集團還是要聚焦國家戰略,發揮國有創投的“示范”作用,更好地支持重點戰新領域企業的發展﹔聚焦新技術和新產業發展,圍繞5G、AI、新能源汽車等新技術、新領域和新興產業,加大布局力度﹔聚焦產業鏈和平台的聯動,推進創投企業、投資項目間信息交流、業務協同、投資聯動與資源共享﹔聚焦改革創新發展,集團將有步驟、有計劃的推進集團的市場化改革﹔聚焦老百姓關心的民生領域,例如生物醫藥等關乎民生的領域。

(責編:李楠樺、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