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展會齊現中企力量

2018年11月12日08:39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兩大展會齊現中企力量

  11月5日,一名記者在進博會中國館內拍攝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模型。記者 陳建力 攝

  珠海航展上,殲10B推力矢量驗証機首次亮相。

  記者 梁旭 攝

  鷹翔藍天,鵬集海上,11月初的兩場重量級展會令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了中國。首屆進博會奏響了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促進互利共贏的時代強音,第十二屆珠海航展則以“陸海空天電”全領域大國重器的集體亮相驚艷世界。其間,中國企業特別是央企表現亮眼,充分展示了責任擔當。

  進博會:

  “主場”迎賓共譜華章

  □記者 王文博 上海報道

  共羽華平,萬商雲集。11月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在上海落下帷幕。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3600多家參展企業匯聚其間,令進博會亮點紛呈。在採購大單密集落地的同時,中國企業更是發揮主場優勢,以更加開放和自信的姿態,打造全球企業深度合作新格局。

  採購大單密集落地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進博會最熱的關鍵詞就是“買買買”。不僅中央企業組團“下單”,民營企業也“扎堆”採購,進博會追求的就是實實在在的成交。

  由95家央企組成的中央企業交易團無疑是展會的一大亮點。進博會期間,國資委和中央企業組織了近60場配套活動,集中簽署了一大批採購協議,不僅涉及老百姓最關切的衣食住行,還覆蓋能源、通信、化工、鋼鐵等各行各業。

  11月6日,中糧集團交易分團與57家外商現場簽約,囊括了來自全球五大洲29個國家和地區的84家供應商的產品,包括谷物、油料、食糖、肉類、乳制品、水果、酒類等在內的農產品和食品。來自澳大利亞、新西蘭的高品質牛羊肉,來自新西蘭的嬰兒奶粉都將從這裡進入中國市場。

  11月7日,南航分別與普惠、通用電氣、羅爾斯·羅伊斯、羅克韋爾柯林斯、泰雷茲、霍尼韋爾等26家全球航空制造領域的大型國際知名廠商簽約40份,涵蓋飛機發動機、航空器材、特種車輛、客艙設備、機上娛樂節目等主要進口產品。

  國家電投所屬上海電力、國核工程、國核自儀、內蒙古公司、貴州金元5家二級公司分別與安薩爾多、通用電氣、西屋電氣等企業共簽署了9項合作協議,協議范圍涵蓋核能、重型燃機、煤炭、礦產、機械設備、咨詢服務等多個領域。其中,國家電投上海電力與上海電氣、安薩爾多公司成功簽訂了燃氣輪機設備及相關服務採購框架協議。這標志著中國成功引進首台套GT36-S5型H級燃氣輪機,將有力推進我國裝備應用水平的提升。

  “中央企業與各國企業廣泛開展貿易往來,在促進貿易暢通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首屆進博會中央企業國際合作論壇上表示,進博會的舉辦,對中央企業與世界各國企業開展貿易強化合作,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在央企充分發揮帶頭作用的同時,民營企業也不甘落后,抓住這次家門口的貿易機會,與各國企業達成廣泛合作,這其中,電商平台的表現尤為突出。在進博會的第二天,幾大電商平台便集體晒出採購大單。阿裡提出在未來五年實現全球2000億美元的進口額﹔京東則大手筆發布了近千億元進口品牌商品的採購計劃﹔蘇寧也收獲頗豐,全球採購規模近150億歐元,5000個海外品牌將引入中國市場﹔網易考拉則與超過110家企業達成商品採購協議,並與近10家品牌完成戰略升級簽約。

  進博會巨額訂單的背后是中國旺盛的市場需求。據《2018年(上)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跨境進口電商交易規模達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9.4%,預計2018全年將達到1.9萬億元。

  遠不止於“買買買”

  “進博會既是一個外國企業向中國市場展示進口產品、尋找進口合作商、開拓中國市場的平台,也是一個中國企業積極推進國際合作、深化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平台。”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員、企業研究處處長劉興國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說。

  在首屆進博會的國家展上設立的中國館,佔地約1500平方米,取名“共羽華平”。代表中國企業創新成果的復興號高鐵、國產大飛機、港珠澳跨海大橋等悉數亮相,吸引著世界各國參展商的目光。

  被喻為“一帶一路”鋼鐵駝隊的中歐班列也以電子沙盤的形式出現在中國館裡。中歐班列是“一帶一路”合作設施聯通、貿易暢通建設的重要紐帶,本屆進博會有很多展品就是經由中歐班列來到上海的。

  “目前,中央企業已在‘一帶一路’沿線承擔了3116個項目,已開工和計劃開工的基礎設施項目中,中央企業承擔的項目數佔比達50%左右,合同額佔比超過70%,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開發、國際產能合作等領域成績突出。”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日前在國資委舉行的中央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媒體通氣會上介紹。

  “這是保障首屆進博會辦成國際一流博覽會的關鍵力量,充分展示了中央企業的責任擔當。”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透露,首屆進博會籌備過程中,國資委作為籌委會成員單位,堅決貫徹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以積極的態度,嚴謹務實的作風,高質量的工作標准,組織中央企業邀請外國合作伙伴和供貨商參會,組建了中央企業交易團,95家中央企業組織了交易分團,1400家單位參與,有關的中央企業參與了海運、民航、交通、金融等領域保障和支持。這些富有成效的工作,為進博會的成功舉辦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打造深度合作新格局

  進博會上,中國企業發揮主場優勢,在達成直接的採購計劃外,還幫助國際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分享中國發展紅利。中外企業借助進博會契機,加強深度合作。

  “國有企業改革是市場化、開放式的,真誠歡迎國內外企業參與中央企業改革,通過股權投資、合作經營等多種方式,不斷深化企業重組、專業化整合,以及在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戰略合作,共同探討各類經濟深度合作的途徑與模式,更多分享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的機遇和成果。”肖亞慶表示,中央企業將進一步擴大開放,支持中央企業通過市場化方式,與各方深化合作,相互融入彼此產業鏈、價值鏈,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謀合作,共享發展,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寶武集團將利用國際市場來解決礦石的需求,這也是我們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途徑,同時還將在高端技術裝備方面加強與國際企業的合作。”中國寶武集團董事長陳德榮表示,將以“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為抓手,加快全球化步伐﹔抓住進博會國際化平台,在國際化進程中推動更高質量發展。

  作為東道主,中國在進博會上宣布,預計未來15年,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超過30萬億美元和10萬億美元。

  “我們通過進博會積極主動地擴大進口,也是希望通過這個活動為世界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梁明表示,同時也要看到,進口博覽會不隻對外釋放利好,對內同樣產生積極作用。

  “進博會是一個國際性的產品和服務展示平台,並非專屬於中國的企業。因此,中國企業面臨的競爭對手會更多,外部競爭壓力會更大,對產品和服務的要求也會越高,需要有足夠‘硬’的產品和技術,方能佔據一席之地。”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燕武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說,“進博會將成為中國企業的試金石,起到去偽存真、辨明真假的作用。”

  珠海航展:

  大國重器“扎堆”亮相

  □記者 陳芳 王攀 胡喆 荊淮僑 珠海報道

  殲10B推力矢量驗証機驚艷亮相、殲20戰機編隊飛行、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首次集體亮相、高速飛行列車初露真容……在剛剛落下帷幕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天航空博覽會(下稱“珠海航展”)上,大國重器“扎堆”亮相。經過20多年努力,珠海航展已成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航空航天類專業展會之一。

  “陸海空天電”全聚首

  湛藍的天空中,中國自主研制的殲10B推力矢量驗証機拖著彩煙,表演了“榔頭”機動、“大迎角360度滾轉”“落葉飄”“眼鏡蛇”等一連串典型過失速機動飛行動作。這標志著中國成功實現了推力矢量這一航空關鍵領域的創新突破。

  “本屆航展,我們的參展展品達到134項,其中37項是首次亮相。特別是‘長空亮劍’的國之重器展區,集中展示了制空、打擊、預警、信息、投送等全要素高度融合的空中作戰體系和‘從三代到四代、從有人到無人、從空基到全域’的跨越發展能力。”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新聞發言人周國強說。

  這是迄今為止最全領域的一次航展,實現了“陸海空天電”領域的中外企業首次聚首。

  “沒想到我們也有機會參加珠海航展。”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國際部主任李彥慶說,這家全球知名的船舶制造企業今年第一次參展,琳琅滿目的各類展品不僅展示了企業的最新成果,也填補了珠海航展版圖的最后一塊空白。

  創下規模之最的,還有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作為“天”的代表之一,航天科工展出了防空、海防、對地打擊、無人作戰、預警監視安防、商業航天和指揮通信與支援保障七大體系的近百項產品,參展規模為歷屆之最﹔作為“陸”的代表之一,兵器工業推出裝甲突擊、火力打擊、防空反導、智能彈藥等領域一系列新產品及成體系成建制武器系統和解決方案,體現出中國陸軍外貿武器裝備的高水平。

  這也是迄今為止不同類別產品最豐富的一次“全譜系”航展。以“電”領域為例,從巨大的價值數億元、可以探測數百公裡的大型相控陣雷達,到小巧玲瓏、可以隨手攜帶的安防設備,再到小得“看不清的”系列芯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向全球市場展示了覆蓋多個技術領域的400余項尖端信息化產品和解決方案,構建了一張無所不包的“智慧之網”。

  自主創新“厚積薄發”

  本屆航展,和殲10B推力矢量驗証機一起備受矚目的,還有首次編隊飛行的殲20戰機。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副總經理楊偉說,“20”不僅是一個機型的代名詞,更是中國航空工業跨越式發展的代名詞。

  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國的“大國重器”面向全球市場,舉行了史上最全的一次“集體亮相”,在眾多參展企業看來,這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董事長熊群力說,能夠拿出適合全球不同需求、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高科技電子信息產品,得益於改革開放引領企業“厚積薄發”。

  “正是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航空工業集團實現了從傳統國企向現代公司的跨越,實現了航空工業從以軍為主到軍民融合的跨越,實現了航空工業從國內企業到跨國公司的跨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副總經理陳元先說。

  “將大國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開放發展與自主創新”——這是航展上中國參展企業最經常提及的高頻詞和關鍵詞。

  “航空工業也在走一條自主創新之路,但是自主創新不意味著封閉,還是一種開放、協同以及資源的整合與包容,我們通過整合不同國家的資源優勢,在創新上實現更好的發展。”陳元先說。

  加速邁過核心技術“關鍵坎”

  “核心技術買不來、要不來、等不來,‘卡脖子’的短板讓我們更加堅定了要走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的獨立自主創新之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李立功表示,通過航展,大家進一步了解了我們在最尖端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的進展與突破,讓世界能夠更加理性、全面地看待開放的中國,也更加敞開胸懷與我們交流合作,這將最終讓我們加速邁過核心技術“關鍵坎”。

  讓國產大飛機早日沖上雲霄,曾是無數中國航空人的夢想。由於歷史原因,中國曾一度被諷刺為“沒有翅膀的雄鷹”。此次航展上,先后首飛成功並逐漸羽翼豐滿的國產大飛機“三兄弟”運20、C919、AG600再度同台亮相。繼它們之后,CR929寬體客機、通用型運輸機運20F100又進一步揭開神秘面紗。未來,人類的藍天舞台上,將有更多國產大飛機的身影。

  “事實証明,‘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想隻會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民機部項目辦主任冷毅勛說。

  不久前,在湖北荊門成功完成水上首飛的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再次回到“老家珠海”,在它的主場完成了榮歸首秀。這架被稱為“爭氣機”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其幾乎所有部件均實現國產,是名副其實的自主研制。

  不論是其裝配的國產渦槳6發動機還是先進的氣水動布局、世界最高的飛機起落架……“AG600的研制成功,再一次証明了走獨立自主路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我們在獨立自主研發之路上,決不能‘翻燒餅’般老是翻來覆去,要有持之以恆的信念和決心。”冷毅勛說。

(責編:李楠樺、楊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