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化戰略撐起“榨菜第一股”

記者 何宗渝 黃興

2018年10月24日08:3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精品化戰略撐起“榨菜第一股”

  作為重慶市涪陵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持股39.65%的國資控股企業——涪陵榨菜多年來在改革中創新前行。涪陵榨菜此前發布的今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8年1至9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41億元至5.32億元,同比變動45.00%至75.00%。而根據此前的業績公告,這家榨菜行業龍頭企業在去年營收和利潤分別增長35.64%和61%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0.64億元、利潤3.05億元,同比分別上升34.11%和77.52%。

  作為百姓生活中常見的佐菜,涪陵榨菜緣何“走紅”?“這得益於大力實施的‘精品化’戰略,不斷以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推動品質、品牌提升,根據百姓消費理念、消費習慣變化,推出了一系列適銷對路的高品質、高附加值產品,並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涪陵榨菜集團董事長周斌全告訴記者。

  價格貴了 銷量不降反升

  作為“榨菜第一股”的涪陵榨菜佔據了全行業約40%的市場份額,去年其利潤同比增長61%,今年上半年繼續大增77.52%,均遠高於同期營收增幅。

  “涪陵榨菜股價的相對穩定是技術品質提升、產品戰略調整的結果。我們的產品品質越來越好,盡管價格隨之提高,但銷售情況反而更好。”周斌全表示,以一袋100克的普通榨菜產品為例,以往一袋賣5毛錢,現在賣2元、3元,銷量反而在提升﹔一些高端瓶裝榨菜一瓶15元左右,市場反應非常好。

  以“精品化”戰略促品質提升

  記者走訪涪陵榨菜集團看到,幾輛載重30噸的貨車依次停在廠區門口等待裝載。由於產品在市場上廣受歡迎,這樣的場景已成常態。

  周斌全介紹說,以前醬腌菜半成品佔據了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但隨著人們對衛生條件、產品品質要求的提升,更多消費者樂於選擇品牌榨菜成品,半成品幾乎全部退出市場﹔盡管在此過程中品牌榨菜價格有所上漲,但消費者對原本就便宜的榨菜價格並不敏感,市場規模反而擴大。

  周斌全還補充稱,以往榨菜都被用作佐菜,但近幾年在廣東、廣西等地榨菜被廣泛用作植物性調味品,比如炒菜、蒸菜時加入榨菜取代食鹽,進而拓展了榨菜的消費范圍,如在廣東榨菜蒸魚、榨菜蒸排骨已經成為一些酒店、餐廳的大眾菜品。

  此外,涪陵榨菜集團近年來大力實施“精品化”發展戰略,優化布局鮮脆菜絲、脆口榨菜、脆口蘿卜、瓶裝“下飯菜”等主力產品和重點產品。其開發的“脆口”系列休閑食品,選取青菜頭芯和蘿卜芯做成甜酸顆粒並嚴格控制鹽度,自推出后銷售額年均增速超過50%,成為年輕群體十分青睞的“零食”﹔高端瓶裝“下飯菜”盡管每瓶售價達15元左右,但仍很受消費者喜愛,2015年該產品銷售額僅為幾百萬元,今年則有望超過1億元。

  據悉,涪陵榨菜集團近年來廣泛採用新技術、新設備,腌制、清洗、分切、壓榨、拌料、包裝全過程實現機械化、自動化,滾筒旋轉式噴淋清洗機、三維切分機、三級滾筒旋轉分級機、全自動組合式計量稱重機、全自動充氮/真空包裝機等自動設備的技術水平全國領先。尤其是涪陵榨菜推出的“脆口”系列產品,是國內唯一採用充氮包裝技術的產品,不僅不用添加保鮮劑,口感還較其他產品更佳。

  百億元榨菜產業集群

  記者採訪獲悉,近年來作為“中國榨菜之鄉”的重慶涪陵區從榨菜產業中受益頗多,目前已形成近百億元規模的榨菜產業集群,成為當地產銷規模大、品牌知名度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優勢特色支柱產業。

  據悉,涪陵榨菜產業有100多年歷史,2017年青菜頭種植面積72.5萬畝、總產量達160萬噸,產銷成品榨菜47萬噸,實現總產值90多億元。20世紀80年代全區有300多家榨菜生產企業,近年來一些落后企業被逐漸淘汰,目前有企業36家、年成品榨菜生產能力60萬噸以上,佔據全國榨菜市場份額的一半左右。

  當地人戲稱涪陵為“一座靠青菜頭壘起來的城市”。近年來當地有16萬戶、60多萬人種植青菜頭,全區超過一半的人口從事與榨菜產業相關的產業,約70%的耕地用於種植青菜頭,人均榨菜純收入2665元。

  周斌全認為,涪陵榨菜的走紅,反映出企業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以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滿足了市場消費升級的需求,將小小的青菜頭做成了帶動一方經濟發展的大產業。

  根據當地政府的規劃,涪陵將建成全球最大青菜頭種植基地、世界最大榨菜智能化綠色生產基地,到2020年產銷成品榨菜50萬噸、實現總產值150億元、利稅25億元。

(責編:李楠樺、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