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直接參與施工澆筑,可整天泡在橋梁建設工地上﹔原料是否合格、工藝是否達標,每道環節都是“把關人”。中鐵大橋局七公司試驗公司經理藕長洪,10多年工作在橋梁建設一線,練就砂子“一手抓”就能判斷含水量的“絕活”,也成長為新時代青年“工匠”代表。
無論穿越山谷,還是跨江越海的各種類型橋梁,都是由水泥、砂石、鋼筋等建筑材料澆筑、綁扎、焊接建成。而且橋梁多是交通網線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必須確保百年使用壽命。2005年從學校畢業的藕長洪,進入橋梁建設領域便從事橋梁建設試驗崗位。
建橋過程中,從水泥、砂石、鋼筋等原料進入施工現場,到橋墩質量是否合格,橋面鋪設是否合規,一系列環節都需要通過試驗員檢驗,出具報告確定其是否符合國家相應技術標准。
“試驗報告白紙黑字需要終身負責,水泥、砂、鋼筋等原料是否合格,都必須要用數據說話。”藕長洪說,試驗員就是要當好從最初原料,到最終成品的各個環節質量把關人。
2009年,參加湖北鄂東長江公路大橋建設的藕長洪,檢驗一批砂子時發現含泥量超標,要求這批砂必須清場退貨。但運砂貨車司機卻不答應,因為工地不收貨,他們就拿不到運費,因此紛紛堵在門口,有的求情,有的耍橫。
“材料隻有合格與不合格,沒有差不多,因此我硬是沒鬆口。”藕長洪說,數百米高的橋塔、數千米長的橋面,原材料不合格就會留下隱患。橋梁建設領域,要麼不出事,要麼出大事。2007年湖南鳳凰在建的沱江大橋坍塌事故,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事后調查顯示就是建橋原材料不合規等因素所致。
堅持不驗收的藕長洪,也並未一退了之。他和貨車司機一起來到砂場,要求供貨商增加洗泥環節。同時改變檢驗環節,和同事一起在砂場、石場駐點試驗檢測,合格后才運至工地。如此矛盾迎刃而解。
每個大橋項目開工前,試驗員必須提前進場,對每批次砂石、外加劑、鋼筋等進場原材料,以及打樁冒出的泥漿、綁扎好的鋼筋、配好的混凝土,總共上百個試驗指標,一一檢驗合格,才能進入下個環節。
長年累月與砂石、鋼筋、混凝土打交道,讓藕長洪練就了兩手絕活:用手抓一把砂子就能判斷含水量﹔根據不同施工要求,能准確配出不同規格的砂石配比模數。
“砂子含水量太高,與水泥配成混凝土就必須相應減少加水量,否則混凝土強度性能不達標。”藕長洪說,盡管有專業試驗流程和檢測報告,但也最好能結合試驗員經驗判斷相印証,確保萬無一失,“因此他和同事們經常在工地上,相互比拼用手抓砂判斷含水量,精確到0.1%,看誰與檢驗結果最接近”。
橋梁建設使用的大量混凝土,都需要試驗員根據不同構件需求,相應調整混凝土的砂、石、水泥、粉煤灰等原料比例,達到相關性能要求。作為混凝土的主要原料,砂石得將不同粗細的原料配比再使用。隻靠肉眼辨別、雙手配比,藕長洪就能配出相應比例模數的砂石,與施工要求,檢驗結果往往分毫不差。
在湖北宜昌至喜長江大橋項目中,懸索橋兩段錨碇需要澆筑大量混凝土,對橋梁懸索起到固定作用。“一次性澆筑數萬立方米的混凝土,配比不合適就容易散熱不均導致開裂,產生隱患。”藕長洪說,他和同事前后試驗了近1個月,從20組混凝土配合比中選出最優比例,確保施工質量過關,還節約成本上百萬元。
10多年如一日般在工地項目上的堅守,讓藕長洪立足崗位練出“工匠”技能。他也先后在央企職工技能大賽中獲得銀獎,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央企“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
汗水融入,青春建功。藕長洪說,盡管施工試驗環境條件相對艱苦,各個環節試驗日復一日略有枯燥,但百年大橋容不得半點隱患,“這是建橋人的責任,也是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