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號超員停運”問題需防患於未然

2018年10月10日08:31  來源:檢察日報
 
原標題:“復興號超員停運”問題需防患於未然

  “復興號超員停運”問題需防患於未然

  10月7日,從貴陽開往北京的復興號G402次列車因超員無法運行,部分持短途車票的乘客被要求下車。據鐵路客服人員稱,復興號列車一般不允許超員,也不會給乘客補票,乘客若有補票需求應上車后與列車工作人員協商,視現場情況看能否補票(10月9日《北京青年報》)。

  有時候,將兩個新聞對比來看很有意思。前幾天,有部分高鐵因取消一半車廂,買了坐票的乘客被迫擠在其他車廂內,導致整趟列車擁擠不堪、乘坐舒適度嚴重下滑﹔而這一事件中,又有高鐵因超員無法運行,需要將無票、短途票乘客驅趕下去。如此鮮明的反差,令人不免產生疑慮:為何高鐵取消車廂時不怕超員?超員的標准究竟如何判定?

  據報道可知,出現超員不能運行的乃是復興號列車,復興號在設計之初,考慮到乘坐舒適度和安全性,對負荷量有嚴格限制,一般超員量控制在20%以內,超出時將由智能系統自動報警,無法繼續運行,並提醒乘務員需要疏散旅客。而和諧號沒有加裝自動報警裝置,採取以售票量源頭控制乘車人數的方式。而且,復興號列車一般不售賣站票,乘客如果想上車補票,需要與列車工作人員協商,工作人員視現場情況判定,不保証都能補票成功,並且復興號一般不會給乘客補站票。可見,高鐵超員后能否正常運行取決於車型,如果乘客買到的是和諧號車票,那麼就不用擔心超員問題了。

  不過另一個問題來了,乘客在12306網站上訂票,無法看到列車是和諧號還是復興號,高鐵班次的編碼也沒有區別。顯然,對於乘客而言,買到車票后,究竟會乘坐哪種車型,乘客實際上處於不知曉狀態。因此,如果將責任都歸咎於乘客,顯然是不合理的做法。於此,鐵路方面應改進售票系統,在乘客購票時給予提示,告知其將乘坐的是和諧號還是復興號,以從源頭上控制乘車人數。

  同時,需要看到的是,在平日裡,列車員對無票乘客,大都採取補票措施,並無其他處罰,這就促使很多乘客鑽了漏洞,無票、短途票上車補票的情況非常普遍,令乘車人數處於無序狀態。那麼遇到黃金周、春節等出行高峰時期,就非常容易發生超員情況。因此,對於無票乘客究竟該採取何種處理手段,也應有明確規定和執行細則,不能單憑列車員的自由裁量。

  “據港媒報道,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開通首日,一名深圳乘客因無票被罰款1500港幣,據悉,該罰單是高鐵開通日首張罰單。”媒體特意進行提醒,不少乘客習慣上車補票,但乘坐廣深港高鐵不能這樣,否則后果很嚴重。顯而易見,香港對無票乘客採取重罰的做法,遠超普通乘客的可承受力,具有很強的威懾力,也是對不遵守購票規則乘客的經濟懲戒。

  那麼,鐵路部門有無必要學習香港,對無票乘客施以重罰,以遏制失序行為、維護實名制購票的權威性以及高鐵的安全性呢?在春節出行高峰期相距不遠的情況下,這個問題還是值得研究的,需要防患於未然,以免到時候發生大面積的高鐵超員停運事故。

  周菊

(責編:李楠樺、楊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