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持股改革試點將加速擴圍

記者 楊燁

2018年09月14日08:2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員工持股改革試點將加速擴圍

  圍繞著國企員工持股的相關改革有望加速鋪開。《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國資委獲悉,員工持股在2018年底將進行階段性總結,將穩妥有序開展員工持股試點。在目前基礎上,中央企業和地方試點范圍有望進一步擴大。

  2016年8月,國資委印發《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的通知,其中明確:“可從中央企業所屬子企業中選擇10戶企業,開展首批試點。”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國共選取了首批員工持股試點企業174戶。中央企業層面,選取了國機集團所屬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中國建材所屬江西電瓷等10戶子企業作為首批試點,目前已經全部完成首期員工出資入股,共引入外部資金18.3億元。地方企業層面,有28個地方共選取了164戶首批試點企業,其中25戶已完成員工出資入股。

  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總的看,員工持股試點改革效應已經初步顯現,在促進企業經營機制轉換、激發發展活力、提升經營績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積極探索其他各類中長期激勵手段,創新對核心骨干人員的激勵方式,將員工利益與團隊利益、企業利益有機結合。中央企業控股的69戶上市公司規范實施了股權激勵,29戶科技型企業實施了股權分紅權激勵。

  “未來國企員工持股計劃的推進將呈現三個趨勢:一是進程將加快,參與企業數將增多﹔二是持股比例將提高﹔三是領域將拓寬,由一般競爭類行業擴大到非競爭類領域,電信、軌道交通、有色等非競爭類領域的集團企業子公司有望試水員工持股。”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混改的重要組成部分,員工持股也被稱為本輪改革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一位地方國企人士坦言,員工持股改革就是要建立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長效激勵約束機制,保持核心人才隊伍的穩定性,優化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機制。相較於其他形式的激勵,員工持股方式能夠更有效地把國有資本和人力資本及創造性勞動結合起來,發揮國有資本作用的同時,激發人力資源的創造性勞動。同時,改變以往“大鍋飯”、“論資排輩”的國企特點,對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啟動員工持股計劃,也有助於優化收入分配制度,可以有效監督企業的規范運作。

  不容忽視的是,雖然國企混改中的員工持股試點正在加速,但不確定因素仍比較多。記者了解到,在持股比例方面,相當多的國企偏於謹慎,員工持股的比例較低。這難以顯著激發廣大員工積極性,難以讓員工與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另外,在股票來源上,多數國企的員工持股計劃完全靠定向增發,結構比較單一。不僅如此,在參與試點的員工范圍上,不少國企明確為“骨干員工”,但哪些是“骨干員工”目前尚沒有清晰界定。

  “員工持股改革問題上曾經走過彎路,這也給我們的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盡管是摸著石頭過河,但在方案的設計上,我們綜合了包括企業特點、人員結構等多種因素,在骨干員工劃定、持股比例劃分、股權管理約束方面都有了嚴格規定,有效建立了中長期員工激勵和風險綁定制度,將員工的長期自身利益和企業的長遠發展利益和風險有機結合起來。”東航物流總經理李九鵬對記者表示。

  談及推行員工持股后的公司變化,一位試點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持股以后員工對企業的“主人翁意識”明顯提高。“以前跟公司高管是上下級關系,現在更像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都是合伙人,在不同的崗位上一起把工作做好。”他告訴記者,管理團隊、核心員工持股,在公司內部可以使“軍心”穩定,而對外則能夠獲得更多投資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

  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包括北京、上海、陝西、湖南、湖北、四川、山東、重慶等近20個省市明確要推進地方國企員工持股試點,多個省份已經研究制定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落實意見或方案,設定改革時間表,加速試點改革落地同時,試點企業名單也將進一步擴圍。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目前已有多家國企開展員工持股試點工作,但同時仍存在退出機制如何進一步完善、“核心員工”如何界定、持股員工的標准和比例如何確定等問題。對此,多位專家表示,首先應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相對透明的公示制度和較強的監督約束機制,防止國資流失。與此同時,員工持股需要注意底線,不能搞全民持股,員工持股應設立負面清單,明確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比如:增量優先,科技企業優先,不同類型的企業,員工持股的比例也應劃分。此外,持股也須程序化、公開化。

(責編:李楠樺、楊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