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陝西省榆林市獲批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開啟了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歷史。經過20年的發展,陝北不僅煤油氣等一次能源生產總量上快速增長,還在能源資源就地轉化上探索新路,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重要貢獻。但近年來,陝北過度依賴資源、“能源經濟”一家獨大的問題逐步凸顯,高新技術瓶頸、土地環保限制、物流不暢、人才匱乏等也成為陝北能源化工基地發展的重大困擾。當地有關人士認為,陝北要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還須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扶持力度,以破除多重制約發展的障礙。
能源開發實現陝北跨越式發展
陝北地區有著豐富的資源儲備,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油、氣、鹽等資源。以榆林為例,煤炭、石油、天然氣探明儲量分別為1490億噸、3億噸和1.18萬億立方米。1998年,國家將這裡列為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20年來,陝北能源化工基地累計開工了175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達到8000億元。
統計顯示,陝北能源化工基地2017年煤炭產量4.5億噸,20年間增長了23.4倍。石油、天然氣產量分別達到2566萬噸和204億立方米。目前,陝北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蘭炭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甲醇生產基地,國內重要的氯鹼產業生產基地,成為名符其實的國家級能源基地。
“陝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快速發展,為全國經濟高速發展提供了‘動力保障’。”榆林市能源局局長秦林惠說:“榆林的煤炭產量佔到全國煤炭總產量的10%以上,其中有80%直接輸出,20%進行就地轉化﹔榆林的原油與天然氣也通過十多條管線,輸往北京、上海、山東、銀川等全國各地。”
能源開發帶動了陝北老區的跨越式發展。據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研究,2017年陝北地區實現生產總值4585億元、工業總產值533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61億元、財政收入453億元,二十年分別增長了32倍、52倍、46倍和42倍。榆林所屬的神木市和府谷縣連續多年進入全國百強縣,神木還成為西北地區首個生產總值千億縣。
“能源經濟”的發展不僅提高了陝北老區群眾的收入水平,還改善了當地的民生保障和生態環境。二十年來,陝北地區累計脫貧人口150萬人。2017年,榆林、延安兩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2318元和23045元,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經濟實力的增強,也支撐了陝北地區的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環境治理工程,目前榆林、延安兩市的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33%和46%,生態環境出現良性發展。
“集群效應”探索能源產業發展新路
記者採訪發現,經過多年發展,陝北能源化工基地不斷探索延伸產業鏈條、優化布局配置,產業發展呈現集群化、高端化、多元化的良好局面,使這裡能源生產總量快速增長,能源轉化規模大幅提升,大型項目持續推進,技術創新不斷突破,基地建設的“集群效應”初步顯現,為能源產區轉型探索發展新路打下良好基礎。
據了解,到2017年底,陝北能源化工基地煤電裝機規模達1648萬千瓦,形成了煤制甲醇580萬噸、煤制烯烴240萬噸、蘭炭5000萬噸的生產能力,並建有神東和陝北大型煤炭基地、延煉和榆煉等煉油基地、西氣東輸和陝京線等國家天然氣主干線、神府和榆橫大型煤電基地。
陝西省發改委主任盧建軍說,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將加快高端化步伐,積極推進資源深度轉化,圍繞煤炭分質利用和煤基精細化工兩大主攻方向,推動煤化工向下游高附加值產業鏈延伸,加快推動煤炭利用以燃料為主向燃料和原料並重的轉變。
經過多年發展,陝北能源化工基地非化石能源開發也蓬勃興起。據榆林市發改委統計,過去五年,榆林先后建成全國首個分散式風電項目和陝西省首個風電場、首個大型光伏電站,新能源裝機超670萬千瓦,2017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佔到全市電力總裝機的30%。
技術創新突破成為陝北能源化工基地高端化發展的關鍵引擎。榆林市發改委規劃辦主任馬富泉說,科技為能源化工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一大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能化裝置成功投入運行,如煤焦油加氫技術、煤制烯烴、百萬噸級煤間接液化和直接液化、世界首套萬噸級煤基甲醇制芳烴、全球首個煤油混煉等項目都是全球領先的能源深度轉化項目。
“科技對榆林經濟的貢獻率至少在50%以上,在煤化工領域則更高。在科技引領清潔生產、延伸產業鏈條方面,我們舍得下力氣。”榆林市市長李春臨說,“榆林成立了自己的煤化工產業促進中心、技術創新平台,取得的多項領先成果,正引領我國能源地區及行業提質增效。”
轉型亟待頂層設計破除障礙
記者在採訪中,許多當地干部和業內人士坦言,20年來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也面臨著經濟模式單一、資源依賴度大的問題。按照陝西省提出的“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要求,陝北能源化工基地還需加強頂層設計,破解高新技術瓶頸、物流運輸不暢、指標容量受限、人才匱乏等多重制約因素。
馬富泉表示,陝北經濟發展過度依賴於能源、資源,其他產業過小、過弱,容易出現“大起大落”的狀況。“這種發展方式是不平穩、不可持續的。從世界層面來看,資源型城市高速發展少有超過50年的,此后難以避免地限於衰落。要破除此類‘魔咒’,必須盡快構筑多元化發展格局,現在就應該有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
馬富泉、神木市發改局副局長高海雄等說,目前陝北能源化工產業發展還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上游,精細化工的許多核心技術、關鍵技術,仍然壟斷在以美國為主的歐美國家手中,這成了我國能源化工行業發展的“技術天花板”。“神華集團曾與美國陶氏化學公司在榆林進行項目合作,但中途陶氏退出,最終神華這一項目因缺少關鍵技術隻能半途而廢。”馬富泉說。
他們建議,國家應加大對能源化工產業核心技術的研發攻關,引導鼓勵科研機構和專業院校與地方和企業對接,為產業發展和能源安全提供動力。
府谷縣發改局局長余文清表示,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還受到土地和環保等指標容量的嚴重限制。“國家要求能源產業要轉型升級,我們近年來加大了延伸產業鏈條的項目建設。但高端能源化工項目基本都是大項目,所需土地面積較大,受到用地指標等影響,一些項目或選址困難或難以開工。”
余文清說:“我們榆林荒漠多、耕地少,項目佔地需求大,反而用地指標不足﹔而在陝南有些地方,上馬項目少,用地指標每年都有剩余。這造成客觀上的一種浪費,應該根據產業布局等進行合理分配。”
當地許多企業界人士還表示,目前對陝北能源化工產業發展最緊迫的障礙,還是運輸瓶頸。由於物流滯后、運力不足,加大了企業產品的成本。因此還需在國家支持下,加大以鐵路為主的交通建設,為今后轉型升級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