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密集公布清潔取暖路線圖

專家建議,“宜電則電,宜煤則煤”因地制宜綜合施策

記者 王璐 北京 雄安報道

2018年08月29日08:27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多地密集公布清潔取暖路線圖

  今年來我國藍天保衛戰升級擴圍,近期河北、天津、吉林、內蒙古等多地密集發布作戰路線圖。作為重要舉措之一,目前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比例仍僅為34%,距離國家規劃的“到2021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將達70%”的目標依然較遠,而且面臨著資源、補貼等諸多挑戰。

  多位專家認為,清潔取暖不簡單等於“煤改氣”或“煤改電”,應利用本地資源稟賦、基礎設施等條件,因地制宜,綜合施策,著力供暖系統的全面升級。

  多地密集公布藍天保衛戰路線圖

  隨著7月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下稱《計劃》),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進入到了第二期,目標是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重點區域除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這次特別強調把汾渭平原的問題提上議事日程,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要以北京為重中之重,雄安新區環境空氣質量要達到北京市南部地區的同等水平。”原環保部核安全總工程師、中國環境科學協會副理事長楊朝飛在8月25日召開的2018國際清潔取暖峰會暨應用工程展上(下稱“峰會”)表示。

  在此之下,近期河北、天津、吉林、內蒙古等多地發布作戰路線圖。天津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要求,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2018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規模達到125萬千瓦。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4%以上。到2020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52微克/立方米左右,全市及各區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1%,重污染天數比2015年減少25%。

  河北則把保定所在的冀中南太行山沿線通道方向定為空氣質量重點改善區,提出保定要力爭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后20位,而其他各市要立足退出“后十”,努力實現達標。

  吉林的方案明確2018年底前,各市(州)要制定完善城市建成區水泥、平板玻璃、焦化、化工等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計劃,明確具體時間表並向社會公布,逾期不退城的依法予以停產。2019年1月1日起,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准的車用汽柴油,停止銷售低於國六標准的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並軌”。

  內蒙古的目標是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3.8%,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較2015年下降1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較2015年分別減少11%、11%﹔提前完成“十三五”環保約束性目標任務的城市,要保持和鞏固改善成果﹔尚未完成的,要確保全面實現“十三五”環保約束性目標。

  與此同時,督查風暴也更密更急。據楊朝飛介紹,2017年6月至7月,第一批中央環保督查“回頭看”全面啟動。2019年將開始第二輪督查,將有關部門和國企納入督查范圍,“生態環境司法與行政執法將越來越嚴格。”

  清潔取暖面臨諸多挑戰

  作為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我國清潔取暖從去年以來全面推進。根據十部委2017年底共同發布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到2019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將達50%,替代散燒煤7400萬噸﹔到2021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將達70%,替代散燒煤1.5億噸。

  “從實踐來看,全面推進清潔取暖以來,各地積極探索,取得初步成效。”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郭智在峰會上介紹說,根據各地上報的數據匯總,2017年北方地區共新增清潔取暖面積20億平方米,約完成了五年規劃目標的17%,開端良好。

  “但是也應該看到,我國清潔取暖依然任重道遠,技術、資源、市場各個方面都需要繼續扎實推進。”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俊峰認為。

  在北方冬季清潔取暖過程中,散煤治理是重中之重。《計劃》明確,2020年採暖季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區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在此之下,“煤改氣”“煤改電”等散煤替代方式,被作為重點推廣措施。據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介紹,2016年至2017年,“2+26”(北京、天津和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的城市)城市完成“煤改氣”“煤改電”470多萬戶,去年冬季北京市PM2.5濃度大幅降低,根據專家團隊的測算結果,散煤治理貢獻率達40%左右。

  但面臨的問題不容忽視。去年“煤改氣”推進使得天然氣需求規模超預期增長,而供應側又因各種原因出現始料未及的減少,多地出現氣荒,北方一些地區“煤改氣”工程暫緩。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江億認為,通過燃燒煤炭和天然氣來給建筑供熱,是高能低用。在他看來,除非中國在燃氣資源方面有所突破,否則天然氣很難成為主導能源。目前天然氣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佔比不到7%,如果像目前大多數發達國家一樣達到20%的佔比,保守估計每年需消費7000億立方米天然氣。但目前中國的天然氣年產量約為1400億立方米,由於天然氣產量增速低於需求增速,屆時,將剩余5000多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缺口需靠進口填補。“如此,中國的天然氣進口量將佔到現有全球天然氣貿易總量的50%左右,不符合國家對於能源安全的要求。”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院長謝秋野算了一筆賬:我國北方地區城鄉建筑取暖總面積約206億平方米,如果全部“煤改氣”,一年用氣量約2000億立方米,而2017年全社會用氣量才2373億立方米﹔如果全部“煤改電”,一年用電量約需2萬億度,而2017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一共才8695億度。單從能源供應的層面看,已經困難重重,若再加上每年的財政補貼負擔、安全等問題,未來的清潔取暖工作將面臨更多挑戰。

  因地制宜綜合施策

  “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進一步加強各部委之間的協作,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推進清潔取暖規劃的落實。要堅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北方地區資源稟賦、供暖時長等特點,從實際出發,採用宜電則電,宜煤則煤的供暖方式,循序漸進地推動工作。堅持突出重點,率先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取得明顯成效,並在推進過程中特別注重發揮好雄安新區示范帶動作用。”郭智表示。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副巡視員吳險峰也認為,清潔取暖要利用本地資源稟賦、基礎設施等條件,堅持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合理確定改造技術路線,尤其是對農村散煤要把好技術關,選擇可復制、可推廣的清潔取暖技術路線。

  據他介紹,當前我國農村供暖綜合能耗在27千克標煤/平方米左右,而節能建筑的供暖綜合能耗僅為8.7千克標煤�平方米。農村取暖建筑中僅20%採取了一定的保暖或節能措施。“邊供熱、邊補貼、邊散熱”的現狀,導致大量資源浪費。

  “必須著力供暖系統的全面升級。”謝秋野說,應採用天然氣、電、生物質、太陽能、工業余熱、清潔化燃煤(超低排放)、核能等多元清潔能源,作為北方地區冬季供暖的熱源,並配以高效輸配管網,節能建筑。

  江億表示,我國每年有大量的工業余熱未能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可以作為清潔取暖熱源的重要補充。應充分考慮工業布局與居民供暖系統的統籌布局。工業余熱有效利用,將為國家節省大量的能源和財政開支。

(責編:朱江、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