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信息壁壘 促國資使用廉潔高效

記者 何豐倫 

2018年08月16日08:3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打通信息壁壘 促國資使用廉潔高效

  地方國有資產如何實現充分有效管理?如何降低國有企業投融資成本、紓解債務壓力、防范腐敗?這是各地普遍面臨的問題。2017年以來,南寧市與中國平安攜手打造公共資產負債管理智能雲平台,借助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通過“一張財政地圖、一份資產負債報告、一套公共資產負債管理系統”,對所屬的各級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實時監控政府財務狀況,推動國有企業融資服務、產權交易公開競價,全程監管扶貧資金,實現資金“摸得清、來去明、管得住、利用好”。

  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公共國有資產“清晰透明”

  廣西財政廳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李開林介紹,我國省市縣財政問題的一個突出症結在於,政府公共資產分散在不同部門各自管理,市級財政不懂縣鄉財政的情況,垂直管理的部門難以了解同級其他部門的管理方式,導致大量國有資產“信息瓶頸”。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由財政等部門管理,國有企業資產由國資等部門管理,各部門之間信息相互孤立、標准不統一,導致公共資產家底不明,也就難以有效進行監控。

  2017年6月,南寧市與平安集團合作創建的智能雲平台一期建設內容上線運行,2018年1月二期建設內容相繼上線。這一平台通過打破長期橫亙在各級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了全市各類公共資產數據的歸集、整理與共享。

  據了解,南寧“智慧財政”打造的智能雲平台通過開發端口接入、數據共享等方式,動態追蹤採集財政、國企的資產數據信息,目前分散在全市400多家行政事業單位和200多家國有企業的資產數據已完成整合歸集。在此基礎上對數據進行標准化整理,利用平安集團大數據優勢對資產進行對標,准確掌握資產的實時價值,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並據此繪制形成電子動態演示的“財政地圖”和“國資地圖”。在“掌握家底”的前提下,系統還有風險提示及預警機制。

  如今,隻要有授權的部門、單位,都能進入這一智能雲平台。以“國資地圖”為例,全市國有企業的資本存量、負債規模等信息清清楚楚,企業最新的不動產資產信息、財務快報、運營數據等均可查到。

  廣西師范大學經管學院教授羅婧認為,國資委盡管是國有資產的監管部門,但大量顆粒化、細致化的信息,分散在諸多部門和企業中,僅靠各部門的上報和企業“有保留”“有選擇”地呈報,監管難度很大,國資委的決策科學性、准確性也會大打折扣。隻有讓“數據說話”,才是最好的決策方式。

  正是在這樣的思路引領下,智能雲平台將國有企業相關信息全部集納起來且實時更新,能夠准確反映國有企業資產負債數據變化,預警機制也非常實用。如某個國有企業的債務風險超過警戒線,系統會自動預警,監管部門就能第一時間對相關企業進行提醒。

  做好“加減乘除法”

  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專家認為,長期以來導致國企融資、產權交易、代客理財等問題層出不窮的關鍵在於,盡管有規范制度,但信息橫向溝通能力較差,各級部門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導致企業融資成本攀升。

  針對這一問題,南寧市“智慧財政”通過智能雲平台做好國有資產的“加減乘除法”,核心是不斷增加國有企業項目入庫儲備、金融機構入庫參與公開競標、產權交易網上公開競價、推動融資成本不斷下降。

  這一平台上對國有企業具備條件的銀行貸款、融資租賃等融資項目,廣泛引入全國金融機構參與競拍。採用利率向下競拍等競價方式,實現融資渠道市場化、融資競價透明化、融資手段多樣化。

  據南寧市財政局副局長曾肄業介紹,智能雲平台系統已經吸納80多家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公司、基金等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國有企業融資項目發布后,由這些金融機構在網上進行實時公開電子競價。

  南寧市財政部門舉了這樣的例子:南寧建寧水務集團在智能雲平台上發布了一個8.3億元的融資合同,經過幾家金融機構公開競價后,最后得到了基准利率下浮10%的優惠價格。廣西金融投資集團投資部經理付建林認為:“今年以來企業融資成本持續上揚,按照傳統的操作方式,在信息不透明的情況下,即便是國有企業、上市公司採取競爭性談判或邀標,都不可能有如此優惠的價格。”

  在產權交易方面,南寧市也通過智能雲平台將市屬國有企業產權交易項目同步推送到重慶金融資產交易所,實現交易信息在全國展示,擴大產權轉讓意向受讓方范圍,提高市場化競價程度,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到2018年6月末,南寧市通過智能雲平台完成融資服務競價31宗,融資總額221.14億元,為企業降低成本約1.27億元。產權信息平台累計推送產權交易項目80宗,挂牌總金額12.18億元,實現溢價超15%。2017年挂牌交易的南寧市保安服務總公司國有股權轉讓項目通過平台公開披露后,經過多輪競價,最終以1.62億元成交,比挂牌底價提高了3000多萬元。

  多部門“大數據”深度對接

  仍需破除壁壘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南寧市“智慧財政”已經在實踐中產生重要的“示范效應”,但仍然面臨一些問題。核心在於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的前提下,一些部門以“保密”為由,變相拒絕數據接入,或者隻進行手工錄入,導致效率低下,數據整合運用的效果也不太明顯。

  新華社經濟分析師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深入“智慧財政”平台的深入打造和推廣。

  一是加快領導層的重視力度、深度、廣度和細致程度。

  建設智能雲平台的目標是摸清公共資產家底,讓融資服務、產權交易公開化透明化。這既是強化公共資產監管、防范風險的需要,更是對各級權力的某種硬約束,需要極大的改革勇氣,更需要通過出台完善的制度,保障改革落到實處。

  二是將“數據平台”的應用端加快打造,形成更好的互動機制。

  應進一步完善針對不同部門數據接口開放的考核辦法,形成明確、細化的規章制度,完善融資服務平台競價規則和會員管理辦法,明確規范納入融資服務平台的融資項目類型,在進一步規范企業融資行為、完善大額資金流程監管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從細節上保障各項措施順利落實。

  三是將“智慧財政”平台作為防腐反腐的重要信息渠道來打造。

  今年以來,智能雲平台開發的扶貧資金監管系統,收集、分析全市各級扶貧項目的資金數據,理清扶貧資金來龍去脈,同時對財政扶貧資金發票等支付憑証進行智能識別,及時反饋異常信息。截至今年6月12日,這一系統已發現異常票據30張,紀檢監察機關據此立案調查4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人。

  業內人士建議將這一系統與紀委監委進行無縫對接,形成強大的震懾力和權威性,形成政府“雲賬本”,更有利於在腐敗風險高發區構建“不能腐”的機制。

(責編:李楠樺、楊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