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集裝箱貨輪“中遠海運天秤座”輪迎來首航

2018年08月15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世界最大集裝箱貨輪“中遠海運天秤座”輪迎來首航

  海上絲路新使者(一帶一路5年間)

  日前,“中遠海運天秤座”集裝箱貨輪(簡稱“天秤座”輪)從國內出發,開啟了其遠東至西北歐航線的處女航。這艘當今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貨輪匯集了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優良的建造工藝,是中國航運業對“綠色航運、智慧航運”這一發展理念的最新詮釋,當之無愧地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新使者和新名片。

  國產化率達90%

  7月20日,“天秤座”輪從天津開啟首航,按計劃途經新加坡港、蘇伊士運河、希臘比雷埃夫斯港、荷蘭鹿特丹港、德國漢堡港、比利時安特衛普港,再次抵達鹿特丹港后返航。

  該船總長約400米,船寬58.6米,最大吃水16米,設計服務航速22.5海裡/小時,最大載重量約20萬噸,最大載箱量20119個標准集裝箱。這是中遠海運集運獨立運營的遠東至西北歐航線AEU3航線上最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貨輪。

  據船長顧明章介紹,“天秤座”輪採用了目前較為先進的“雙島”設計:駕駛室、生活區位於船頭,機艙位於船尾。在船頭部位工作、生活的船員幾乎感受不到來自機艙的噪音和震動。

  站在狹長的上甲板通道,記者被船殼外板的獨特造型所吸引。隻見兩舷大艙的艙口圍外側“凸起”一個厚約100毫米、寬約900毫米的方形物件,縱向貼著外板向船的兩端延伸。遠遠望去,“牆”上好像戴了一道“箍”。顧明章告訴記者,這是高強度止裂鋼材料,目的是縱向加強船體強度。把這塊長約288米的鋼板焊接上船體,並在應力最大處加固,完全是依靠國產技術完成的。

  在“天秤座”輪上,國產技術頻頻“亮相”,很多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通常,為了增加強度和穩性,船舶在航行過程中會在艙內適當注水,這在業內被稱作“壓載水”。為了防止排放壓載水給各國海域帶來物種入侵或污染,國際海事組織嚴格限制壓載水排放。“天秤座”輪上的壓載水處理裝置由中國企業生產,通過負壓吸吮式自清洗過濾器對壓載水進行預處理,再用中壓紫外線消毒系統對海水殺菌消毒。經過整套工藝,排放物的生物濃度指標完全符合國際海事組織公約要求的D—2排放標准。

  據介紹,“天秤座”輪的國產化率達90%,這從一個側面展現出中國船舶建造的能力和水平。

  智能化助力綠色發展

  沿著甲板邊走邊觀察,記者發現,除了前進產生的尾流,“天秤座”輪的周圍水波不興,幾乎沒有在海面留下明顯“痕跡”。“這是因為船體的線型設計有效減少了水阻,同時也表明目前的吃水狀態比較好。”顧明章解釋道,貨輪載貨量越大,阻力也越大,而船速與主機功率呈3次方、與燃油消耗呈4次方函數比,因此兼顧時效與成本,是運輸過程中的關鍵所在。

  “天秤座”輪上配備的馬洛卡航行系統,提供了最優、最先進的船舶能耗管理手段,實現了智能化船舶管理。輪機長蔡建軍告訴記者,這套系統通過特殊的連接單元,從發動機傳感器、燃油流量計、全球定位系統記錄相關讀數,通過大數據分析得出船舶在某一航程中的最優航速和最佳縱傾。“簡單來說,系統會為我們量身打造性價比最高的航行方案。”

  “船舶駕駛正在由自動化向智能化發展,這也是綠色發展理念在航運業的生動實踐。”顧明章說,“天秤座”輪的碳排放量為7.045克/噸海裡,遠低於歐洲為2030年制定的碳排放標准。在採訪過程中,記者也切身感受到了節能環保理念與智能技術有機結合帶來的效果。

  船上的水龍頭24小時供應熱水。熱能從哪裡來?蔡建軍帶著記者來到機艙,這裡是發動機等電機設備所在地。在發動機主機和輔機上各連接了一個廢氣鍋爐,兩台鍋爐每小時可分別蒸發5000千克和700千克的水。通過利用機器產生的廢氣熱能,廢氣鍋爐就可以對船上的生活用水進行加熱。“這樣一來,副鍋爐就可以‘休息’了,平均每天可以節省5噸燃油。”蔡建軍說。

  “天秤座”輪上的風機也是智能的。內燃機運轉需要足夠的空氣,而機艙40多攝氏度的高溫會威脅工作人員的安全。通常機艙內會安裝風機,提供新鮮空氣並調節溫度。電子電器員黃昌虎告訴記者,借助分置在機艙內外的探頭,系統會根據溫度差和氣壓差實現變頻,以便讓風機根據實際情況運轉。這種變頻風機比常規風機節省約71%的能耗。根據同樣原理運轉的變頻海水泵可節能68%。

  航線網絡促進互聯互通

  “天秤座”輪搭載著16586個標准集裝箱,裡面都是銷往歐洲的貨物,包括衣服、鞋帽等輕工業制品,還有裝在冷箱裡的冷凍雞肉、冷凍魚肉等食品。大副於小建介紹說,該船在大幅度提升船舶裝載能力的同時,充分考慮航線攬貨種類和配載操作的實際需求,加大配載靈活性,提高冷箱、危險品箱、重箱和高箱的有效裝載能力。

  “我們將確保航行安全,確保准時、高效地將貨物送到貨主手上,用實際行動為‘一帶一路’建設作貢獻。”顧明章表示。

  海運業是國際貿易的橋梁和紐帶,目前全球商品貿易貨運量90%以上是通過海運完成的。2003年,中國《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逐步建設海運強國”的戰略目標。2016年,原中遠集團與中海集團合並重組,成立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實現了綜合運力、干散貨船隊、油輪船隊、雜貨特種船隊、集裝箱碼頭吞吐量和船員管理等六個方面的“世界第一”。

  近年來,以中遠海運為代表的中國海運業,加強與海內外企業的合作,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互聯互通,提供全方位的綜合物流供應鏈服務,在互利共贏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截至目前,通過優化集裝箱班輪全球航線布局,中遠海運相繼開通了遠東至歐洲、遠東至地中海、遠東至黑海、遠東至中東、遠東至紅海等多條班輪航線﹔牽頭組建了全球最大班輪聯盟——“海洋聯盟”(總運力655萬標准集裝箱),通過與合作伙伴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進一步提升了市場地位和影響力。

  來自中遠海運的數據顯示,目前該公司遠洋航線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個港口,在海外十大區域、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691家境外企業。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布局班輪航線138條、123.1萬標准集裝箱的運力,佔集裝箱總營運船隊規模的61.8%。

  今年1至5月,中遠海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完成標准箱量315.04萬,同比增長9.3%。除集裝箱運輸外,中遠海運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油品、干散貨海運量每年分別在6500萬噸和4000萬噸左右,特種運輸船隊也積極助力中國裝備制造“走出去”,為“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注入新動力。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15日 01 版)

(責編:李楠樺、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