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鋼先“煉人”

劉菁 李美娟

2018年08月13日08:2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煉鋼先“煉人”

  新鋼是一個有“淚點”的老企業。建廠以來的60年歲月中,歷經輝煌與苦難,幾起幾落。

  新鋼這樣描述自己的歷史:1958年建廠,1961年“下馬”,數萬職工分流,1962年通過轉煉錳鐵得以生存,后發展為國內最大的高爐錳鐵生產基地。原江西鋼廠曾是重要的“小三線”軍工企業。1991年1月,新余鋼鐵廠、江西鋼廠與鐵坑鐵礦合並,成立江西新余鋼鐵總廠,是全國冶金行業第一個重組案例。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新鋼發生了巨額虧損,被列為全國首批減員增效試點改革的十大困難企業之一。2002年,新鋼重大戰略調整,實施精品戰略。2009年12月30日,新余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新世紀以來,新鋼“難”點依然很多。

  新鋼地處江西省新余市,區位劣勢突出,算得上是全國外部條件最差的鋼企——不沿江不沿海,不靠近資源和市場,80%鐵礦石依靠進口,90%燃料從省外購進,70%板材在省外銷售,僅物流成本就比沿江沿海企業多了150元/噸。

  一旦行情不好,區位劣勢更加突出。2011年開始,鋼鐵行業由盛轉衰,2012年,新鋼集團巨虧15億元。新鋼用“雪上加霜加冰凍”形容當年的困境。

  一次大會上,新鋼的發言令人印象深刻:“2015年舉行了‘扭虧攻艱、救亡圖存’誓師大會,1000多名干部員工身著工作服,在運動場高舉右手庄嚴宣誓,許多老工人眼含熱淚。”

  要在危機中生存下去,隻有從問題入手,倒逼改革。在這個過程中,記者感受到這樣一個數萬人的大企業非常注重激活基層活力的用心、倡導崗位建功的智慧——這或許恰是這家企業苦練內功的秘訣。

  全體員工提高素質,開展全員提素工程﹔引入“星級”概念,鼓勵員工創“星”。不但創造平台激勵員工努力創新,也對創新的員工給予薪酬獎勵、職稱晉升。

  看得見基層員工的努力與創新,肯為他們的金點子、小革新點贊,肯給他們的智慧提供平台,培養出不一樣的藍領,才能打造出競爭力強的企業。

  十多年來,新鋼激勵機制不斷推陳出新。哪怕外部環境差,哪怕歷史遺留問題多,但一直在努力營造一個紅紅火火的“生產內核”。倡導勞動光榮,倡導創新光榮,讓員工有歸屬感、成就感,員工有甜頭、有奔頭,想干願干。

  鋼鐵是“人”煉成的。鋼鐵企業要改革、要排除萬難前行,做好“人”的工作是一篇大文章,凝心聚力,企業才有后勁。新鋼煉鋼先“煉人”,值得借鑒。

(責編:李楠樺、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