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火箭”背后的“金牌火箭人”

——記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研發團隊

記者 白國龍 

2018年08月13日08:19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金牌火箭”背后的“金牌火箭人”

  在中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征途中,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功不可沒。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下稱“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征三號丙三個型號,是我國航天領域主力運載火箭,主要用於我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的發射任務,並在北斗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被譽為北斗組網工程的“專屬列車”,有著“金牌火箭”的美譽。

  自2000年10月31日,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發射我國第一顆北斗衛星算起,至今共進行了28次發射,將35顆北斗衛星成功護送升空,發射成功率百分之百(其中包括7次一箭雙星發射)。“高軌道”、“高密度”、“高可靠”,“金牌火箭”這些耀眼成績背后,有一支優秀的運載火箭研發團隊,他們是默默無聞鑄造大國利器的“金牌火箭人”。

  火箭研發是難度極大、復雜程度極高的系統工程,離不開黨的領導和黨組織工作的開展。運載火箭的研制團隊非常龐大,需要數以千計的技術人員和操作工人的共同努力。型號團隊中,黨支部建到每一個中隊。型號“兩總”既是技術負責人,也是黨建責任人。各級黨支部、黨小組既是型號研制的主力軍、也是落實黨建工作的最小單元,確保了黨建工作在基層扎根,在型號研制中發揮作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總指揮岑拯是一位有著20多年黨齡的黨員,他心裡清楚,為了滿足北斗工程任務三種軌道高度的需要,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需要具備更多的“本領”。隻有將“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作為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技術創新的目標,才能真正把運載火箭的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才能無愧黨和人民的重托。

  因此,研發團隊成立由黨員牽頭的技術改進小組,不斷開展運載火箭技術改進和產品設計、工藝和過程質量嚴格控制,不斷增強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的技術適應性,持續提升產品質量與可靠性水平。通過不斷探索新形勢下我國運載火箭的研發模式,提出了運載火箭“去任務化”組批生產、多任務並行出廠發射等創新模式和有效方法,為高密度發射任務的圓滿完成和運載火箭管理技術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統計,執行北斗工程期間,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共進行了403項技術改進,平均每枚火箭進行技術改進28項,其中單枚最高達43項,開創了中國航天“突破非全對稱火箭設計技術”“一箭雙星發射高軌道衛星”“將衛星直接送入中地球軌道、傾斜地球同步軌道”等一系列壯舉。

  有一年,在執行北斗衛星發射任務期間,恰逢中秋節,岑拯給遠在老家的父親打了一個電話,告訴他衛星即將發射的消息。老人叮囑他注意身體,並期待在電視轉播中看到火箭升空的壯觀畫面……此時距離岑拯上一次回到家鄉,已有三年之久。

  “我也知道,這個地球少了誰都轉,但就是惦記著工作。”岑拯說,全年“陪伴”最多的是他的火箭、他的團隊,而家人則成了他心中遙遠的惦念。

  每次執行火箭發射任務時,發射隊臨時黨委就成為這些離家在外的黨員們的堅強依靠。臨時黨委在政治思想建設、發揮發射隊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調動隊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為確保發射任務圓滿完成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証。

  “干好這份工作就是對黨的忠誠,就是無愧祖國和人民。”岑拯說,對於航天重大發射任務來說,成功就是100分,失敗就是0分,任何一個疏忽就有可能埋下隱患,甚至引起嚴重后果。

  面對航天發射巨大的壓力和繁重的任務,這些“金牌火箭人”始終是“樂天派”。他們覺得航天事業的發展對黨和國家是舉足輕重的,老百姓也投入了極大的關注和熱情。這份職業帶給他們的成就感和愉悅感,是別的職業很難比的。

  2018年下半年,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團隊還將執行6次北斗導航系統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這些“金牌火箭人”表示,他們將以堅定的意志、高昂的熱情投入到每一次發射任務中,用運載火箭的圓滿成功助推北斗工程建設,為我國航天強國、科技強國、質量強國、“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責編:李楠樺、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