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安裝:匠心對話絲路“最強大腦”

2018年06月12日08:07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中建安裝:匠心對話絲路“最強大腦”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在青島舉行,站在奧林匹克帆船中心,瞭望著由奧帆基地主場館改造而成的“國際會議中心”,如同一隻振奮抖擻的展翅海鷗,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國際會議中心內部,中建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精妙的機電安裝又為建筑布局了發達的“神經中樞”、功能齊備的“臟器”和通暢迅捷的“血管”,而這一5萬多平米項目的機電工程僅用4個月就完美交付。

   機電安裝工程包含電氣工程、通風空調工程、給排水工程、消防工程、電梯工程,“多項管機電安裝領域的技術創新,全面展現公司重大會議場管機電安裝領域發展的新成果”項目執行經理任坤赟介紹。

   “海鷗”擁有頂級供電系統。在節能環保上,系統可監測整體空間內用電情況,根據各區域不同的能耗需求調配出最優化的配電方案,屋頂6千平米的太陽能板可將整幢建筑用電成本降低20%-30%。用電穩定性上,不僅外線接通三路供電充分保障會場用電,還自備UPS備用電源,可0秒瞬時切換電源保証30分鐘供電。

   對一座國際會議場館來說,環境控制和空氣淨化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國際會議中心室內的環保等級超過國際標准,變配電室做到絕對無塵,空調系統室內溫度設定值的溫差不大於±0.5度。項目所採用的材料均需達到國際標准要求的環保材料。並通過活性炭、高壓靜電除塵、光氫離子殺菌等一系列空污控制手段,及時殺滅微生物、分解化學物質,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為了消聲減振,空調機房採用浮筑地板,牆面和天花面均採用玻璃棉加金屬穿孔保護層的吸聲結構,用以控制機房內的混響聲場。

   “頂級智能場館一定是精品工程,精品工程一定離不開高新技術的應用。”生產經理項龍康介紹說,項目現場利用3D掃描技術建立三維空間,將BIM模型融入到三維空間裡面,施工人員在現場用手機就能打開查看模型,從而實現機電管線精准排布。

   6個月,隻有6個月——這一系列從龐大到細碎、從整體到末節的重點工程,時間限制也極為嚴格,中建安裝完成了不可能的挑戰。“這是一個典型的三邊工程:邊設計,邊採購,邊施工。”總工程師郭元寧表示,憑借中建安裝在G20主會場 、絲路文博會主場館的類似施工經驗,青島之行同樣打破正常施工流程,多方兼顧、提前布局。

   在進駐工地后的第一步採購環節,壓縮生產周期的弦便在任坤赟腦子裡緊緊繃著。採購時尚無圖紙,但設備生產要耗時兩個月,根本耽誤不起。一方面,施工團隊積極與合作研究所盡心溝通,設計最優設備方案﹔另一邊,根據以往工作經驗結合實地考察,施工團隊自行推算出設備所需參數。在圖紙之前,80%的安裝材料及設備已先行進場,為搶工期打下完善物料的第一步。而后緊鑼密鼓、加班加點,24小時保持工作狀態,人員不足就兩班倒,項目部用鋼鐵般的毅力,順利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節點目標。

   “每天從早晨7點半進場,夜間總結會議到凌晨2點”﹔

   “冬天深夜,風急浪大,我們在做空調吊裝和安裝工作,根本顧不上臉上刀割般的疼,就盯著在固定工人和機體的纜繩,生怕風大造成機體不穩”﹔

   “現場就們1家機電施工單位,另外還有3家裝修單位,交叉工程進行,我們1家要協調3家,電話像長在耳朵上”﹔

   “所有人,這半年內都沒有回過家,過年也沒有”。

   科技引領,綠色建造,精細管理,鑄精品工程。怡人海岸邊,“海鷗”欲振翅高飛。“我們從南京出發,走遍全國,靠打造精品工程夯筑精品口碑﹔責任在前、使命必達,以軍魂匠心待營造初心,沒有我們解決不了的困難。”項目經理陳剛堅定地說道。

(責編:李楠樺、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