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剛:運20、殲20、C919標志著中國航空工業向領跑邁進

2018年05月16日08:30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楊志剛:運20、殲20、C919標志著中國航空工業向領跑邁進

  “近年來,我國航空工業一系列重點機型取得了井噴式的發展,從望塵莫及到望其項背,從跟跑到部分並跑,並開始向領跑邁進。” 5月7日,在西安閻良舉辦的2018年中國大中型軍民用飛機發展高峰會上,中國商飛預研總師楊志剛如此概括我國航空工業2012年以來取得的進展。

  當天,殲20總設計師楊偉、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AG600水陸兩棲救援飛機總設計師黃領才以及正在帶領團隊研究新一代民用大飛機的中國商飛預研總師楊志剛悉數參會。會后,唐長紅、黃領才和楊志剛集體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有目共睹大進步

  閻良是中國的航空城,是中國飛機研發制造試驗的最重要基地之一。60年前,中國最重要的航空企業之一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此建廠。5月7日,2018年中國大中型軍民用飛機發展高峰會在此舉行,同時也為了紀念西飛建廠60周年。高峰會邀請了各方嘉賓,楊偉、唐長紅、黃領才、楊志剛四人圍繞著中國航空工業的成就、科技、應用和未來發表了演講。

  自2012年以來,運20、殲20、C919、AG600等多個重點機型的相繼研制成功,它們有的已經正式列裝部隊,有的實現首飛,開辟了中國航空工業新的歷史階段。目前我國航空工業在國際上究竟處於什麼地位,與國際最先進水平還存在哪些差距?

  楊志剛表示:中國大飛機的研制水平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為后來者實現追趕和超越搭建了平台,但又要正視目前與強國的差距。以C919和正在研發的CR929為例,中國的這兩款飛機均對標空客、波音最先進的機型,后兩者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大飛機研制單位,也代表了世界最高的水平。

  “C919成功填補了中國在民用大飛機這一領域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積攢並初步形成了研制大型民機的能力和體系,建立了一支全新的人才隊伍。”楊志剛認為,正因為有了這個基礎,才可能讓后面的CR929以及未來的機型更加成熟。

  運20的研制成功實現了中國軍用大型運輸機的突破。在這個200噸級別的產品研制之前,中國隻參與研發過50噸級別的軍用運輸飛機。因此,一步實現如此大的跨越,在世界軍用大飛機的研發歷史上也很少見。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僅用了5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這一跨越,遠遠短於其它國家。

  根據唐長紅的介紹,運20飛機的完善和進一步開發正在按照計劃進行,比如正在開展極限飛行試驗,其生產和交付工作也在順利開展。“運20是一個平台,目前平台+工作已經啟動,相信在未來會表現得更好。”唐長紅說。

  作為一款水陸兩棲滅火救援飛機,AG600的研制對於中國來說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據黃領才透露,AG600今年1月份兩次實現陸上試飛,目前正在為水上試飛做充分的工作,並計劃於今年7月底在湖北開展水上首飛前的試驗驗証工作。

  “計劃年底前實現水上首次試飛。”黃領才顯得信心滿滿,“爭取2021年取得適航証,2022年正式投入使用。”

  據黃領才介紹,AG600的個別研發指標高於國際同類產品。比如從水上救援來看,AG600單次可救援50多人,多於日本同類產品10人左右。與之相比,汲水滅火能力則不相上下,均可以單次汲水12噸。

  堅定信心迎挑戰

  雖然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三位大飛機的總師對我國航空工業的成績並沒有盲目樂觀,反而對差距有著清醒的認識:我們可以對標國際最先進的機型,可以在某個細分領域甚至實現超越,但是在子系統、基礎部件等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

  對於這些差距,三位大飛機總師有著相同的看法:由於我國航空工業起步較晚,而且很長一段時間受到國力等因素影響,沒有得到充分發展,以商飛為代表的民機僅有十年的短暫歷史,存在差距是必然的。

  航空工業是極難發展的行業,其研發投入大、周期長、不確定性高,而且還要考慮經濟承受能力、適航條件等因素,極為復雜。

  以AG600的研制為例,黃領才8年前擔任AG600的總設計師,他說:“在技術攻關的過程中,每一步都是坎,尤其面對關鍵技術領域,經常感覺走投無路。”正是在重重困難面前,AG600實現了突破。

  唐長紅說:“大飛機研制必須依靠自己,而且一旦起步必然起飛,國家有巨大的需求,我們有更大的決心信心。”

  黃領才說:“我相信隻要我國想要做的事,按照科學規律來辦,就一定能夠做到。”

  楊志剛則說:“中國民用大飛機正在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力爭在不久的將來實現並跑。”

  採訪的兩天時間裡,閻良上空時常出現中國飛機試飛的身影,轟鳴的聲音,顯示著中國制造的力量。(記者 孫喜保)

(責編:李楠樺、楊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