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集團多元化發展 劍指“千億帝國”

李保芳

2018年05月11日08:2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茅台集團多元化發展 劍指“千億帝國”

  5月10日晚間,中國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茅台集團”)對外通告:李保芳同志任茅台集團董事長、法定代表人。此前的5月6日深夜,貴州省委提名李保芳同志為茅台集團董事長人選。消息傳出后次日,資本市場予以積極回應,茅台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茅台”,股票代碼“600519”)股票大漲5.33%,總市值逾8000億元。

  而此前,貴州茅台對外公告顯示,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均出現了爆發式增長。《經濟參考報》記者深入調查發現,茅台集團近20年來在深耕主業的同時,不斷斥巨資在多元化發展道路上進行探索:既深度布局銀行、証券、保險等金融領域,又涉足地產、教育、健康、物流等行業,辦起了茅台學院、興建了茅台機場、正在建茅台醫院……記者注意到,社會各界針對茅台集團多元化跨界投資行為褒貶不一。不少專家指出,對茅台集團來說,多元化應該是其做大做強必然的選擇,但未來重點應放在“防范風險”上,從而推動集團整體健康發展。

  淨利潤大增逾六成毛利率首次低於90%

  貴州茅台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82.18億元,同比增長49.8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0.79億元,同比大增61.97%。受益於業績大增,貴州茅台擬向全體股東分紅138.17億元,分紅金額高達歸屬淨利潤的51.02%。

  《經濟參考報》記者深入研讀貴州茅台歷年年報發現,該公司淨利潤從2013年到2016年連續4年始終保持在150億元左右。而2017年則首次突破了200億元大關並日益逼近300億元,這一淨利潤超過了市場預期。

  記者注意到,貴州茅台在淨利潤大增的同時,毛利率出現了下滑。數據顯示,貴州茅台從2001年上市一直到2007年,毛利率基本維持在80%至90%之間﹔2008年毛利率突破90%,此后長達9年的時間始終保持在90%以上。但在2013年毛利率達到92.90%的高點后,便出現了下滑。財報顯示,2013年至2017年,貴州茅台毛利率分別為92.90%、92.59%、92.23%、91.23%和89.83%,2017年毛利率首次跌破90%。年報同時顯示,貴州茅台2017年分產品的毛利率出現了一升一降的現象。其中,茅台酒毛利率為92.82%,比2016年減少了0.68個百分點﹔其他系列酒毛利率則為62.75%,比2016年增加了9.20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近年來貴州茅台高度重視對茅台酒外的其他系列酒的發展,酒業主業正在從“一酒獨大”向“雙星閃耀”轉變,但是其他系列酒毛利率相對較低,未來隨著其他系列酒規模的不斷擴大,貴州茅台的毛利率還存在進一步下降的可能。記者注意到,雖然貴州茅台其他系列酒去年銷售收入僅為57.74億元,僅佔營業總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從銷量來看兩者已經旗鼓相當,其他系列酒有望成為貴州茅台新的重要增長極。

  對茅台集團來說,2017年同樣實現了爆發式增長。茅台集團完成銷售收入764億元,同比增長50.5%﹔實現利潤總額403億元,同比增長57.6%﹔上繳稅金256億元,同比增長37.6%,主要指標創近年最高,效益遠超預期。

  數百億巨資跨界布局多元化戰略引發關注

  在外界看來,茅台集團似乎僅是一個全球聞名的白酒企業集團。但事實上,“不差錢”的茅台集團近20年來一直在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不斷探索,相繼落子金融、地產、教育、衛生、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

  近幾年,茅台集團相繼涉獵基金、租賃、銀行、保險、証券等多個領域,茅台集團“金融帝國”雛形已初現。

  早在2014年,茅台集團出資1.53億元進入基金領域,與建行旗下的建信信托共同組建茅台建信(貴州)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並控股51%﹔2016年,茅台集團出資4億元進入金融租賃領域,參與發起成立貴陽貴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持股20%﹔茅台集團還對保險業表現出了興趣,2017年2月投資2億元參與了華貴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設立,並以20%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2017年3月又擬投資1.8億元持股15%參與設立多彩財險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同樣在2017年,茅台集團聯手華康保險等多家公司,擬投資組建廣東絲路証券股份有限公司,這標志著茅台集團即將進入券商領域。此外,茅台集團及其子公司貴州茅台還相繼對交通銀行、貴陽銀行、貴州銀行等進行股權財務投資。

  圍繞金融產業布局,茅台集團一直致力於打造“產融結合的國際化酒業投資控股集團”,相繼出資4.08億元設立貴州茅台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成立集團金融控股公司以及宣布擬出資4億元參與建立貴州茅台集團資產管理公司等。除了重點布局金融產業外,茅台集團還圍繞酒業主業的產業鏈條進行多元化投資。如2016年3月,茅台集團投資3億元布局物流業,設立貴州茅台酒廠(集團)物流園區有限責任公司,2017年又引入社會資本對其進行了增資。

  茅台集團還相繼投入巨資布局地產、機場、教育、大健康等產業。自2012年起,茅台集團進軍房地產業,成立貴州茅台酒廠(集團)置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先后在貴陽金陽新區投資7億元建設國際商務中心,在三亞海棠灣投資22億元建設三亞茅台精品度假村﹔2012年9月,茅台集團出資10.7億元入股貴州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並成為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2017年10月31日,茅台集團投資20多億元的茅台機場正式通航﹔2013年,茅台集團投資約20億元創建了中國第一所為白酒行業培養專業人才的本科院校茅台學院,2017年5月得到教育部批准,並於今年起面向全國招生﹔今年1月22日,茅台集團總投資19.42億元籌建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茅台醫院舉行奠基儀式,預計2020年上半年開業。此前的2017年,茅台集團與修正集團簽署跨界合作協議,進軍大健康產業。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茅台集團在多元化道路上也曾走過一些彎路,如早在2000年左右設立的貴州茅台酒廠集團啤酒有限責任公司,由於多年發展不理想,茅台集團2014年初將其啤酒業務托管給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

  事實上,對茅台集團多元化發展戰略,業內專家褒貶不一。部分專家認為,茅台集團不應盲目多元化,應該堅持專業化發展,打造百年品牌。2013年左右,茅台管理層甚至被批“已被資本綁架”。但更多的專家認為,對茅台集團而言,要做大做強,多元化是其必然的選擇,但是一定要慎重。經濟學家宋清輝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多元化戰略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機遇也有風險,其中關鍵在於如何“防范風險”,從而推動集團整體健康發展。

  “千億茅台”漸行漸近“防范風險”成當務之急

  早在2012年1月,貴州省首次提出組建“大茅台集團”,“十三五”規劃末即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元,“千億茅台”成為擺在茅台集團新掌門人李保芳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題。李保芳最近撰文指出,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要實現“千億茅台”,必須圍繞做增量、促增長下功夫,推動子公司協同發展,跨越茅台酒“一柱擎天、一花獨放”的階段。

  2018年,茅台集團提出力爭實現含稅收入900億元,其中貴州茅台以外其他公司收入在集團中要佔到10%左右。在茅台集團2018年年度工作會上,李保芳表示,“如果今年能實現900億,明年我們就下決心努力拿下1000億”。茅台集團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以酒類業務為核心,積極發展上下游一體化業務,推動關聯多元化業務發展,加快金融板塊發展步伐,努力打造產融結合新格局。

  值得肯定的是,茅台集團高管層在沖刺“千億帝國”的征程中顯得尤為清醒和冷靜。李保芳近日撰寫署名文章稱,推進集團管控首要的是轉變觀念,最重要的是防范風險推動發展。李保芳在文中說,今年集團公司把加強集團管控能力建設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是為了解決子公司發展思路不清、管理薄弱、治理不好等風險和問題。貴州茅台官網刊登的一份報告也稱,茅台集團2017年全面梳理集團公司現有各業務板塊的功能定位,淘汰落后產能,如轉讓啤酒公司、退出5100礦泉水公司、清算5家茅台貿易公司等,對歷史遺留股權糾紛進行有序退出。

  5月8日,茅台醬香酒公司發布處罰通告,對北京、江蘇等區域的17家經銷商進行重罰,這顯示了茅台集團在去年針對上百家經銷商“快、准、狠”的處罰風暴后繼續保持嚴管的高壓態勢。同時,這一規范市場行為也被外界解讀為新掌門人李保芳上任后的第一把火。業界評價稱,強監管、控風險,或將成為茅台集團2018年的關鍵詞,而以“鐵腕”著稱的李保芳有擔當精神也有創新意識,相信他能帶領茅台集團早日實現千億目標。

(責編:李楠樺、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