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密集披露方案 地方國資混改再起熱潮

邵好

2018年04月20日08:16  來源:上海証券報
 
原標題:上市公司密集披露方案 地方國資混改再起熱潮

  第三批混改試點捷報頻傳,極大地激發了地方國企混改的熱情。

  天津國資旗下上市公司百利電氣4月19日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液壓集團引入戰投一事已完成程序審核,將在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擇優,此舉或將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復牌當日,百利電氣放量漲停。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3月以來,已有近10家地方國資上市公司在控股股東層面開啟混改,其中相當一部分公司均提示混改有可能導致實際控制人變更﹔另有十余家公司停牌籌劃重大事項,為后續改革動作蓄力。

  在分析人士看來,第三批混改試點范圍從中央擴展至地方,試點企業數量向地方傾斜,均體現了高層推進混改“落地見效”的決心。在此背景下,地方國資協調資源,促進各類要素向優勢龍頭集聚﹔而外部資本在參與市值相對較小的地方國資上市公司混改時,也更加有的放矢。

  大比例讓渡股權成此輪混改新特色

  梳理包括百利電氣在內的相關公告,在控股股東層面“做文章”無疑是主要亮點,且不少方案已經進入實操階段,“實際控制人可能變更”的表述屢屢出現。

  以百利電氣的方案為例,其控股股東液壓集團擬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兩名投資者。液壓集團現股東百利裝備集團將以液壓集團評估后的淨資產26.12億元作為投資,佔總股本的40%﹔擬引入的兩個戰略投資者分別投資25.47億元、13.71億元,各佔總股本的39%、21%。盡管要求兩名投資者不得為同一方,但國有資本佔比降至40%,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

  大比例讓渡股權已經成了此輪混改的“標配”。重慶百貨4月10日的公告顯示,控股股東商社集團擬以公開征集方式引進兩名戰略投資者,混改后的商社集團股權比例將變為重慶市國資委持股45%、兩名戰略投資者各持股45%、10%。該方案已獲得重慶市政府原則同意。

  與之相比,4月11日披露混改消息的魯北化工可謂“二進宮”。據公告,其控股股東魯北集團擬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一家產業結構優勢明顯、戰略協同性強、具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該投資者將獲得魯北集團20%的股權,現有股東魯北高新區管委會、錦江集團將分別持有44.4%、35.6%的股權。

  有意思的是,錦江集團正是魯北集團2016年啟動首次混改時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此次魯北集團再度開啟混改,顯然在前次的方案中“嘗到了甜頭”。由於沒有對新引入的投資者設置“規避門檻”,如果新投資者與錦江集團存在一致行動關系,魯北集團、魯北化工的實際控制人都將發生變更。

  地方國資混改的對象還有央企。天橋起重3月22日公告稱,中車集團擬以中車產投部分股權與控股股東株洲國投持有的天橋起重部分股權實施換股,交易完成后,中車產投成為天橋起重的第二大股東。同時,中車集團擬通過中車產投,以新能源客車資產認購天橋起重新發行的股份,獲得天橋起重的控股權。

  混改的效果已經得到了監管層的認可。發改委日前表示,通過各種不同所有制資本的實質性混合,非公有資本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中的“催化劑”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產生了體制機制融合互促的“化學反應”,實現了資本“形混”和制度“神混”的統一。

  地方國企混改呈遍地開花之勢

  地方國企混改正呈遍地開花之勢。2017年,包括廣東、安徽、山西、河南、山東等多個省份,或出台關於國有企業改革與混改的指導性文件,或召開相關會議,雲南白藥等一批混改標杆逐漸出現。今年,地方國企混改更是提升高度,不少省份明確表態“引入戰略投資者”。

  3月底,山東省國資委發布《山東省國資委關於支持推進省屬國有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意見》,除國家和省明確規定國有控股的企業外,省屬國企引入戰略投資者不設國有持股比例限制,宜控則控,宜參則參。戰略投資者可通過新設企業、增資擴股、受讓股權、債轉股等多種方式參與省屬國企改革。

  此前,天津國資委方面表示,2018年,天津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將在集團層面取得突破,確保完成7家市管企業混改,6家報批,同時再啟動10家左右市管企業混改﹔在全面推進市管企業混改的基礎上,以上市挂牌、資本運營為抓手,通過資本市場實現混改的更高形式,加快市管企業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源上市,盤活上市公司資源。記者 邵好

(責編:李楠樺、李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