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遠海運多項指標創世界第一

2018年02月23日08:1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中遠海運多項指標創世界第一

  資料圖片

  近年來,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遠海運”)堅持內部深化改革,制定了涵蓋航運、物流、金融、裝備制造、航運服務、社會化產業和基於商業模式創新的互聯網+相關業務“6+1”產業集群發展戰略。截至2017年底,經營船隊綜合運力8635萬載重噸/1123艘,排名世界第一。其中,碼頭、物流、航運金融、裝備制造、航運服務等上下游產業鏈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結構體系。集裝箱碼頭吞吐量、全球船舶燃料銷量均為世界第一。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接單規模以及船舶代理業務也穩居世界前列。

  中遠海運是我國最早“走出去”以及國際化經營程度最高的中國企業之一,遠洋航線覆蓋了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個港口,並以十大區域公司為輻射點,以船舶航線為紐帶,組建了遍及世界各主要地區的跨國經營網絡。集團在境外設立了香港、歐洲、北美等十大區域公司,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並在境內(上海、深圳)、香港、新加坡和希臘,擁有中遠海運控股、中遠海運能源、中遠海運發展等九家上市公司。

  確立“6+1”產業框架體系

  2016年2月18日,中遠海運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由於原來中遠、中海兩家集團業務復雜且高度重疊,為了發揮規模優勢的改革目的,中遠海運堅持戰略引領,全面推進集團總部的戰略性重組以及下屬各業務板塊的專業化重組、集約化經營。

  新集團組建伊始,率先確立了“規模增長、盈利能力、抗周期性、全球公司”四大戰略維度,確定了航運、物流、航運金融、裝備制造、航運服務、社會化產業以及基於“互聯網+相關業務”的“6+1”產業集群架構。

  一年多來,集團按照“有加有減、有進有退”原則,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6+1”產業集群總體發展勢頭良好,各業務板塊服務創新各具特色。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中遠海運各業務板塊迅速打造規模和成本領先優勢,協同效應、規模效應和產業集群優勢持續顯現,經濟效益穩步增長。僅集裝箱船隊就釋放了年化約50億元人民幣的協同效益。

  2016年集團實現利潤總額161億元,同比增長47.3%﹔2017年集團實現利潤總額190億元,同比增長18.2%﹔實現淨利潤150億元,同比增長276.4%,連續兩年超額完成國資委考核指標目標。尤其是,連續虧損多年的航運主業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實現了扭虧為盈,集裝箱運輸等五大航運公司前三季度全部實現盈利。

  在改革過程中,隨著規模效益顯現,中遠海運國際影響力也在顯著提升。在2017年世界500強最新排名中,中遠海運列至366位,比2016年的排位上升99位。在福布斯發布的全球最受信賴公司2000強榜中,中遠海運排名第104位,成為全球唯一上榜的航運企業,在中國大陸最值得信賴企業中排名第一。

  與此同時,中遠海運全球化發展不斷增添新動能。成立以來,集團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運用資本與運營兩輪驅動,加快全球航線網絡布局和港口布局,先后入股國內外多個港口碼頭,推動集團全球化布局更加完善、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2017年,中遠海運先后入股青島港國際、上港集團,收購了西班牙最大碼頭運營商NPH51%股份,控股運營西班牙諸港,收購比利時澤布呂赫碼頭。

  除此之外,客戶戰略合作不斷深化。新集團成立后,在2016年就已經與寶武、中鋁、中石油等23家戰略客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17年,集團繼續加強與大客戶戰略合作,分別與綠地、一汽、寶武、奇瑞、海信、東風、太平船務等多家客戶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探索管理模式改革創新

  另一方面,集團全力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並順利推進泛亞航運混改試點。2016年11月,國資委批准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遠海運集運”)所屬上海泛亞航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泛亞航運”)作為首批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企業,也是10家試點企業中唯一一家航運企業。泛亞航運是國內從事內貿集裝箱運輸的龍頭企業,經營航線150余條,經營船舶500多艘,總運力近40萬TEU,處於市場領先地位。

  為了保障改革順利推進,中遠海運在泛亞航運成立了內部工作組,制訂了《混改和員工持股試點方案》,完成了《混改增資方案》。股改后泛亞航運股權架構變為: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持股82%,復星集團持股10%,泛亞航運骨干員工持股8%,共增資7.68億元。

  2017年4月,泛亞航運增資擴股和員工持股方案經集團審議通過並向國資委報備,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正式公開挂牌。6月27日,中遠海運集運、泛亞航運、復星集團和泛亞航運員工持股平台公司簽署了增資協議,6月29日,泛亞航運完成了混合所有制和員工持股試點改革,成功實現了國資、民資與員工出資的緊密結合。

  中遠海運認為,泛亞航運實施本次混改和員工持股試點,旨在進一步拓展業務發展領域,優化公司治理、決策和激勵機制。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按照中央“三去一降一補”的總體要求和國資委的具體部署,中遠海運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國資委5家“壓減”試點單位之一,集團利用重組整合的有利條件,將整合同類型企業、處置“僵尸企業”和低效無效資產、優化業務結構與“壓減”工作目標有機結合起來,確定了“壓縮管理層級至4級、消減法人公司20%”的工作目標。

  根據中遠海運內部統計,截至2017年底,集團已清理關閉471家法人單位,壓減率達26%,管理層級已壓減為4級,從工作進度和成效看,集團“壓減”工作走在了央企前列,被國資委評為“壓減”先進典型。

  在“僵尸”特困企業工作方面,中遠海運集團共有“僵尸”、特困企業7戶,2016年提前完成了南通中遠重工、廈門遠海碼頭兩家特困企業的治理任務,2017年兩家公司各項指標繼續維持向好。2017年集團完成了中海工業廣州公司等四家公司的治理任務,其中僵尸企業中海工業廣州公司已完成清算關閉。截至2017年底,集團一共完成6家僵困企業的治理工作,剩余一家中海工業公司,將在2018年完成。

  針對未來發展規劃,中遠海運計劃在做大做強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優”字上花大力氣,下大功夫。一是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按照“有加有減、有進有退”原則,圍繞集團“6+1”產業布局,堅持集運、港口、金融、物流四個核心業務優先發展戰略,做好“三去一降一補”與供給側改革的加減法。二是進一步優化船隊結構,繼續推進老舊船拆解和新造船投資工作,積極打造大型化、現代化、符合綠色環保、智能高效的世界一流船隊。三是進一步優化經營管理,當前重點是通過加強產業鏈協同,釋放改革重組的協同效應,進一步增強全球化協同營銷,進一步健全產融結合等融合發展管控機制,進一步擴展港航、內外貿業務協同的覆蓋面,讓集團的工作效率遞增,經濟效益遞增,市場競爭力遞增,改革紅利充分釋放。(記者 高偉)

(責編:李楠樺、李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