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影《戰狼2》燃爆了朋友圈。當看到冷鋒揮舞國旗,安全通過交戰區的時候﹔當電影結尾中國護照上出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這句話時,愛國情感油然而生。
藝術來源於生活,電影《戰狼2》裡的撤僑就來源於真實事件。在中國走向世界的今天,有這麼一群人也曾經歷流彈橫飛,槍口抵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央企人。
2011年,利比亞第一批撤離回國的員工舉著 “中國建筑,感謝祖國”條幅
中國建筑人:“出國的人更愛國,身在國外更感受到祖國的強大”
“我們的項目部和暴亂分子的檢查站隻有一牆之隔,每天都能感受到子彈在頭上飛。”時任中國建筑利比亞分公司第六項目部黨支部書記兼項目經理的黃細林回想撤僑前經歷過的槍林彈雨,仍然有些后怕。
“我們撤離的船走到地中海的時候,朦朦朧朧看到海上航行的是中國的軍艦。軍方也開始喊話‘我們受中央軍委的命令來保護你們回家’。那個時候感覺祖國真強大,所有的員工都走到甲板上高呼‘祖國萬歲’。”時任中國建筑利比亞分公司總經理張作合回憶說,他同時也是2011年利比亞撤僑行動的總指揮。
他們都是來自於中建八局的員工,來利比亞參與當地城市建設工程,為當地百姓修建保障房。
利比亞撤離前封閉的工地大門
撤離現場
2011年2月,中東局勢風雲突變,利比亞硝煙四起,中國建筑利比亞分公司10227名員工陡然置身於血與火的風口浪尖,中國建筑堅決執行中央指示,迅速開展撤離行動,經歷了十天十夜,10227名中國員工和外籍員工,一個不少地撤離回國。
“當時真的沒有任何依靠,就隻有一個念頭,等著祖國伸出手來。當領導通知,祖國會派輪船和飛機來接我們時,我們也沒有歡呼,每個人都默默地收拾東西,沒有一絲聲響。直到走到安全區域,才真正放鬆。”時任中國建筑利比亞分公司第三項目部項目經理的楊利說,“我在海外8年,很明顯的感受到我們的國際地位提升了。出國的人更愛國,身在國外更感受到祖國的強大。”
2011年2月26日17時15分,時任中國建筑項目實驗室主任的王守合率領269名中國建筑員工乘座埃及航空公司A33包機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員工們舉著 “中國建筑,感謝祖國”條幅,表達著一萬多撤離人員的共同心聲。2011年3月5日,最后一批員工撤離回國。
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官慶說,“中國建筑作為全球最大的投資建設集團,也是我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對外承包業務一直穩居我國企業前列。30多年來,中國建筑持續推進構建“大海外”事業平台,已在境外130個國家和地區承建項目6000多項目。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建筑在“一帶一路”舞台上敢為人先,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覆蓋非洲、東盟及周邊、中亞、中東歐、拉美地區重點和熱點國家市場的營銷網絡。通過“走出去”,我們感受到了祖國的力量和強大,我們的隊伍得到了鍛煉,我們的意志將會更加堅強,我們“走出去”的步伐將會更加鏗鏘有力!”
中國石油尼羅河公司副總工程師王杰(右二)在油田現場
中國石油人:“每次要撤離,我想的都是我走了油田怎麼辦”
“中國石油在海外多數項目都是在偏遠落后的一些國家,交通比較不發達。另外氣候條件非常惡劣,一般的都是高溫的沙漠地區,或者是環境非常惡劣,有毒蛇、毒蜂出沒。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最重要的是安全因素,是困擾著中國石油在外面發展的最大問題。”中國石油尼羅河公司副總工程師王杰說。
2013年12月某日夜晚,當中國石油在南蘇丹首都朱巴駐地的員工們還沉浸在向集團公司和祖國親人祝賀新年的錄像中時,突然,市內傳來了密集的槍聲和猛烈的爆炸聲——南蘇丹國內發生了武裝沖突。此時,在南蘇丹37區油田現場工作的還有773名中方員工以及近2000名當地員工。隨著戰事的蔓延,當地員工紛紛逃離。中國石油總部也開始有計劃分步驟地有序撤離中方人員。
當時油田現場的中方員工都在關鍵崗位,全撤了,油田怎麼辦?放心不下油田的王杰,和另外22名中國石油人主動請纓,申請守護油田。
王杰作為中國石油優秀員工代表做客人民網
王杰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說:“當時我身為採油廠的廠長,就得負責中方員工的撤離和帶領其他22名員工堅守崗位。當時也是很驚險,25日白天撤走600多名員工之后,晚上凌晨一點多營地就被反政府軍襲擊了,大家都趴在地上。第二天早上6點多,軍隊趕過來我們才被解救。”
中國非洲事務特使鐘建華到南蘇丹斡旋停火,當他得知中國石油的堅守事跡后,他專程趕到尼羅河公司駐地慰問看望全體員工。他說:“我代表政府感謝中國石油將士。在關鍵時刻,是你們的堅守讓南蘇丹人民感動。在國家需要你們的時候,你們選擇留下,挺住了,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政府是負責任的政府,中國企業是有責任感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