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福州7月9日電 (記者蔣升陽、趙鵬)烏桕樹開出的綠花,吸引著方圓20多公裡的蜜蜂聞香尋來﹔竹林間的空地上,中藥草珊瑚、花卉富貴籽伸展著腰肢,長勢喜人……福建省武平縣捷文村坐擁2萬多畝山林、森林覆蓋率達到84%以上,世代靠山吃山。現如今,山照樣吃,但從砍樹變成護林護生態——全村164戶有102戶加入了村裡的綠富合作社,每戶年均毛收入近16萬元。這一切,源於15年前他們領到的我國首批個人林權証。
2002年6月,按照“明晰產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的思路,福建“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將改革從山下轉向山上”,開啟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被譽為“中國農村的又一場偉大革命”。2003年以來,福建先后出台6份指導文件、召開5次全省性會議部署推動,形成五級干部抓林改、各部門密切配合的改革格局。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集體林權改革激發出強大的生產力,並迅速從福建蔓延至全國。據國家林業局統計,全國目前已確權集體林地面積27.05億畝,佔納入集體林改林地面積的99%﹔發放林權証1.01億本,發証面積26.41億畝,佔確權面積的97.65%。
林改,讓群山變綠。福建林農佔全省人口2/3。林改前,林農沒有收益權,濫砍濫伐事件屢禁不止,樹木才長碗口粗就會被盜採,“隻見山林不見樹”。林改后,林農把山當作田來耕、把樹當作兒來養。15年間,全省活立木總蓄積量從4.97億立方米提高到6.67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從2002年的62.96%提高到65.95%,長期保持全國第一。
林改,讓千萬林農坐守“金山”。林木成了生產資料、林地能流轉、林權証可抵押貸款……一大批資金足、專業強、懂經營的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涌現。截至2016年底,福建累計成立林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和股份合作林場4500多個,營林面積超過1100萬畝。2016年,以林農為主體的福建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0元,同比增長9.5%,增幅高於同期全省城鎮居民近1個百分點。福建還在全國率先開展多種涉林保險,目前全省森林綜合保險承保面積超過9000萬畝,參保率75%。
林改,讓山區轉型發展有了“靠山”。2016年,福建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按照“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要求,萬千林農放下斧頭,探尋“不砍樹也致富”的新型發展之路。2013年以來,福建省級財政投入3.3億元林下經濟扶持資金,其中扶持23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資金達1.7億元,省級補助資金居全國第一。截至2016年底,福建各地扶持林農發展油茶、花卉、苗木、竹業和林下經濟,總面積達4800多萬畝,林農涉林收入佔其總收入比重達25%到50%。
2016年起,福建率先建立重點區位商品林贖買機制,在武夷山、永安等14個縣市區試點,省級財政投入1.4億元補助。建立林地“佔補平衡”機制,要求尤溪、德化等19個試點縣市區每年建設項目使用的林地,須以等面積非林地予以補充。截至2016年底,各試點單位共補充林地13.7萬畝,實現淨增林地8.3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