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一條依偎在母親河身旁的陝西沿黃公路,翻過崇山峻嶺、連接峽谷溝壑、穿越平原濕地,正頑強地向前延伸著。
將於8月全線貫通的陝西沿黃公路,北起榆林市府谷縣牆頭鄉,南至渭南市華山腳下,全長約828.5公裡,總投資64.5億元。串聯4市12縣72個鄉鎮1220個村,惠澤沿線群眾超過200萬人,連接9條高速13條國省干道……將為昔日交通不便、閉塞落后的沿黃連片貧困地區帶來極大的發展機遇。
“每向前走一步,就要炸掉196方山石”
黃河過河套地區,由鄂爾多斯高原挾勢南下,左帶呂梁,右襟陝北,深切於黃土高原之中,谷深在100米以上。車行沿黃路上,山高路險、梁峁連綿、溝壑交錯,路基以上就是高山峭壁,數丈之外便臨百米深淵,滾滾黃河深澗騰蛟,如此險峻的環境下修路架橋談何容易?
在延安市宜川縣境內,一段28公裡長的公路穿越無人區,曾讓中鐵十八局集團的施工人員犯難,這裡無電、無水、無信號、無施工場地。“進去時找不到立錐之地,更不知道從何處施工。”中鐵十八局集團五公司項目部經理趙建平說,“為了讓工程機械和施工人員進場作業,我們繞山修建了相當於10倍於主體線路長的便道,總長達277公裡。”
技術要求高、工程數量大、土方爆破多是沿黃公路宜川段施工中遇到的“三難”,架橋機、挖掘機等工程機械常常“趴”在七八十米的峭壁上分段掘進,用液壓破碎錘一點點鑿穿石壁。延安市交通局宜川項目組組長蘇東東說,宜川段平均每隔600米就有一座橋,每隔300米就需要炸開一個涵洞,每向前走一步,就要炸掉196方山石……
不僅在宜川,沿黃公路修筑過程中的難點遍布全線:由於地勢險要、無路可達,測量隻能依靠繩子從絕壁上放人作業,韓城段的測量則是從對岸鄰省乘船過來進行﹔沿線地質環境復雜,砂岩、沙礫、風化石乃至濕地等地質構造錯綜復雜,施工人員不得不想盡辦法,強夯法、砂石樁法、拋石擠淤……各種高難度建設方法在沿黃公路上幾乎用了個遍。
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沿黃路如螞蟻啃食般一點點向前延伸。
“美麗沿黃路,撬開致富門”
懸崖峭壁上鑿開的通途,打開了常年困囿於此的群眾通往外界的路。
陝北是中國紅棗主產地,習慣於種棗的農民這些年來連遇“賣棗難”。“不是不想賣,是根本沒人來買。別的地方10月份就賣光了,我們得等到來年三、四月才有人上門。路不通,好棗都放成了陳貨!”42歲的泥河溝村民武志平說,“現在路修通了,棗也不愁賣,游客也來了,村裡越來越熱鬧。”
眼瞅著過去的“毛驢路”變成了寬敞的大馬路,宜川縣馬樹坪村9戶人家全部平整了宅基地,已蓋或准備建新房。“建房子的材料運不進來,隻能住破窯洞。現在公路通了,日子會越來越美。”馬樹坪村村民趙紅彥的話語間滿是期待,往日生活的貧苦早已被憧憬的喜悅替代。
在渭南市合陽縣岔峪村,隨著沿黃公路修通,出外打工的村民紛紛“回歸”。“我從15歲就開始外出打工,還買了房子,沒想著要回來。”回村開起第一家農家樂的李紅林頗為感慨,“現在公路修到了家門口,好日子來了!”
“路通了,人心都活絡了”
隨著沿黃公路全線通車日期的臨近,依托厚重的黃土文化和紅色資源打造文化旅游景觀,正成為沿線的重要規劃。在能源大縣神木,當地不但規劃了4個特色小鎮,還通過發展旅游帶動當地農產品銷售,幫助農民增收﹔在大荔,25公裡環水自行車道讓沿黃路既增顏值又添動感,帶火特色旅游﹔韓城市與宜川縣還南北牽手,打造了包括壺口瀑布、司馬遷祠等景區在內的“一小時精品旅游線路”……
沿黃公路沿線遍布著各具特色的農產品,海紅果、紅棗、核桃、花椒、冬棗等,猶如待嫁閨秀。隨著沿黃公路的開通,這些農產品的外銷渠道更加通暢,沿線的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榆林市神木縣萬鎮,地處黃土高原丘陵地帶,是遠近聞名的棗鄉。如今,當地一座投資5000余萬元,總佔地82畝的大型現代化紅棗加工廠已矗立在沿黃公路旁邊。
“路通了,人心都活絡了。”清澗縣高杰村鎮木家山村村委會主任白照輝說。緊鄰沿黃公路的木家山村從2015年開始種植板藍根、黃花、射干等中藥材,每畝地平均收入比過去種玉米增長了2倍以上,村民們嘗到了依靠特色產業致富的甜頭。眼下,合作社正計劃將藥材種植面積從1400多畝增加到8000畝,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
“隨著沿黃公路通車,一條兼具生態、觀光、旅游、文化、城鎮發展諸多功能的經濟帶也將形成。”陝西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徐明非說,沿黃公路連接了沿線50余處名勝古跡及30余處農業特色產業園或經濟帶,對促進陝西能源化工基地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特困地區脫貧致富和應急搶險等將起到重要促進作用。(記者 沈虹冰、石志勇、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