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是周六,記者聯系吳少甫時,他還在工地上忙活。天氣越來越熱,他將要在工地上過第二個夏天了。
吳少甫是中鐵二十局集團引江濟淮項目常務副經理,目前他和他的團隊承擔了引江濟淮試驗工程。“現在整個工地有300多人,基本都是‘5+2’、白加黑。這個試驗工程非常重要,它將為指導優化引江濟淮工程膨脹土(岩)段渠道的設計和施工提供依據,是打基礎的工作,不能出錯。”吳少甫說。
實驗工程的工地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小廟鎮。吳少甫說,小廟鎮是膨脹土非常明顯的區域,非常適合做這個研究。據介紹,引江濟淮工程在引江濟巢、江淮溝通段線路分布100余公裡的弱、中等膨脹潛勢的膨脹岩土及崩解岩,工程地質條件復雜、開挖深度大、膨脹土高邊坡線路長。為工程順利實施,有必要在工程實施前開展膨脹土和崩解岩邊坡治理研究,為工程的全面實施提供安全、合理、可靠的治理措施。
2016年12月29日,引江濟淮工程建設動員大會在安徽肥西縣派河口泵站樞紐建設工地舉行,標志著引江濟淮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據了解,引江濟淮工程將從長江下游引水,經巢湖,穿越江淮分水嶺,向淮河中游地區補水。其任務以城鄉供水和發展江淮航運為主,結合灌溉補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態環境。
引江濟淮工程的供水范圍涉及皖、豫兩省14市55縣(市、區),其中安徽省亳州、阜陽、宿州等12個市46個縣(市、區),河南省周口、商丘2個市9個縣(市、區),總面積7.06萬平方公裡。2030年,引江水量33.03億立方米,入淮水量21.36億立方米,遠期工程引江水量可擴大到43億立方米。對於缺水的淮河中游地區群眾來說,這是個好消息。
“家住庄台頭,用水如用油,盼雨雨不來,恨水水不走。”在安徽沿淮蓄洪區流傳的這段順口溜,是對淮河流域的生動寫照。阜南縣曹集鎮屬於濛窪蓄洪區,居民劉大才在這裡生活了50多年,經歷過多次大水,也經歷過多次大旱。他說,現在淮河治理得很好,對於蓄洪區的人來說,對洪水已經不是那麼擔心,但如果遇到旱災,就完全沒辦法,如果能把江水引過來,那當然是最好。
相關人士介紹,引江濟淮工程是一項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的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工程,能夠優化水資源在空間上的配置,從根本上解決皖北和豫東地區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將建立一條連接長江和淮河的高等級航道,發展江淮航運﹔此外,還能夠保障皖北地區農業灌溉用水,更好地建設國家糧食生產基地﹔改善巢湖和淮河的水生態環境,抑制皖北地區中深層地下水的超採問題。
引江濟淮試驗工程建設管理處負責人李峰說,整個引江濟淮工程包括引江濟巢、江淮溝通、江水北送三段,輸水線路總長723公裡,其中新開河渠80多公裡、利用現有河湖300余公裡、疏浚擴挖200余公裡、壓力管道百余公裡。
據了解,引江濟淮工程歷經半個多世紀規劃論証、反復比選后立項實施,工程總投資912.71億元,建設時間預計為60個月。它的建成不僅有利於改變淮河中游水資源短缺狀況,改善巢湖、淮河水生態環境,還將為我國增添一條重要的南北水運黃金通道。未來,安徽計劃將引江濟淮工程與高等級航道、高鐵、高速公路建設等有機銜接起來,加快打通對外開放的大通道。(記者陳尚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