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領跑新征程
中國標准動車組“復興號”京滬雙向首發

![]() |
6月26日,中國標准動車組“復興號”,由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橋站雙向首發。 |
![]() |
為機車命名是鐵路行業的優良政治傳統,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后對鐵路機車進行了多次命名,包括“解放”“建設”等型號蒸汽機車,“東風”等型號內燃機車,“韶山”“和諧”等型號電力機車以及“和諧號”高速動車組等。 |
厲害了,我的車!從扒火車逃荒要飯,到坐高鐵出游旅行﹔從隻能借助外力的9個國家140多種機型的所謂“世界機車博物館”,到中國標准動車組橫空出世、走向世界,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沒有哪個詞比“復興”二字更能代表國人的自豪和喜悅!如今,“復興號”已穿梭於京滬高鐵兩端,宛如銀色長龍疾馳在中國大地。請看——
叮叮叮……6月26日上午11時03分,北京南站一號站台響起了清脆的發車鈴聲。11時05分,由北京南站開往上海虹橋的中國標准動車組G123次“復興號”動車穩步啟動,駛向遠方。
中國標准動車組“復興號”,26日在京滬高鐵線正式雙向首發。它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意味著中國高鐵將告別跟跑者歷史,開啟領跑新征程,加速實現科技強國夢。
“復興號”首發之旅
26日上午11時05分,就在北京南站開往上海虹橋的G123次“復興號”車門關閉,徐徐啟動的同時,由上海虹橋對開的G124次“復興號”列車也平穩發出。
兩列子彈頭“名同形異”。由北京南站始發的“復興號”銀灰色的底,“中國紅”線條勾勒兩邊,硬朗銳利,酷似“飛龍”。而上海虹橋開出的“復興號”則是純白車身,兩條金色色帶由前部呈“倒八字形”延伸至車頂,柔美大氣,美如“金鳳”。
G123次“復興號”速度越來越快,不一會兒就駛離了北京南站。據了解,“復興號”列車的試驗速度是400公裡每小時。不過今天首發的兩列“復興號”時速依舊保持了“和諧號”原先的速度,300公裡每小時。
13時44分,由北京南站開出的“復興號”減速進入山東棗庄站,完成了它一半的旅程。大概20分鐘之后,由上海虹橋北上的“復興號”也來到了山東境內,兩列列車實現了歷史上的首次“親密交匯”。
“復興號”的車高整體比“和諧號”高出30公分,將以前動車組凸出的空調機、高壓設備等都“藏”進了車頂的凹槽裡,車體更平順,外形更圓整。“這在提高乘坐舒適性的同時,還能使人均百公裡能耗下降17%,車輛運行阻力下降7.5%-12.3%,”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王悅明表示。
15時19分,80多位乘客在南京南站登上G123次列車,他們將陪伴“復興號”完成由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橋站的最后一段旅程。
進入車廂,乘客首先發現“復興號”列車座位上方的座位號已經改為電子顯示,清晰明亮。入座后,明顯感覺前后座椅的間距加寬。充電插座也由地面改為了座椅之間,一排兩座則有一個,一排三座則有兩個,插座更為密集。而且,未來“復興號”車廂內將實現WiFi網絡全覆蓋,真是絕佳的旅途體驗!
16時49分,由北京南下的“復興號”穩穩停靠在上海虹橋站,乘客有序下車,走出車門。他們笑意盈盈,臉上寫滿自豪,紛紛拿出手機與其合影留念。
展現創新元素
“我覺得很幸運,因為買票的時候並不知道能乘上這趟特殊的列車。” 旅客張先生從上海虹橋站乘坐“復興號”列車時,頗為激動地說:“聽說‘復興號’是我們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感覺很驕傲!”
“復興號”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准動車組。那麼,它自主創新之處體現在哪?
首先,“復興號”是“純中國血統”。它首次實現了動車組牽引、制動、網絡控制系統的全面自主化,標志著我國已全面掌握高速鐵路核心技術。在254項重要標准中,中國標准佔84%。“我們需要一次完全自力更生、基於需求的正向設計。不是升級,而是從硬件到軟件全自主。這將使高鐵研發制造團隊擺脫對既有技術平台的依賴,增強團隊的自信心,使中國高鐵技術保持世界領先。”王悅明說。
其次,“復興號”又一亮點是互聯互通性能。“我們當初從海外引進了1型車、2型車、3型車和5型車四種不同的技術平台。這些車型技術路徑不同,使咱們用最短的時間博採眾長,造出高鐵並投入使用。但是基於不同平台研發出的車型,並不能互聯互通。”王悅明介紹,“和諧號”沒有做到標准化統型,即便是同一速度等級的動車組,如果某節車出現故障,需要組織乘客換乘,臨時調來的車一旦車型不同,就會出現要麼“挂不上”,要麼“缺座位”。
“復興號”首次實現了不同廠家生產的動車組重連運營,以此實現動車組在服務功能、運用維護上的統一,為提高運輸組織效率、降低運營維護成本提供了技術保障。
不僅如此,“復興號”的研發基於國情,它更適應復雜環境。每年春季,我國北方楊柳絮漫天飛散,這時動車組動力設備的散熱系統時常堵塞。機組發熱就會報警降速,導致晚點出現。中國標准動車組綜合試驗組研究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陸陽說,“往年春季,動車組跑京滬、京武一個來回,散熱系統風險挺大,而根據測試,標動跑一個來回肯定沒問題。”
中國高鐵運營路線之長,可能會在同日橫跨“冬夏”,一些引進的車型在復雜環境中運行,難免“水土不服”。而中國鐵路總公司總工程師何華武說,經過多年成網運行,中國高速動車組早已“久經沙場”,既無懼大漠風沙,也適應高寒高熱。“復興號”可以經受零下40℃到40℃的環境考驗,也能根據各地自然、經濟特征做適應性調整。
從跟跑、並跑到領跑
“復興號”的正式運行,引起了海外媒體的廣泛關注。美國《僑報》近日刊文稱,中國標准動車組“復興號”的亮相,宣告了中國高鐵與模仿化、混血化等時代說再見,中國高鐵在用華麗轉身和驚人速度引發世界贊不絕口的同時,也為中華民族復興之路寫下了有力注腳。
事實上,高鐵華麗轉身的背后,有一段長達5年的故事。2012年,我國開始研發中國標准動車組。2014年完成方案設計。2015年,中國標准動車組下線,開展了標准動車組試驗和運用考核,並進行了時速420公裡交會、重聯試驗。如今,“復興號”已穿梭於京滬高鐵兩端,宛如銀色長龍疾馳在中國大地,繪就出一幅幅流動版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高鐵正進入飛速發展期。截至2016年底,中國高鐵營運裡程突破2.2萬公裡,佔世界高鐵運營總裡程的60%以上,穩居全球榜首。它既能馳騁冰天雪地,又能穿越沙漠風區,已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
當前,中國正實現從世界科技革命的落伍者、學習者、追趕者向創新者、貢獻者、引領者的重大轉變,中國高鐵也正邁向世界,開啟領跑新征程。
憑借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兼容性強和性價比高的綜合優勢,中國高鐵“走出去”項目遍及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印尼雅萬高鐵就將採購中國標准動車組,這是中國標准動車組“走出去”第一單。中國鐵路將以“復興號”中國標准動車組為平台,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推動中國高鐵“走出去”。
“‘復興號’中國標准動車組構建了體系完整、結構合理、先進科學的高速動車組技術標准體系,標志著我國高速動車組技術全面實現自主化、標准化和系列化,極大增強了我國高鐵的國際話語權和核心競爭力。”何華武說,“標動”整體性能及關鍵系統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些都將成為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有力競爭優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