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央企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建設者張立東: 大橋,在海底扎根

鐘自煒  方煒杭
2017年06月16日08: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張立東在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施工現場。
  資料照片

“還有最后一個橋墩就進入全面架設鐵路梁階段。”4月中旬,站在平潭島西北端蘇澳鎮的一座石頭山上遠眺,一排水泥橋墩已挺立在海上,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即將橫空出世,來自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的張立東,正是這座橋的建設者之一。

“水下樁基工程是后續承台、墩身和連續梁施工的基礎,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從試樁到完成標段內20個橋墩303個鑽孔灌注樁施工,就耗時兩年多。”站在49號橋墩下的臨時棧橋上,張立東感慨萬千。雖然他先后參與了甬台溫鐵路、滬杭鐵路、滬昆鐵路的建設,但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施工難度堪稱前所未有,沒有可供借鑒的經驗。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B0—B58段,共設計59個橋墩,張立東所在的四標段二分部承建20個橋墩,其中有13個地處光板裸岩,岩面凹凸不平,最大傾斜度達45°。“海底岩石強度僅次於鐵,鐵的強度是235兆帕,裸岩的強度是225兆帕,還要打100多米深。”

2014年3月24日,他們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49號墩進行試樁。打第一根樁基時的波折,張立東記憶猶新。“當時是夜裡4點多,經過努力第一根樁看起來站穩了,可天亮時,他們發現,立好的樁又不見了。”原來,由於海底花崗岩的強度像鋼鐵一樣堅硬,當鋼管樁樁頭打進岩床1米深左右時,被擠壓致嚴重變形。

“一根筷子立不住,那做成4條腿的板凳呢?”新的方案在經過專家論証后,張立東所在的技術攻關小組開始了沒日沒夜的測算、畫圖、修改、復核。

時間一晃就是幾個月。新的辦法是,根據海底岩面地形定制4根長短不一的鋼管樁,用打樁船將鋼管樁放到預定位置,快速聯結,形成一個臨時“板凳”。接著,下放預制的圓柱形鋼筋籠,並灌注混凝土,讓鋼管樁“黏”在海底岩石上。以此“小板凳”為起始小平台再進行外圍擴大,擴展為7人足球場大小的施工平台。樁基施工的瓶頸也自此打通了。

這項海底裸岩上的“搭板凳”技術被稱為“深水裸岩區埋植式海上平台”,為國內首創,既加快了建橋速度,又降低了橋梁建設成本。此后,張立東參與了深水裸岩大跨長距重載棧橋的搭設、大噸位整體鋼吊箱設計與施工、台風區碼頭與后場配套設計與施工等關鍵技術的攻關。同時,他們通過優化施工組織設計,節約施工成本近2億元。

“夏有台風,冬有季風,一年刮6級以上大風的日子達到330天。如此條件下實現特大橋梁工程的精細管理,中國大橋的建設水平正在不斷提高。”兩年多的攻堅克難,讓49號墩從無到有,挺立在海面,也讓張立東成長為建設的中堅力量。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