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路實在太難走了,早上天沒亮我就出發了,現在才趕到。聽說今年通魯高速公路就通車了,以后不用2個小時就到了,馬希賽罕!”開車近4個小時才趕到牛市的查干說起家門口即將通車的通魯高速公路,難掩興奮之情。
“馬希賽罕”在蒙古語裡是“很棒”的意思,表達了內蒙古當地農牧民對便捷交通的渴望和即將通車的通魯高速公路的認可和肯定。
內蒙古地區交通路網結構不發達,嚴重制約內蒙古地區的經濟發展。全區公路總裡程排在全國第12位,路網密度排在28位,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公路整體等級水平較低,三、四級及等外公路佔到公路總裡程的85.4%,優質公路資源不足,路網結構仍需進一步優化。而查干大叔家所在的扎魯特旗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貧困縣,百姓收入主要來源是農業和畜牧業,交通不便嚴重影響了農副產品的外銷。
路通自有財富來。為進一步完善交通路網結構,提升公路質量,2014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與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集團)簽訂300億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4年12月,作為協議落地后的首個工程項目,通魯高速項目迅速掀起施工高潮。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重點項目及2017年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大慶的獻禮工程,通魯高速項目自進場之出就確立了建設“品質通魯”、“幸福通魯”的總體目標。如今,告別了坑窪不平的泥濘小路,一條筆直、寬闊的高速路已然有了雛形,通魯高速項目更是連續兩年被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評為全區公路水運工程“平安工地”建設示范工程﹔通魯高速項目總承包部榮獲2016年度全區公路水運工程“平安工地”建設示范工程(合同段)稱號,這沉甸甸的榮譽背后是無數中冶建設者智慧和汗水的結晶。“鐵肩擔道義,修路筑和諧”,中冶建設者克服惡劣的自然環境,扎根祖國北疆,為內蒙人民鋪就了一條經濟騰飛的“幸福路”。
以“決心”鋪就致富路
通魯高速項目東接雙遼至通遼高速公路,南接好力堡至通遼高速公路,西接己建成的赤峰至通遼高速公路,北接內蒙古自治區省際通道,全長160.070公裡。通魯項目南起通遼市科爾沁區,經科爾沁左翼中旗、扎魯特旗,止於原G304國道魯北南收費站。其中科爾沁左翼中旗是國家重點貧困旗縣,下屬6個蘇木鄉鎮18個嘎查村共1.5萬貧困戶﹔扎魯特旗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貧困縣,下屬54個貧困嘎查村共1.3萬貧困人口。中冶集團高度重視當地扶貧工作,按照合同要求優質、高效完成施工任務,保証按期通車,讓便捷的交通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同時組織項目人員動腦筋、想辦法,積極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提高百姓收入。原材料運輸、現場施工,特別是防護工程漿砌片石、護欄立柱、隔離柵安裝工程等勞動力密集型工序,聘請了大量當地百姓,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在提高百姓經濟收入的同時,項目部積極開展“工人夜校”、“傾情送技能”等培訓活動,將施工經驗和技術傳授給當地百姓,幫助他們掌握脫貧致富的技能,為將來早日脫貧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實現“培訓一人,帶動一片,造福一方”的扶貧目標。
通魯高速公路建成后,與村鎮“十個全覆蓋”的水泥路相銜接,農田裡的玉米、養殖的牛羊、大棚裡的蔬菜瓜果從農牧民家門口出發,當天就能運輸到通遼、沈陽等周邊發達城市,實現了與城市的無縫對接,加快了經濟運行效率,為農牧民脫貧致富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
近幾年,通遼作為內蒙古自治區蒙東中心城的格局已基本確定,在融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本的道路上,通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起到了溝通兩省(遼寧和吉林)一區(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的重要作用。要想富,先修路。在通遼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著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產業化的進程中,在通遼培育大產業,全力打造蒙東乃至東北地區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綠色農畜產品基地、發酵工業基地、建材工業基地和商貿物流基地的進程中,通魯高速適時地將通遼與全國高速公路網連接,將極大地加快經濟運行效率,成為通遼經濟發展的催化劑。
特別是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出台后,通遼作為歐亞大陸草原通道的重要物流節點的位置已十分明顯,通遼已被劃為“遼蒙歐”運輸大通道城市,通魯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將進一步增強城市綜合實力,成為通遼融入國家“走出去”戰略的重要裡程碑。
通遼市蒙古族人口佔中國蒙古族人口的1/4,是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進一步增進了民族間的溝通交流,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實現民族團結互助、社會和諧穩定奠定了物質基礎。通魯高速項目的建設,為將內蒙古自治區打造成祖國北疆最亮麗的風景線做出了積極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以“匠心”打造品質工程
標准化的管理,規范化的施工,中冶建設者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承擔起國家和人民賦予的使命,用行動踐行錚錚誓言。他們把“匠心”融入施工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嚴守質量安全底線,專注於質量、專精於工藝,以嚴謹的工作作風、精湛的施工工藝、規范的項目管理、嚴格的質量管控打造“品質工程”。
國家規定的高速公路設計使用年限是15年,但由於各種原因,現有公路實際使用往往難以達到設計值。技術上定義通遼地區氣候是冬冷、夏熱、半干燥,特別是冬季酷寒,混凝土凍脹極易導致路面變形,大大降低公路使用壽命。為將通魯高速公路打造成行車舒適、質量優質的品質工程,中冶建設者著重從原材料、施工設備、施工工藝等各方面提高內部管控標准。中面層、上面層實體直接影響路面平整度和強度,也直接決定行車舒適度和工程品質,是關鍵管控點。項目部與內蒙古大學緊密聯系,開展校企合作,開展“季凍區橋梁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裂縫控制技術研究”、“內蒙古東北部季節冰凍區公路凍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不僅為現場施工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同時也形成了一批技術成果,具有極大的技術指導價值。
2017年,項目提高用於中、上面層施工的改性瀝青內控指標,上面層統一使用硬度更優的玄武岩,全線執行標准高於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內蒙古自治區標准,創下了內蒙古地區施工標准之最的上面層內控標准。此外,規范施工設備、攤鋪速度和施工工藝,實現了從原材、配比、現場作業到驗收的全過程管控,將打造“品質通魯”的願景付諸成實實在在的行動,充分展現了中冶集團的專業水准和服務水平,體現了中冶建設者自主自覺建設優質工程的能力和擔當。
以“紅心”力保施工任務圓滿完成
內蒙古地區自然環境惡劣,經常伴有六級以上大風,每年4級以上大風、沙塵暴、揚沙天氣有180天,茫茫的荒草地,一年中有一半的時間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初來乍到的中冶建設者難免有些“水土不服”。
為盡快適應施工環境,搶抓黃金施工期,確保2017年交工通車,項目部以黨建促生產,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面對“急難險重”任務,黨員干部沖在生產第一線,帶領職工群眾攻堅克難保生產,迅速掀起大干高潮。項目部結合生產形勢,先后開展“大干100”天勞動競賽、工程關鍵節點考核、黨員示范崗活動,成立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激發各分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僅2016年8月一個月時間,通魯高速項目三分部完成實體產值超1億,全線完成實體產值3.7億,真正掀起了施工大干高潮。黨支部與勞動競賽同步開展的“創通魯紀錄”主題活動,不斷刷新路面攤鋪速度,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熱烈氛圍。
在進度過關的同時,項目部對各分部同步開展的綜合考核,將安全質量管控、經營物資財務管理、企業文化建設等各方面納入綜合評估,每季度考評和獎罰,全面提高了整體管理水平,實現了項目制度化、標准化、品質化、信息化的 “四化”管理目標。
以“愛心”勇擔央企責任
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人類共同的呼聲。通遼地區土壤中風沙土佔總面積的43.5%,生態環境薄弱,若造成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極難恢復。通魯高速項目橫穿科爾沁草原,沿線分布著大面積的草地、耕地、牧場、濕地,施工區域對環保、水保要求較高、難度較大。
中冶建設者們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探索、大膽追求,在環境保護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管控措施,從優化方案設計入手,從源頭控制,讓步環保,取得了顯著效果。
通魯高速項目在選取取土場時,遵循經濟適用、景觀協調、公眾參與三項原則,對取土場的選址、取土深度、恢復用途等涉及群眾利益的項目,充分聽取當地群眾意見,將取土場恢復成平整草地,未污染或多佔一分一毫土地﹔通過將瀝青路面破碎塊、路緣石、路肩板回收利用,水穩路面銑刨后重新利用到路面工程,不僅避免了大量建筑垃圾對環境的破壞,更提高了材料利用率,節能減排,一舉多得﹔拌和站使用的間歇式水穩/混凝土一體機,為全國首例使用,可擁有多種生產模式,大大降低土地使用量,減少了工地臨時建筑佔用面積,降低了拌和站的揚塵污染,在施工一線實現了綠色生產。
在綠色環保施工的同時,中冶建設者勇擔央企社會責任。2016年,項目部成立“青年志願者服務隊”,以“央企責任,青年先行”為主題,先后開展了義務植樹、看望福利院兒童、慰問敬老院、義務撿拾垃圾等多項志願服務活動﹔項目部還積極參與2016年通遼市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活動,用實際行動弘揚企業正能量,樹立企業品牌形象,充分彰顯了中央企業的道德風范。2017年,項目部開展“強素質,樹品牌,展巾幗風採”主題公益活動,青年志願者探望通遼市“丑小鴨”特殊教育學校自閉症兒童,並為同學們捐贈玩具、學習用品,項目部更與“丑小鴨”特殊教育機構保持長期聯系,探索多元化的公益服務活動﹔2017年5月,通魯高速公路施工路段草場突發大火,項目員工發現火情后迅速啟動消防應急預案,不到30分鐘的時間就扑滅了大火,由於扑救及時未造成人員傷亡,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村民的財產損失,救火義舉贏得了當地百姓的稱贊。
以“恆心”執著堅守
告別年邁的父母,離開尚在襁褓中的稚子,中冶建設者挺進沙漠,奔赴草原,正是因為這些舍小家、為大家的中冶
建設者,才有了如今百姓口中的“品質通魯”。
通魯高速項目總承包部總工程師華樹廣是個直率的東北漢子,主管項目的技術質量工作。為了實現打造“品質通魯”的質量目標,他任勞任怨堅守在生產一線,毫不懈怠。全線8個分部,他經常一去工地便是一天,微信的步數排行榜,他總是穩穩佔據第一的位置。在施工現場,工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黑包公”,不僅因為他晒得黢黑的皮膚,更因為他對每項施工工序的高標准嚴要求,已幾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發現一處不合格立即整改,整改不合格必須返工。他總說:“不把好過程關,工程品質怎麼保証?這路要用30年、50年,甚至要朝著“百年工程”的目標努力,我們要為通遼人民建設一條幸福路,更要在內蒙古樹立中冶的工程品牌,工程質量絕不能含糊”。
通魯高速項目三分部經理梁峰擁有多年的工程項目管理經驗,2015年剛進場,通遼天氣仍然寒冷,北風夾雜著風沙呼嘯不止。他親自帶隊辦理項目部臨時建設佔地手續,商定臨建方案,帶領6名技術人員白天頂風冒雨,晚上加班熬夜,經過近一個月日日夜夜的連續奮戰,最終按期、優質地完成了項目臨建,在項目標准化建設中樹立了標杆,在之后多次檢查中,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隻要工程開工,梁峰就沒有了節假日的概念。2016“大干100天”勞動競賽期間,路面攤鋪作業兩班倒24小時連續施工,恰逢愛人臨產,他無暇分身,帶領分部兄弟日夜加班,直到孩子出生才回家一趟。家裡老人病危,他在現場搶工期回不去,有人曾經看見那段時間的夜裡他總是經常一個人站在院子裡打電話,一根接一根的抽煙,打完電話把煙滅掉,轉身回到辦公室繼續和技術員討論施工方案。這個項目帶頭人,以榜樣的力量引領分部員工積極投身項目建設,2015年,三分部榮獲通魯高速項目“大干100天”勞動競賽第一名﹔2016年,三分部路面班組更是獲得中國五礦集團“百強班組”榮譽稱號。
華樹廣、梁峰這樣的黨員干部還有很多,烈日酷暑下的施工現場有他們挺拔的身影,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他們沖在第一線,他們用實際行動感染、影響著更多的建設者,帶領大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科爾沁草原上展示著中冶建設者的智慧和風採。
披星戴月,隻為鋪就經濟騰飛的康庄大道﹔滿面風塵,隻為架設內蒙人民的幸福金橋。700多個日日夜夜,從荒無人煙到數千人大干的施工現場,中冶建設者將中冶旗幟牢牢地矗立在祖國北疆。2017年下半年,通魯高速公路將交工通車,中冶建設者將全力以赴保生產,優質、高效完成建設任務,以優異成績為黨的十九大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