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大橋情:橋通了,就團圓了

蔡青華

2017年06月08日10:43  來源:人民網
 

如果不是昨天晚上的電話,小星絕對不會這麼期待兩個月后的生日。

奶奶的手機跟小星身上的衣服一樣,幾乎已經看不出顏色。從手機裡傳出的話讓小星的夢一次次破碎,也讓她一次次哭著睡不著,更讓奶奶布滿皺紋的臉愈加沉悶。但是,昨天奶奶分明是笑著把手機遞到她手上的。

“媽媽說,他們在電視上看到我們這裡的橋通車了。再過幾天就回來,以后都不走了。這下終於有爸爸媽媽陪我過生日啦! ”站在山坡上,小星滿臉興奮,手裡攥著那部破舊的手機。知道消息后,她激動地大半個晚上都沒有睡著。早上吃過飯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坡上盯著爸爸媽媽回來的方向——雖然她知道今天爸爸媽媽趕不回來。

九歲的小星個頭不高,臉蛋被陽光晒得通紅,頭發短的看不出是個女孩。這個見到陌生人就縮在奶奶身后的小家伙,就住在龍江大橋邊的村子裡。

這是個街道狹窄的小村子,僅有的一個商店是在大橋項目部成立后才出現的。跟周圍許許多多村寨一樣,在郁郁蔥蔥的竹林掩映中,數十間磚、土和草木拼成的房子零零散散錯落在高高低低的山坡上。房屋低矮,個子稍高就得彎腰才能進入。房子背后的斜坡上,一片茶田閃耀,一道隻能立足的田埂是阻止人從茶田跌進峽谷的唯一屏障。站在田埂上,能看到龍江大橋的全貌,小星就在這裡看著大橋一天一天建了起來。

中國交建修建龍江大橋之前,保山到騰沖僅有一條山間公路連接,寬不足六米,曲曲折折,沿高黎貢山蜿蜒前行。要從村子到騰沖,就要翻越高黎貢山,走上大半天。坑坑窪窪的道路攔住了進進出出的人和車,也把貧窮留在了山裡。

崎嶇的山路,跟圍繞的山林一樣原始。與貧窮抗爭卻看不到出路的幾代人,留下的不僅是破舊的房子和家具,還有破碎的心。

因不甘於貧窮,小星四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和村子裡很多年輕人一起沿著村口的路去了保山,又去了遙遠的浙江,留下一村子的老老少少。沒有路便沒有出路,外出打工,是滇西貧困山區大部分人的無奈選擇。隻有在過年的時候,一家人才能有短暫的團聚。

回想跟奶奶一起的日子,小星滿臉苦澀:“我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要離開家,可是他們再不回來,我就要忘了他們的樣子了。 ”

龍江大橋通車后,保山到騰沖實現全高速通行。山林、峽谷的道路被打通,暢通的道路不但便利了兩地的溝通,也將改變沿線山區的面貌:困擾許久的貧困枷鎖開始被打破,一個個留守家庭看到了新的生活方式。大橋通車前,一座充滿傣族特色的潑水廣場在龍江邊剛剛竣工。大橋通車了,保騰高速通車了,居住在保山市的漢、傣、佤、傈僳、阿昌等20多個民族200多萬人口的生活將變得越來越好。

陽光和煦,散盡峽谷裡的大霧,銀色的龍江大橋反射著陽光,載著橋上的車水馬龍。茶田裡,奶奶將採下的茶葉裝進袋子,小星坐在田埂上,順手採一片葉子放進嘴裡:“奶奶,這麼大的橋是怎麼修起來的啊?爸爸回來以后我能到橋上去玩嗎?他們回來了真的不再走了嗎? ”奶奶卻不回答,只是嘴上含著笑:“橋通了,就團圓了。 ”

(責編:蒲成(實習生)、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