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王牌軍”扎根武漢葉茂天下

2017年06月07日08:58  來源:楚天金報
 

圖為中建三局承建的世界第三高樓──武漢綠地中心主樓高度已突破450米(記者曹大鵬攝)

楚天金報訊一季度,中建三局完成中標額821.32億元、合同額627.91億元、營業收入341.0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98%、44.1%、17.72%。過去的一年,中建三局新簽合同額3118億元、完成營業收入14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3%、12%,首次達到世界五百強企業標准,晉升湖北省百強企業第二名,位居中國建筑業競爭力兩百強企業榜首。全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巨大,扎根湖北的中建三局步入“速度上台階、質量再提升”的新常態。這一亮麗成績單的背后,是怎樣的一種艱苦求索?

高端化:承建參建20個省區市第一高樓

5月22日,中建三局二公司承建的世界第三高樓──武漢綠地中心主塔樓頂模系統完成第91次頂升,主樓高度突破450米。記者登上建筑頂層,俯瞰江城,深深被這座現代超級建筑震撼。

承建此項工程的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多年來,中建三局堅守高端,迄今先后承建、參建全國20個省區市第一高樓,其中500米以上的摩天高樓達8座,在房建領域積聚形成業內領先的技術、管理、人才、品牌優勢,被譽為中國建筑的“排頭兵”。

領先的背后,是不為人知的投入和創新:技術上,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4項、國家級工法56項、國家專利1107項,被譽為“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典型”。

堅守之余,大膽拓新。為全面打通房建領域前沿的裝配式建筑核心產業鏈,中建三局先行先試,成立運營綠色產業投資公司,自主設計、開發、生產、施工裝配式項目。目前,武漢PC(預制混凝土)構件廠運作良好,湖北首個裝配式項目中建壹品新城率先封頂,年產能10萬立方米的十堰PC廠如期投產,上海、珠海、荊門等地PC廠順利籌建,建筑工業化布局加碼加速。

技術尖端化,產業現代化,讓企業在高端市場繼續保持領先態勢。2016年,中建三局承接10億元以上高端項目85個,佔合同總額的57%﹔承接200米以上超高層項目17個、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以上項目30個。

快轉型:基礎設施業務中標額破千億

供給側改革下,建筑行業市場分化已然形成:傳統房建市場日漸萎縮,變則通、不變則退。

在鞏固超高層建筑領域優勢的同時,中建三局加快轉型步伐,秉承“深耕湖北、做透武漢、輻射全國”的思路,大舉拓展基礎設施市場,領域涵蓋公路、橋梁、地鐵、高鐵、綜合管廊、地下空間、水務、機場航站樓等。

2015年,中建三局在武漢交通提速上成績斐然:“一隧”,全國最長城中湖底隧道武漢東湖通道通車,填補交通空白﹔“二環”,雄楚大街、龍陽大道作為武昌段、漢陽段核心樞紐改造工程通車,“二環”畫圓﹔“三橋”,古田橋、中法友誼大橋、漢江特大橋跨江傲立,遙相呼應。2016年,中建三局承建的東湖綠道、中山大道改造工程竣工開放,為武漢市民再次獻上了一份厚禮。

一路走來,基礎設施業務逐漸成為新的企業品牌,在各地開花結果。

數年間,中建三局先后建成武漢長江大道、宜昌東岳二路、荊門城區繞城公路等市政道路﹔武漢白沙洲大道、珞獅南路高架、楊泗港快速通道、雄楚大街等城市高架橋﹔沙湖大橋、東湖通道、西四環線后官湖特大橋等跨湖通道﹔襄陽漢江三橋、武漢古田橋等跨江特大橋。同時在建和參建武漢地鐵21號線、8號線和深圳地鐵9號線、長沙地鐵4號線、成都地鐵11號線等多個地鐵項目。

如今,中建三局擁有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雙特級資質,先后承接了中建首座主跨千米級長江特大橋──宜昌伍家崗長江大橋,長23.7公裡的成都地鐵11號線全線,以及集規劃、設計、施工於一體的長春伊通河綜合治理等特大型工程。

數據顯示,中建三局基礎設施業務近年呈現幾何式增長,合同額從2010年的136億元到去年的464億元,營業收入從2010年的56億元到去年首次突破200億元,2016年全局基礎設施業務中標額首破千億。

雙引擎:做各級政府最佳“城建合伙人”

無建造不穩,無投資不富。

近年來,中建三局與湖北省、武漢市等先后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確定了將湖北作為投資主陣地的“湖北化”戰略,投資領域涵蓋基礎設施、房地產、城市綜合開發、建筑產業園、現代農業等,全面提升投資、建設、運營全產業鏈能力,僅在武漢就已累計完成投資484億元。

作為各級政府重要的“城建合伙人”,中建三局在多個領域先行先試:在城市綜合開發上,探索和基礎設施聯動,在中建 宜昌之星項目成功試點,創造當年拿地、當年開工、當年開盤、當年封頂的行業速度﹔在建筑工業化上,投資興建湖北首個綠色建筑產業園﹔在生態農業上,與襄陽市政府簽訂有機谷框架協議,探索城鄉統籌發展新路徑……

作為投資領域的“新貴”,中建三局“吃螃蟹”的舉動更是不勝枚舉。為破解融資難,成立金融業務部,探索資產証券化、中期票據、信托基金、“股+債”等新型融資方式,針對武漢地鐵21號線、中建 光谷之星等項目,以“有限合伙基金股權+債權融資模式”與平安保險、中銀資產和華夏銀行分別簽訂項目融資協議。為解決“投錢”難,以PPP模式先后中標武漢光谷火車站東西廣場、貴陽雙龍航空港水循環治理、十堰綜合管廊等項目,投資帶動總承包實現大突破﹔以F+EPC模式承接“中巴經濟走廊”最大交通基建項目,中標28.9億美元的巴基斯坦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項目(蘇庫爾至木爾坦段),成功實現融投資“走出去”。為解決“回款”難,靈活運用銀行借款置換、買斷型保理、應收賬款轉讓等方式,推行“全民、圈層、微信、體驗、精准”營銷,採取“自銷+代理”銷售模式,創新“首付分期”加快回款。

近幾年,中建三局投資規模迅猛增長,“建造+投資”兩輪驅動格局基本形成──2014年,投資額首次邁上100億元,2015年投資額跨越200億元。如今,全局五大投資平台共同發力,去年投資項目中標額達1047億元、同比增長109%,完成投資額253億元,新增投資項目帶動建安工程合同額681億元,創歷史新高,助力企業規模、效益持續增長。

大海外:把“中國制造”烙在國外地標上

5月6日,巴基斯坦總理謝裡夫視察中建三局承建的伊斯蘭堡國際新機場航站樓。該工程是巴國近年來最有影響力的公共建筑,目前正進行機電設備安裝調試,即將投入使用。謝裡夫了解國際出發大廳和登機廊橋等建設情況后,對工程質量表示認可,感謝中方建設者在施工中攻堅克難。

以前更多在國內“闖江湖”的中建三局,近年來在國際市場上有影響力的“代表作”越來越多,企業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響:從伊斯蘭堡國際新機場航站樓到“中巴經濟走廊”最大交通基建項目,到印尼最大發電機組──百通電廠……

中建三局經營觸角延伸至10余個國家。一個個地標建筑,一項項重點工程,無不深深烙上了“中國制造”的印記。“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在國際合作中砥礪磨練。”中建三局董事長、黨委書記陳華元說,作為中國建筑的優秀排頭兵,要抓住當前總體有利的國際國內環境,繼續爭當踏浪“大海外”的排頭兵。

走出國門,國內的行業精英們在國際藍海中磨環境、磨技術、磨市場。

初夏的巴基斯坦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項目(蘇庫爾至木爾坦段)工地,氣溫高達45℃,地表溫度接近80℃。“太陽照在身上,如火燒一樣疼。”萬余人、3788台套機械毫不懈怠,掀起一輪輪施工高潮,正努力將其打造成為“中巴經濟走廊”典范工程。“十二五”期間,海外業務累計實現簽約額45.5億美元,完成營業收入11.6億美元。2016年,中建三局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海外中標額首次突破100億元人民幣。

端午節小長假,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中,記者看到有中建三局總部的員工在晒圖感言,貼上自己上班的總部辦公大樓──武漢新時代商務中心靚照,驕傲地說:“每天走進新時代!”(記者魏世泰、余寧 通訊員程超、張穎)

(責編:張振(實習生)、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