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條路,同一個家”

——記中企承建巴基斯坦高速公路“一號”工程

2017年06月07日08:49  來源:新華社
 

半個世紀前,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筑路人同筑舉世聞名的喀喇昆侖公路,譜寫了“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的友誼篇章。

半個世紀后,中巴兩國筑路人共建備受期待的中巴經濟走廊最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再次演繹“鐵哥們”並肩奮斗的生動故事。

中國力量助“巴鐵”圓夢

建設一條從北部重鎮白沙瓦到南部卡拉奇的高速公路,一直是巴基斯坦人民的夢想。去年5月6日,這條高速公路項目的中段蘇庫爾至木爾坦段(蘇木段)正式破土動工,工程建設隨后全面鋪開,中巴經濟走廊交通基礎設施領域合作取得重大進展。

蘇木段全長392公裡,由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建筑”)承建,總投資約28.9億美元,中國進出口銀行為項目提供融資支持。

作為中巴經濟走廊早期收獲最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蘇木段沿線兩側覆蓋巴人口區的70%和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的90%,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巴基斯坦政府來說,這個項目可以說是‘一號’工程。”項目執行總經理楊庭友說。

中國建筑在項目全線投入了1500多名中方員工、9000多名巴方員工、3000多台套機械設備,目前已完成工程總量的近30%,大部分路段路基已現雛形。隨著項目的快速推進,“巴鐵”多年的夢想正在變為現實。

項目對當地民生的輻射效應也在凸顯。巴基斯坦人伊爾沙德在工地附近開起了小店,每月收入比過去多了一倍。“很高興中國企業來到這裡,帶來了商機。這條路通了以后交通就方便了,會有更多人來往,也會有更多的商店和商鋪出現。”他說。

來自俾路支省的艾哈邁爾家境殷實,他坦言,之所以到項目上做人力資源管理,是因為“在中國公司工作,可以學習中國文化和漢語,以及中國人的工作方式,今后我想和他們一起做生意,還可能在北京等中國城市開設分公司”。

中國標准打造“樣板工程”

巴基斯坦政府把“一號”項目交給中國建筑,充分體現了對中國企業的信心。中國建筑則精益求精,以中國標准打造巴基斯坦的“樣板工程”。

在項目設計階段,項目組綜合考慮當地地質水文、自然環境、文化遺跡、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等各種因素,同時聽取當地百姓的意見建議,確保項目設計的科學性、先進性。

針對當地農業嚴重依賴灌溉的情況,項目設計時注重保護並改造提升當地的灌溉系統,在全線規劃管涵860道,總長超過4萬米,切實保障了當地農民的利益和農業用水安全。

針對項目線路位於印度河東岸、水文地質較為復雜的情況,項目組確定了對應的設計規格,即沿線路基平均高度約5米,部分路段高達13米,可抵御印度河百年一遇的洪水,使這條路同時還具備了防洪功能。

“項目的設計理念就是中國標准結合巴基斯坦實際。”楊庭友對記者說。

項目設計分部副總經理游億財說,項目施工環節也採用了中國的標准化施工,在全線進行標准化設計、標准化施工,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有利於保障工程質量。

“這個項目還是巴基斯坦國內首個使用智能交通系統的高速公路,建成后將是巴基斯坦國內最先進的公路。”游億財說。

和諧共建中巴“友誼路”

“‘同一條路,同一個家’是我們這個項目努力營造的文化。”項目副總經理游訓明告訴記者。

為此,項目組制定了《中方員工行為十條禁令》,要求中方人員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和風俗習慣、善待巴方員工,違反規定者將被立即取消工作資格。

為尊重當地宗教信仰,中國建筑還出資分別在項目主營地和20多個分營地為巴方員工修建了臨時清真寺,方便他們做禮拜。

在兩國傳統節日期間,項目組還會舉辦中巴員工及家屬的聯誼活動,通過互贈禮物、交互體驗對方習俗、體育比賽等多種方式拉近心與心的距離,共建中巴員工“大家庭”。

“中國公司和中國人很友好,尊重我們的文化傳統和宗教習俗,和他們在一起就像朋友一樣。”巴基斯坦業主代表卡西夫說。

去年9月的一天,巴方工程師阿裡的妻子突發心臟病,病情危重,需要實施大型手術,但高昂的手術費讓阿裡陷入絕望。中國建筑得知消息后,立即組織愛心捐款,短短三天就籌集75萬多盧比(約合5萬人民幣)。接到捐款時,阿裡熱淚盈眶,反復說“中國人太好了,感謝你們!”

“我們不僅要把項目建好,還要把兩國人民的友誼傳承好,這樣項目才是成功的。”楊庭友告訴記者,履行社會責任是構建“同一個家”文化的重要內容,近期項目組將為此制定一本專門的指導手冊。(記者季偉、劉天)

(責編:張振(實習生)、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