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燕飛
2017年03月13日14: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央企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在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從一開始就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樣表述。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加快推進國企國資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報告隨后在有關“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的章節中,強調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准入,實質上講的仍是混合所有制改革。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然而,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國有企業生產經營出現了一些困難,高速增長時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逐漸顯現。國有企業健康發展事關中國經濟的未來,改革勢在必行。
近年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舉動不可謂不多、進展不可謂不大。但與國有企業的規模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相比,與各方期待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國企改革推進過程中,壟斷領域的“混改”一直是難啃的硬骨頭。
國資委給今年的“混改”工作定下了三個目標,數量上要擴大,層級上要提升,拓展上要更有深度。
這是國資委首次提出推進“混改”的三個維度。在廣度上,當前大多數國企已經參與,初步形成了“混改”全面鋪開的態勢﹔層次上,當前眾多國企已經將集團公司上市作為重點部署﹔而深度上,拓展是多重的,如壟斷企業的混合所有制、職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等。這些是否能夠在今年的“混改”中予以突破,是當前國企與民資共同關心的焦點。
“混改”的積極作用,也正得到越來越多的國企響應。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原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建議,將“混改”試點的企業范圍,從現在的三級企業擴大到二級企業甚至企業集團層面,以進一步深化改革力度,增添國企活力,同時吸引大量社會資本回到實體經濟,降低金融業風險。
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國企改革必須謀求實質性突破。而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往深水區邁進,更容不得等待觀望,必須擼起袖子加油干,力求改革落地有實效。
正如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兩會”記者會上說的,既然是混合所有制,參與的市場主體和資方主體,就要真正按照制度安排來參與,既要保証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也要保証各個參與主體能夠得到期望的、符合市場要求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