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宋智文:核工業精神永存於核工業人的身體裡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基層青年員工宋智文
人民網北京4月12日電(記者杜燕飛)今日,鑄央企之魂·圓強國之夢——國企精神研討會在京舉行。會上,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基層青年員工宋智文講述了四個普通核工業人的故事。
宋智文表示,核工業精神形成於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的強軍夢﹔發展於軍民融合、自主創新的核能夢,弘揚於做強做優、世界一流的中核夢。無論是“兩彈一艇”,還是國之光榮“秦山核電”以及“華龍一號”。砥礪我們前行的就是核工業精神。
宋智文說,關於核工業精神,有太多的人和事讓大家所知。以王淦昌、鄧稼先、郭永懷等“兩彈一星”元勛為代表的老一輩核工業人,用他們感人的事跡、高尚的品格,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我願以身許國”的壯麗畫卷,這也是核工業精神的火種和源泉。
如今,核工業精神還在與時俱進的傳承著,在每一個核工業人的心中生根開花結果,它就像基因一樣,會永遠存在於核工業人的身體裡。
宋智文強調,中國夢,民族的夢,中核人的夢,這樣的一個集團,這樣的一支隊伍,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著國企精神,詮釋著國企人的使命、責任和擔當。我們相信,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美好生活,“核”你共創!
中核集團快堆首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銤:一生堅守隻做一件事
徐銤,中核集團快堆首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視“事業高於一切”,他與研究人員一起成功研制了代表我國第四代核電技術的快堆,也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快堆的國家。
1971年,徐銤與研究人員一起舉家從北京遷至四川夾江,由於當時快堆科研陷入了經費不足、方向不明確的窘境,他身邊的研究人員一撥接著一撥的離開。當他面對有更好的單位向他拋出橄欖枝的時候,他總是淡淡的說了一句:“快堆我放不下。”在四川夾江山溝裡工作的日子,徐銤每年都要出差20多次,每次坐綠皮火車一坐一站就是30多個小時。由於經常不在家,有一次他回到家,他的女兒仰著頭望著他,竟然怯怯地喊了一聲“叔叔”。
工作中的徐銤就是這樣,執著追求,忘我奉獻,而生活中的他更是十分儉朴。在他的字典裡從來都沒有“享受”這兩個字。到現在,他依然騎車自行車上下班,他卻把1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快堆科技創新獎。可以說,徐銤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快堆事業。
50年了,快堆的事業發展起起伏伏,徐銤始終堅守,嘔心瀝血,他被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同志譽為“當代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楷模”。
核工業總醫院的一名普通的婦產科醫生史明:挽救生命的白衣天使
史明,核工業總醫院的一名普通的婦產科醫生史明。從醫17年,他始終把病人放在第一位。2014年6月作為醫療隊隊長的他遠赴靖邊縣人民醫院支醫幫扶。支醫期間,史明參與了多台重大手術,使他成為了靖邊縣人民醫院婦產科的核心與依賴。
11月8日,還有4天,史明就將踏上回家的火車與親人團聚了。早上八點多,醫院一名雙胎高危孕產婦突然危在旦夕。史明不顧自己身體不適,毅然決然進入到了搶救工作。7個小時過去了,雙胞胎嬰兒平安誕生,產婦的病情也趨於穩定。不放心他們的史明又陪伴她們到了次日凌晨,母子轉危為安,而史明因突然暈厥,因工殉職。“我還要再去病房看望昨天的那個病人”。這是史明生前留給隊友的最后一句話。可以說從踏上陝北高原到離開人世的那一刻,史明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職責,更用生命詮釋著責任重於一切。
中核建中公司安裝部維修班班長曹子昆:核動力心血管的守護神
曹子昆,中核建中公司安裝部維修班班長曹子昆。在他20多年的維修工作中,他先后完成了1000多次關鍵設備的維修工作,為企業節約了一千多萬。
核燃料元件是核反應堆的“心臟”,它的設計自主化,材料國產化是核電“走出去”的關鍵。2014年5月,中核建中開始了CF3燃料元件的研制工作,然而在生產燃料元件格架時,進口激光焊機突然發生故障。這個嬌氣的設備,連控制系統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如果要請國外的專家專程來維修,那麼研制工作將大受影響﹔在這個緊急時刻,曹子昆用他20多年在工作積累中積累下來的“聽、查、看的絕活,很快發現了故障原因,僅用兩天的時間讓這台設備恢復了正常。
還有一次,公司從國外購買的電子束焊機突然報警,由於這項技術在國外是保密的,資料中沒有電路圖,如果重新購買需要90天的供貨期。在這個時候,曹子昆與他的維修團隊整整兩晚守在這台機器旁沒有回家,很快他們便手工制作了一個元件,僅花費了幾十元便讓這台設備正常運行。
現如今,曹子昆的維修絕活以及“嚴細融入一切”的工作精神已推廣到維修班的每一位師傅身上,他們繼續為企業創造著經濟效益。
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華龍一號”領航人
邢繼,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他領銜研發設計的“華龍一號”,是我國核電走出去的新名片,承載著幾代核工業人自主自強的核電夢。
邢繼對華龍一號有著“放不下”的情結。一次,針對一個設計問題,邢繼冥思苦想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有一天晚上,凌晨兩點半,邢繼突然從床上坐起,有了靈光一現,正是這個靈感竟然讓他在第二天通過了設計院所的設計論証。
一場關於“華龍一號”設計的專題會已經僵持了兩個多小時,究竟是維持工程進度而採用單層安全殼,還是為了達到技術要求採用雙層安全殼,參會的專家各執一詞,而這個問題也困擾了邢繼很長的時間。而此時身為“華龍一號”總設計師的他,不允許他再有任何的猶豫。“我建議採用雙層安全殼。雖然這樣,對“華龍一號”有更高的標准、更高的要求,但是華龍要做就做最好的。正是邢繼的這種堅持,讓“華龍一號”具備了諸多走出去的硬本領。
百萬千瓦核電技術自主創新之路走過了十幾年,中間遇到了很多阻礙。但邢繼始終堅信:幾代人的夢想就在不遠處招手,一定要咬牙堅持。他牢記與總理的約定:推動“華龍一號”走向世界,華龍干好了,總理還會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