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兩會看國企改革:市場化方向 穩妥保障員工
3月12日,2016年兩會的“超級星期六”,“一行三會”和國資委新聞發布會在這一天密集召開。
在即將拉開的“去產能”大幕中,煤炭行業首當其沖,不僅因為國際煤價低迷、國內的環保加壓、經濟結構優化沖擊了煤炭行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很多國有企業歷史包袱沉重、人員結構不合理,生產效率低下。可以說,“去產能”問題從一開始就與國有企業改革緊緊聯系在一起。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越是困難重重,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性就越是凸顯。
厲以寧在3月11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昨天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言時提出,必須加快結構性改革。而結構性改革中,國有企業改革的推行,更是當務之急。
國資委首席專家李錦則認為,“十三五”規劃中的“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更好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這一國有企業改革的使命將重塑中國經濟新格局。
國資委3月1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以“深化國企改革”為議題,在面對記者提出的如何看待國企改革“上熱下冷”這樣的觀點,任國資委主任尚不“滿月”的肖亞慶,給出了有力的回答:“頂層設計已經出台”、“改革措施有實質性步伐”、“重點難點問題初步進展”,同時也公布了未來的工作計劃:“加大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規范董事會建設”、“推動中央企業調整重組”。不難看出,肖亞慶的記者會亮相,再次表達了國資委要“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推動國企向現代企業發展的決心和布局。
而對“去產能”可能帶來的困難,中央則有著清醒的預判和充分的准備。
早在今年的兩會召開之前,2016年2月29日,國新辦就就業和社會保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就曾經提到化解產能過剩將以煤炭和鋼鐵為切入點,而中央財政將會拿出1000億資金用於職工安置。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提請人大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到了這一點。在“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的同時,“完善財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重點用於職工分流安置。”“去產能”的決心和安置職工的措施,將隨著政府工作報告的審議通過,上升為國家意志。
3月13日,在召開發布會的第二天早晨八點剛過,國資委主任肖亞慶第一個走上“部長通道”,再次強調了“國企改革首先要確保現有員工利益,因此在改革中要多用兼並重組,少去破產清算。”
國資委首席專家李錦表示,從總理和國資委主任肖亞慶的表述中不難看出,國企改革可以概括為一個方向,兩個終點。一個方向就是“市場化”方向,兩個終點是國有資本監管模式的“三層結構”和以“三個一批”為代表的產業結構供給側改革。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會以加強黨的領導、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以及防止出現大規模的失業潮為原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