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鋼操作技能專家鄭久強
煉鋼爐前追夢人(德耀中華)

![]() |
鄭久強在煉鋼車間。 |
持續的高溫、躲不開的粉塵、飛濺的鋼花……砥礪二十六載,爐火烈烈,唐鋼首席操作技能專家鄭久強,在煉鋼爐前踏出堅實的步履,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技能專家。
“干就干到最好,做就做到極致”
1989年,19歲的鄭久強被分配到當時的唐鋼第一煉鋼廠轉爐車間工作。一開始,由於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加之身體瘦弱,他的取樣大部分是鋼渣而不是鋼水,影響檢測鋼水溫度和成分,師傅氣憤地把挂渣板摔到地上。
“這一‘摔’,猶如被打了一記重重的耳光”,鄭久強說,向來心氣兒高的他臉上火辣辣的,“可我那股執拗勁兒也上來了。干就干到最好,做就做到極致”。之后的幾年,鄭久強全身心投入學習煉鋼技術。很快,師傅們發現這個新來的小伙子干活兒總比別人快,標准總比別人高,汗水總比別人多。
當時,目測鋼水溫度是煉鋼的最關鍵技術,出鋼溫度判斷誤差不能超過5攝氏度,這是別人教不了的硬本事。1600多攝氏度的鋼水十分刺眼,一爐下來,眼睛就被刺得生疼,可鄭久強硬是一爐接一爐地盯,眼睛又紅又腫。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全廠技術比武中,他10次目測爐溫誤差不超過5攝氏度,最准一次連1攝氏度都不差。
由於技術過硬,23歲的鄭久強被破格提拔成為唐鋼歷史上最年輕的煉鋼爐長,打破了唐鋼一般需要10年才能培養出一名合格煉鋼工的“老規矩”。在后來的目測爐溫項目比賽中,他摘取了“全國煉鋼狀元”的桂冠。
“不僅會煉鋼,而且要煉好鋼”
“他不僅知道‘應該怎麼煉鋼’,而且一定要搞明白‘為什麼要這樣煉鋼’‘怎麼才能更好地煉鋼’”。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王蘭玉說,鄭久強是唐鋼的杰出代表。
去年,唐鋼針對市場需求推出硅鋼產品。唐鋼熱軋部轉爐車間肩負為硅鋼生產提供優質鋼水的重任,降低鋼水中的硫含量是關鍵,生產組織難度很大。作為煉鋼專家,這副重擔責無旁貸地落在了鄭久強肩上。
每天,鄭久強就連吃飯都不離開主控室,眼睛緊盯電腦上的數據,一爐一爐地觀測。火紅的爐台前,他揮汗如雨,每個崗位、每個環節都對大家進行全過程指導。他還通過研究摸索,提高了煉鋼過程溫度,實現了最大限度脫硫,噸鋼成本還降低了近50元。
為了實現“精細轉爐操作、消除環保隱患”這一課題,鄭久強帶領大伙攻堅克難,改進操作方法。在整個團隊的刻苦攻關下,2014年唐鋼熱軋部鋼鐵料消耗達1064.8kgt,比2013年降低1.87kgt,在國內同類型轉爐中遙遙領先。
“讓更多的煉鋼工成為技能專家”
“現代化生產需要團隊協作,僅憑我一個人,一身是鐵又能打幾個釘?”鄭久強說,規模化生產對每一位煉鋼工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培養更多的煉鋼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在煉鋼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他還帶出了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職工團隊。
2006年,他成立了鄭久強工作室,“要發揮工作室的作用,讓更多的煉鋼工成為技能專家。”工作室成立以來,他通過現場課堂、導師帶徒、技術難題會診等形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職工參與技術創新。
張軍是鄭久強操作150噸轉爐的第一任煉鋼一助手,現任熱軋部轉爐車間丁班值班工長。張軍說,“我從一個學習成績不給力的差等生,成長為一名操作技能專家,他是影響了我一輩子的好大哥。”
近年來,鄭久強工作室申報了15項國家發明專利,發表論文10余篇,總結出先進操作法12項,申報創新成果28項。工作室中有4名省部級以上勞動模范,2名市級、6名公司級勞動模范。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批准,鄭久強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已成為首批50家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之一。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30日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