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央企
人民網>>央企>>正文

北京地鐵外商販遭收保護費 專家稱或涉及利益輸送

2015年05月20日08:46  來源:央視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北京地鐵外商販遭收保護費 專家稱或涉及利益輸送

  視頻:新聞1+1:地鐵站外隱秘江湖 誰在收保護費 來源:中央電視台

  ——地鐵站外,誰在收“保護費”?

  (節目導視)

  解說:

  記者臥底扮游商,引不明身份人員暴力威脅交保護費。每月500元到每月5000元的保護費,是“江湖”規矩而非政府規定。有突擊戰,有密集打擊,但混亂不堪的地鐵站外環境,為何就是沒能得到有效治理?

  《新聞1+1》今日關注:地鐵站外,誰的地盤?誰做主?

  評論員 白岩鬆: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節目一開始首先我們先來看兩張照片,這兩張照片反應的場景全是在北京5號線的最北端,天通苑北站附近出現的這種情況。我們來看第一張照片。這一位其實是一個記者,咱們姑且叫他做調查的,或者叫在臥底擺攤。騎著摩托車的這個人正在向他收保護費。我們再來看第二張照片。這一位,這個黃色背心上面有警察的字樣,戴著墨鏡的這位男子,正向這位也是臥底擺攤做調查的記者要收保護費。然后沒向其它的攤位去收,因為記者沒交。看到這樣情景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意外,這是什麼年頭的事了?這就是最近的事。北京《新京報》的記者做了半個月相關的調查,就在天通苑北站的地鐵附近發現了這種收保護費的狀況。這個事情一報道出來之后,昌平的區委區政府就非常重視,今天就開始了整治,今天下午我們的記者專門去進行了採訪。

  解說:

  昨天,《新京報》的這篇名為《地鐵站外的隱秘“江湖”》的報道,引起媒體廣泛轉載。今天,我們的記者來到被形容為“隱秘江湖”的地鐵天通北苑北站;原本聚集在此的黑車都不見了蹤影,周邊道路也設置了交通管制的牌子;地鐵B出口站外的廣場上,沒有了擺攤的商販,取而代之的是二十多名保安。不到一米就有一個保安把守,圍繞著地鐵前的整個廣場。

  北京市天通苑北街道辦事處保安隊隊長 於建華:

  我們這邊一共是28個人,在這邊維持整頓現在北站的秩序,上午一班,下午一班。交通的人有的時候也過來。

  解說:

  地鐵站前廣場,就是治安崗亭和城管治安工作室,而在報道刊出之前,站前的這片小廣場一直是熱鬧的景象,烤串、烤面筋、賣水,這樣的游商隨處可見。

  於建華:

  就是后面有的時候有10來個攤,它形成好像是那種氣侯性的。城管來了一抄了,他基本上走了,我有的時候下班了以后,人不可能說天天24小時上班,他就是抽那個空余時間過來擺。

  解說:

  如今,地鐵站前的廣場已經沒有了游商,但是離地鐵站隻有一米遠的“小吃一條街”,這裡聚集著多個商家。每個月交兩千多元,就可以順利經營。今天,這裡仍在照常營業,商戶統一著裝,紅色的帽子、白色的廚師服;面對記者的問題,答案也都如出一轍。

  商戶A:

  我昨天剛來的。

  商戶B:

  我也剛來,不清楚。

  商戶C:

  真不知道,對不起。我剛來。

  解說:

  面對鏡頭,有的商戶甚至直接選擇默默走開;此外,根據《新京報》的報道,天通苑北街道辦副主任劉飛承認“小吃一條街”不具備經營資質,沒有在街道辦審批備案,根據市民需求自發形成,街道辦的態度是默許其存在;但是,今天負責站前保安工作的隊長,卻給出了另外的答案。

  於建華:

  公交佔那邊是屬於北七家的地,但是現在屬於天北協助管理,但是那裡面的市場一個是小市場,我們沒有權力去管理。

  解說:

  順著這條小吃街往北走三五分鐘,就是存在於此的另一個游商聚集地“東三旗村八十四畝地”;一條數百米廠、寬約六米的小巷,按照往常,下午四點,游商已經開始准備開始一天的經營。這條不到十米的街道,卻有了不成文的“江湖規矩”:交了保護費,游販才能正常擺攤;交了經營費,無照也能正常經營。了解情況的居民,談到此事都會面色凝重。

  商戶:

  頭兩次只是說先比較硬的一點口氣跟你說,最后變成罵,最后你要再不聽有可能會動手。我沒有見過動手,但是我見過砸燈泡。

  記者:

  砸燈泡?什麼時候砸的?

  商戶:

  就是上個月,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反正我聽他口音是東北人,你要說光論面孔的話,可能20個面孔的都有。

  白岩鬆:

  在昨天看了第一篇報道之后,我有很多個“沒想到”。第一個“沒想到”,這是2015年嗎?我覺得這好像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了。第二個“沒想到”,這是北京天通苑這塊嗎?因為天通苑原來是一個遠郊區,但是現在是人流這種高密集的地區,每小時流動的人次達到1萬4千人。第三個“沒想到”,居然還不是一天兩天了,持續一段時間了,光記者臥底就已經有了半個月的時間。第四個“沒想到”的是,居然還敢穿著寫著警察字樣的背心,估計不是警察吧。第五個“沒想到”的是,居然收錢的人還在記者臥底過程中了解到他們居然有辦公地點,這個辦公地點又是誰向他們提供的?當然這個“沒想到”還可以列舉很多。但是今天的這個《新京報》報道的時候我特別注意到一定,因此當我們的記者去採訪的時候很多的攤販都不願意張嘴了,我也很理解。因為今天《新京報》的報道是在昨天的第一篇報道之后記者又去採訪的時候發現,也有治安或者說保安已經開始打招呼,包括也有特勤,或者說你們把這個都整理干淨,馬上要治理了,要來人了,等等。因為他們已經知道這篇報道出來之后,相干的部門非常的重視,可能很快就會開始進行治理了,因此他們有這種心理准備。

  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地區。這個地區就是北京的地鐵5號線一直向北的最北的一站,在天通苑北站,剛才我已經說了人群非常的密集。那麼圍繞著,我們注意它地鐵站口外的廣場,這是廣場一個點,小吃一條街是另外一個點,還有東三旗村八十四畝地。那麼據記者的報道,臥底的時候他們收錢的時候是什麼概念呢?我們先看第一個東三旗,收錢方是陳哥、小飛等等,每個攤位保護費每天30塊,一個月是500。小吃一條街,到這兒了,小吃一條街收錢方是“市場辦公室”,鋪面需支付2200-5000的管理費。第三個就是這個地鐵口外的廣場,收錢方是“市場辦公室”,邊緣地帶2000每個月,中間位置5000每個月。這錢可不少。而且還很有信心一收一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那這回假如被打掉的話,錢找誰去退?都是今后我們接下來會繼續觀察的。

  接下來要連線一下今天下午我們去前方採訪的記者邢舟。邢舟,您好。

  本台記者 邢舟:

  您好,岩鬆。

  白岩鬆:

  到了那兒,因為你在去之前的時候,當然這兩組報道你都看得很多了,但是到了那兒之后跟報道中間的感覺,你覺得變化體現在哪些方面?

  記者:

  第一個讓我吃驚的就是,在這個地鐵天通苑站北口出來之后前面有一個小廣場,今天沒有一個攤販,取而代之每隔一米的距離就會有一個保安保守,而且這個小廣場也不算小,所有保安會把這個廣場全部圍起來。

  第二個讓我感覺比較詫異的,就是在站前往前被稱作“小吃一條街”的地方,之前有媒體說過這裡已經停業了,也就1/4的攤戶在營業。但是今天再來到這個地方的時候,這個“小吃一條街”每一家商戶都在營業,而且每一個商鋪前都整理的非常干淨,玻璃也擦得很亮,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五環外的街邊小吃聚集點,每個商戶都穿著同樣的衣服,紅帽子還有白色的廚師服,剛才短片中已經呈現過,如果在這個看來這些衣服很新,當問到這裡每個人管理費多少,攤位多少錢,來經營多久的時候,都有統一的答案就是剛來不久,不清楚,我是在給老板打工,這些問題我都不懂。然后表情看起來也是很謹慎,很自然。等我走了之后他們也會跟出來,但是在回去問他們問題的時候,又低著頭默默的走開。

  白岩鬆:

  不排除人家的確是新來的,這兩天新來的,這另說了,需要下一步的調查了。但是我相信可能說到這個時候大家最關心的是收保護費的是誰,他們在你採訪中是否有相關的消息,是否具有某種黑社會的這種背景,當然最后一個問題是很難界定的。

  記者:

  您提到這個收保護費其實有兩個地方,第一個是叫“東三旗村八十四畝地”的地方,根據當地居民來說,這個地方原來擺攤那些紅棚子,今天已經有城管、警察等聯合部門已經都拆掉了,我去的時候連棚子都沒有了,所以這些攤販本來應該在4點多出來准備的,但是今天到5點多為止一直都沒有攤販的影子。而且收保護費的就是當地一個東北籍的人,大家都叫他陳哥,但是好幾天已經沒有出現過了。

  另一個就是您所說的站前的還有“小吃一條街”,其實我今天也已經注意到了它所謂的一個叫做“市場辦公室”的地方,但去了之后它並沒有挂任何“市場辦公室”的牌子,挂的牌子上面卻寫的是“火車站售票處”,當我去敲門的時候空無一人,當我接近要拍攝的時候,卻遇到了一些人的阻攔,甚至我不能斷定,但是這個街上那個小廣場上一直有幾張熟悉的面孔在游蕩,就一直圍著這個小屋子在游蕩,但我去問他是干什麼的時候,就避而不談。但是始終不能,我不敢肯定他們是這裡的工作人員,但是我也不能否認他們是不是跟這個工作是有一定關系的。

  白岩鬆:

  非常感謝邢舟。辛苦了,7點多鐘才回來帶給我們的報道。另外我得給觀眾朋友解釋一下,剛才邢舟所說的這個市場所謂的辦公室是在媒體《新京報》的報道當中,是當初收保護費的這個人領他們去這個地方辦公的時候,然后進了屋之后還會立刻去把寫有“警察”字眼這樣一個背心去脫掉,他們怎麼會有這樣一種辦公地點呢?這個警察是真的警察嗎?如果不是真的警察,他穿這樣的服裝又涉及到違法違規或者相關的情況。當然接下來昌平的區位區政府已經非常重視,從昨天到今天一直在進行相關的管理,估計相關的信息明后天可能會越來越多呈現在大家面前,尤其是不是具有某種黑社會性質的收保護費的這種方式。接下來我們繼續關注這件事。

  解說:

  在《新京報》一名記者假扮成小商販,臥底北京地鐵天通苑北近半個月的時間后,寫出的一篇名為《地鐵站外的隱秘“江湖”》報道,將地鐵天通苑北站周邊攤販雲集、亂象叢生的現象呈現在了公眾面前,也引發了輿論的強烈關注。

  記者的採訪,主要涉及到地鐵天通苑北附近的三個地點。其中在“東三旗村八十四畝地”的小巷內,平日裡的夜晚,這條道路的兩旁會被各類商販們的攤位佔滿。根據新京報記者的採訪,自從去年10月起,這裡的攤販會遇到不明身份的人來向他們收取“保護費”,如果不交,那商販的攤位就會遭到打砸,而記者也採訪到了曾經因為不交“保護費”而被毆毆打的商販。

  市民:

  我看他們收錢,然后到賣面筋那個女的那找她要錢,罵人家,拍人車,說你要不給錢,你信不信我明天弄死你?反正我看著那人鼻子、嘴都流血了。

  解說:

  而根據《新京報》記者的臥底調查,也曾在這天巷子裡兩次遇到了操東北口音的人向記者要錢,並表示:“整條巷子都是他的‘地盤’,巷子裡的棚子都是他搭建的,‘所有人必須交錢,你要擺必須租棚,每月500,也可以按天,每天30。不擺趕緊滾,我也得給人家交錢。’”而記者一旦拒絕交錢,不但會遭到辱罵還會被威脅毆打。

  而在記者採訪的另外兩個地點,分別是地鐵天通苑北站外的廣場和旁邊的小吃一條街,則同樣存在著“要想擺攤,就必須交錢”的情況,隻不過,這筆錢不是交給什麼“黑社會”,而是交給地鐵站周圍的所謂的“市場辦公室”,而這個辦公室既不屬於街道辦管,也不屬於城管執法隊管。

  記者:

  您這屬於物業公司是嗎?

  “市場辦公室”工作人員:

  我們不是物業公司,是一個公司。

  記者:

  等於您是承包下來,然后負責管理這一片衛生,或者是條件梳理的。

  “市場辦公室”工作人員:

  這個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就是工作人員,我知道這都是我們建的。

  記者:

  交通樞紐還是可以擺攤是嗎?

  “市場辦公室”工作人員:

  反正原來都是在外邊擺,我也不知道,因為我也是后到來的,就是在這管理。

  記者:

  交您的管理費多少錢?

  “市場辦公室”工作人員:

  就是兩千多塊錢。

  記者:

  一個月是吧?

  “市場辦公室”工作人員:

  對。

  解說:

  今天,隨著《新京報》的報道刊出,事發地區域的相關管理部門開始了整頓行動。其中北京昌平區警方已對收“保護費”等可能存在的涉黑問題介入調查;天通苑北街道城管執法隊也已經開始了清理整頓;而對於“市場辦公室”收費問題,天通苑北街道辦表示並不知情,但對於小吃一條街的存在,天通苑北街道辦態度是默許其存在。

  今天下午,本台記者分別致電了天通苑北街道辦、天通苑北街道城管執法隊了解商販管理的相關情況,但都遭到了拒絕。而在北京昌平區政府昨天發布的新聞通稿中表示:昌平區將展開核實調查、解決問題、探索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三方面工作。然而,這份通告依然不能解答今天眾多媒體的質疑。任由違法分子在眼皮底下胡作非為,又是誰給了這些不法分子囂張的底氣?

(責編:李楠樺、王靜)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