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央企
人民網>>央企>>正文

記扎根一線的全國勞模尤立紅

李建 肖慶暉

2015年05月05日13:42  來源:中國石油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記扎根一線的全國勞模尤立紅

  “在日常工作中,要時時想著降低成本。一些操作費時費力,人力、物力、財力往往在習以為常中流失,科技創新正是通往低成本、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4月25日,記者在大港油田採油五廠作業一區管理五組,見到全國勞模、管理五組組長尤立紅時,她正在班組會上講解自己的創新理念。

  尤立紅告訴記者,以她名字命名的“尤立紅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已解決生產難題50余項,申報專利16項,被評為2014年天津市“十大示范勞模創新工作室”之一。

  平凡與不凡:堅守一線20年

  尤立紅很平凡。1996年技校畢業的她,在一線一干就是20年,至今還是一名兵頭將尾。她又很不凡,在央企職業技能大賽摘金,與專家、教授一起編寫教材,年紀輕輕就成為集團公司技能專家。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黨的十八大代表……諸多榮譽塑造出一個更加豐富、立體的尤立紅。

  一身紅色工裝,扎著馬尾辮,不施粉黛的瓜子臉上總是帶著笑。看似柔弱的尤立紅,干起活來卻有著女漢子的潑辣。對於採油工而言,力氣活是少不了的,掄大錘、爬油井等臟活累活,通常是男同志干。但尤立紅巾幗不讓須眉,而且還干得更好。

  對於工作中的事情,尤立紅不滿足於跟著別人干,而是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把技術原理和科學道理弄個明白。為此,筆記本成為她最好的“閨蜜”,走到哪兒、帶到哪兒、記到哪兒。隻要聽到跟技術有關的事或者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就立即記下來,回去潛心研究。十幾年來,尤立紅隨手做的筆記有30多本計20余萬字,翻破了30多冊採油專業書。近年來,她的筆記內容也有了一些變化。“以前,我更多的是一個技術控,記的大多是一些與技術相關的內容。現在,理念、經驗等佔的比例更多。”

  尤立紅在工作中的那股子韌勁兒最讓人難忘。一個周末,徒弟楊建新在上午巡檢中發現西40-6-8H井壓力不正常。當時隻有師傅尤立紅一個人值班,他趕緊打電話求援。尤立紅很快趕到現場,忙了大半天,油井壓力終於恢復了正常。下午接到通知,這口井晚上需要進罐生產,必須留人觀察。尤立紅和楊建新都堅持要留下,最后誰也拗不過誰,索性師徒二人一起值守。后半夜,楊建新實在熬不住了,在一邊打起盹來。次日4點多鐘,他睜開眼,發現師傅在認真地觀察記錄著,紙上清楚地記錄著每20分鐘壓力的變化情況。

  尤立紅始終沒有被基層一線的艱苦和寂寞嚇倒,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她認定,這就是自己的事業,一定要練就純熟的技能,干出自己的特色。2007年,因之前在央企技能大賽和油田技能人才培訓中的優異成績,作業區希望她到二線擔任專職培訓教師。喜歡和油井打交道的她,毅然放棄這一機會,選擇繼續留在奪油上產第一線。

  堅持與秉持:永不停止創新的腳步

  尤立紅認為,新時期的採油工是油井“大夫”,要能做“高級護理”。這就要求採油工不能安於做“看井工”,天天上班就取個樣、看個壓力,做出的貢獻太小。應該做一名“管井工”,對每口井的具體信息,如生產層位、工作制度、洗井周期等了如指掌,積極提出對策和建議,落實到生產中,確保油井穩產增產。

  然而,油井“大夫”並不好當。管理五組有67口油井和36口水井,每天都要逐一檢查設備、採集油樣、記錄數據……每天,尤立紅像醫生一樣對每口油井“望聞問切”。有時,為摸清一口油井的“脾氣秉性”,她連續一個星期不回家,不揭開謎底絕不罷休。

  更換盤根是常規工作,大家都習慣於讓怎麼干就怎麼干。尤立紅卻喜歡動腦筋思考。她說:“更換盤根看似簡單,但過於頻繁的更換會對油井生產造成影響。”根據油井情況不同,她總是試圖找到影響盤根使用壽命的原因。比如,出砂井要合理控制生產壓差,井口不對中的井要調偏,對井液有腐蝕性的井要採用耐腐蝕光杆,這樣就延長了更換周期。在尤立紅的影響下,組員學會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並逐步成為自覺習慣。

  西49-41井是一口出砂井。在一次碰泵作業施工后十幾分鐘,這口油井生產出現了問題,作業隊准備返工作業時,尤立紅聞訊趕到井場。採油工白增雙回憶說,尤立紅建議採用微碰洗井法。當時他們都非常納悶,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微碰洗井法。尤立紅讓他們把這口井調到微碰的狀態下進行洗井,用碰泵的震動和洗井的大排量同時作用,把臟東西沖出來。洗井后,油井壓力正常了,油井也出油了,井場當時就響起了一片歡呼聲。

  “靠知識武裝自己,靠技能為油奉獻,做一名知識型、實干型、創新型員工。”尤立紅時常將這句話挂在嘴邊。正是憑著不斷汲取知識的韌勁,她克服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在油田一線成長為一名技能專家。

  參加工作以來,尤立紅先后解決生產難題80多個,創造了多種先進工作法,提出合理化建議200余條,開展技術革新15項,為油田創造直接經濟效益上千萬元。

  嬗變與裂變:多重角色演繹精彩人生

  能吃苦、愛學習、愛思考,尤立紅從一名普通的採油工迅速成長為有知識、懂技術、敢創新的復合型人才,並成為大港油田的技術帶頭人,完成了從青澀到成熟的嬗變。

  現在,尤立紅不僅是一位班組長,而且是有著眾多弟子的名“教頭”。她不僅是採油廠的發明達人,而且是創新工作室的掌門人。在多年工作中,她不斷歷練、充實自己,工作領域越來越寬,角色也慢慢“多重化”,演繹出精彩的採油人生。

  人們常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尤立紅卻說:“要走得快,就一個人走﹔要走得遠,就要大家一起走。”

  2010年,集團公司舉辦採油工職業技能競賽。作為大港油田代表隊教練組骨干成員,尤立紅全程指導備戰選手。隊員李永梅產后身體尚需恢復和調整,又腰部受傷,倒流程的速度一直提不上去。尤立紅幫她認真分析操作過程,對准備工具的順序、剪墊子的方法、活動扳手的使用、涂黃油的方式等一一優化調整,原本12分鐘的操作,縮短了1.5分鐘。最終,李永梅收獲一枚寶貴的銀牌,大港油田奪得一金、三銀、四銅和團體第一名。

  無論是集中培訓還是日常培訓,尤立紅總是頻出新招。“給員工做培訓是為了推動企業發展,應當創新授課方式,提升培訓效果。”為此,她制作了生動新穎的多媒體課件,總結出“互動教學法”“標准操作分解法”等多種學習方法。不過,尤立紅並不滿足。這不,最近她又迷上了動畫課件制作,力爭獲得更好的授課效果。

  2013年12月,“尤立紅勞模創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她帶領這支集結了省部級勞模、技術骨干等人員的創新團隊,挖掘員工中的絕招、絕技、絕活,推廣先進操作法,助推了大港油田的創新熱潮。其中,延長油井檢泵周期的“2+4油井管理法”、判斷抽油機具體故障部位的“聽聲辨位法”等操作方法,在基層備受好評﹔“一種流程對正裝置”“一種防盜箱報警裝置”等發明廣泛用於一線生產,並申報國家專利。 尤立紅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基層工人,既傳承了傳統石油工人吃苦耐勞的“鐵人精神”,又具有新時期“時代先鋒”的創新特質。開拓創新、永不止步,使她得以從平凡中超越,並帶動和影響著身邊每個人,擁有典型模范的力量。

(責編:李楠樺、蔣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