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央企
人民網>>央企>>正文

從農田到油田的勞動模范——記中石油集團新疆油田公司員工肉孜麥麥提·巴克

2015年05月05日13:39  來源:國資委網站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從農田到油田的勞動模范——記中石油集團新疆油田公司員工肉孜麥麥提·巴克

  1991年的一天,新疆和田縣一個偏僻的村口,一個維吾爾族小伙子走幾步就回頭看一眼自家的土坯房。他永遠也不會想到,此次踏上離家2500公裡以外的求學之路,會改變他的人生。那一年,他15歲,他叫肉孜麥麥提·巴克。

  20多年來,他靠努力,自學漢語,梳理採油崗位可能出現的100多項問題和導致問題的600多種原因,並編寫了50多萬字的民漢對譯培訓教材。

  30歲時,他成為新疆油田的技能專家﹔31歲時,他成為全國青年技術能手﹔33歲時,他成為集團唯一一名維吾爾族技能專家。

  努力學習 改變命運

  “當年我從克拉瑪依石油技校畢業后,來到重油公司當了一名採油工。因為我不會漢語,無法與大家交流。”回想起當年的情景,肉孜麥麥提不好意思地說。

  為了盡快學會漢語,肉孜麥麥提上班時瞅著機會就找師傅們問這問那。細心的師傅看出了他的尷尬,安慰他說:“沒事,誰也不是天生就會語言、懂技術,隻要勤學苦練,你一定能行!”不久,師傅送了他一本《新華字典》,他如獲至寶,下了班像小學生那樣,把漢字一個一個地寫在方格本上。為了糾正他的漢語發音,師傅還專門買了個小收音機,巡井時帶著他聽廣播練發音,班組學習時點名讓他給大家讀報紙、念學習材料。不到一年,肉孜麥麥提不但能用漢語交流,還能用漢語讀報念書了。

  漢語水平上去了,肉孜麥麥提便在技術水平的提高上下功夫。一年后,他參加作業區技術工人操作大賽,取得了維修工第一名,被任命為924站隊班長。

  抱團成長 攻克難關

  肉孜麥麥提所在的採油六班牆上,有一行醒目的大字:像紅柳一樣抱團成長。對於“抱團”這一點,肉孜麥麥提理解最深。2007年,公司安排他去大慶參加全國採油技師培訓班,他從新疆帶了一袋馕到學校。校長看到后很驚訝,了解情況后第二天專門買了個冰箱,特別叮囑同學們隻供肉孜麥麥提專用。同學們也不忍心見他天天啃干馕,吃飯時每人帶回一個雞蛋,他捧著20多個雞蛋,感動得直掉淚。

  “我很幸運,一直是油田大家庭裡的寵兒,我要把這種愛化作力量,用自己的知識回報社會。”肉孜麥麥提說。2003年以來,熟練掌握了採油技術的他,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技術革新上。以他為帶頭人的“創新工作室”利用公司提供的30萬元攻關資金,解決了“抽油井盤根滲漏和剎車不靈”等難題,他和工作室成員研制的《抽油機驢頭懸繩器支撐盤》《可拆卸磁力式油嘴套筒扳手》等16項國家專利成果,有8項在生產現場推廣應用。

  2012年他主動請纓,把盤根盒漏油改進試驗放在自己的“創新工作室”。為了拿下這個項目,一年多時間裡,肉孜麥麥提與專家、技術人員一起,頂狂風烈日,冒風霜雪雨,跑遍工作區,儲存了數百張圖片。通過2萬多個數據分析,8種盤根盒測試,終於攻克了這項課題,盤根盒的更換時間從2天延長到一個月。僅他所在的班,每年就節約資金2萬多元。

  免費培訓 共同進步

  2004年肉孜麥麥提所在單位推行大班組建設,他們班是試點班組,從6個人一下子增加到22個人,其中一多半是少數民族,一些人也面臨著他當年學漢語、學技術的困境。他開始免費培訓同事。

  根據多年學習和工作的積累,肉孜麥麥提梳理出了採油崗位可能出現的100多項問題和導致問題的600多種原因,還擠出時間編寫了50多萬字的維漢對譯培訓教材。一開始,他每周都利用工作間隙輔導他們,漸漸地擴大到作業區。后來其他作業區的人聽說后,也都來參加。本來是針對少數民族員工的培訓,后來很多漢族員工也來了。

  2006年初,肉孜麥麥提的“紅柳石油網”正式上線。目前,網站收錄石油生產專業性文章4000余篇,專業培訓和鑒定資料200余篇,成果及技術更新300余篇,網站有了5000多個注冊用戶,40多萬人次的點擊量。

  得知兒子能用知識幫助更多的人,肉孜麥麥提的父親非常驕傲。幾年前在抗震安居房新房上梁的那一天,老父親親自把有出息的長子——肉孜麥麥提·巴克的名字刻在了大梁上,還勾上了好看的花邊。

  (本文章摘自4月21日《光明日報》)

(責編:李楠樺、蔣琪)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